健康周刊

酱油吃多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

 

    传言内容:
    伤口愈合期间,不要吃酱油,否则新生的皮肤会变黑,还会留下疤痕。而且经常吃酱油,会导致癌症。
    真相:
    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酱油不会使人变黑、留疤,更不会导致癌症。目前没有科学依据可以支撑“酱油吃多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一说法。
    吃酱油并不会让伤口变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营养科专家郑东明解释说,吃酱油会导致伤口变黑、伤口留疤的错误说法主要来自于它的两种成分,氨基酸和酪氨酸酶:
    1、氨基酸成分不会促进黑色素的形成,酱油的黑色来源于所含的焦糖色素,即使被人体吸收,也不会被人体输送到皮肤。
    2、酱油中也不含有促进合成黑素的催化剂,酪氨酸酶不能耐受强酸,无论酱油里是否含有酪氨酸酶,都会在进入胃的时候被胃酸灭活,失去能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活性。所以,吃酱油会让伤口变黑这一说法是不对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副教授王永春指出,食物颜色的深浅并不会影响伤口愈合。至于伤口处皮肤变黑,主要是因为皮肤细胞受损后,激活了酪氨酸酶的活性,导致黑色素生成,让皮肤看起来会有些发黑。此外,伤口愈合期间如果皮肤长期被紫外线照射,也会导致皮肤发黑。
    酱油致癌没科学依据
    关于酱油致癌的依据是其中含有一种可增加酱油色泽的添加剂——“焦糖色”,而这种添加剂中含有“4-甲基咪唑”,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发布声明,关于“4-甲基咪唑可能致癌”的说法,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得到国际上权威机构的一致认可。
    我国食品相关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中允许添加焦糖色素,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按照目前的检测数据,人们每天从酱油中摄入的“4-甲基咪唑”也是完全符合国际相关规定和法定标准的。
    建议:
    1、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
    2、三高人群不宜多吃酱油,酱油包含有大量的钠。长期的高盐(钠)饮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让人们更容易得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3、婴儿的各种器官发育不全,胃分泌极弱,各种腺体分泌功能也差,而酱油是发酵食品,含有很多微生物,有的微生物可引起肠胃不适或腹泻等。 (据腾讯网)

 

 

蒲公英泡水喝的三大禁忌

 

    蒲公英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效果,不仅能作为日常的一种蔬菜服用,同时也是一种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治疗作用的药材,蒲公英有产后催乳、治疗乳腺炎、治疗肝脏疾病、利尿、利胆、治疗消化不良等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体质的患者都是适合服用蒲公英的。中医建议一些脾胃比较差和阳虚外寒的患者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用量不科学
    很多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效果,喜欢自作主张加大蒲公英的用量,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大量服用蒲公英,很容易导致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的情况,例如恶心、想吐以及腹痛、拉肚子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服用大剂量的蒲公英之后,导致肝细胞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出现了轻度浑浊、肿胀的情况,甚至会引起身体出现某些疾病。
    过敏反应
    蒲公英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服用,有一小部分人群用蒲公英泡水喝之后会过敏。例如服用蒲公英水或者是蒲公英酒之后身体出现荨麻疹或者是浑身瘙痒,这些都是属于过敏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人在使用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之后出现了脸色发白或者是青紫,甚至打寒战,这些都是属于过敏,一定要立即停止用药,然后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阴寒证
    药不对症主要就是体现在寒热不分的情况,没有对身体的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就直接使用蒲公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毛病。现在大多数的感染情况都是属于热症,所以使用蒲公英治疗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者是病情加重的情况。但是,也有少数的感染情况是属于阴寒的,这个时候身体并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并且疾病的病程也比较长,患者的身体体质情况比较差,这个时候如果大剂量地使用蒲公英来治疗疾病,不仅不能使疾病好转,甚至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下降、身体变差和疲乏,甚至出现盗汗、脸色苍白的情况,身体也会越来越差。所以说,日常生活中使用蒲公英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简单地将蒲公英看成是抗菌消炎的药材,否则对于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据九九健康网)

 

 

这些行为会伤害到胃部

 

    精神焦虑
    现在人生活节奏快,不少人都有着精神压力大的问题。情绪对胃肠道功能会有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学会排解压力,必要时可以向医生或专业人士求助。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对胃肠有益,对人体整体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睡眠不足
    熬夜加班、玩游戏、“追剧”是现在很多人的习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不仅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有影响,对胃肠道的健康状况也会有不良影响,因此要改掉熬夜的习惯,保证睡眠质量。
    饭后剧烈运动
    不少人有饭后运动的习惯,如果像散步这样活动量较轻的运动,胃肠道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吃饱后进行剧烈运动就不适合了。现在有不少人热衷于“夜跑”,如果想参与的话最好等饭后2小时之后再去进行,避免由于剧烈运动影响胃肠消化吸收。
    服用药物时不注意
    服用药物是有讲究的,有些药物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因此要在饭后吃,例如一般常用的感冒药、止痛片等。还有一些如阿司匹林等含有水杨酸成分的解热镇痛药,水杨酸对胃黏膜也是有伤害的,因此如果本身胃肠功能欠佳,就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水杨酸成分的药物,最好还是前往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药物。
    吃粗粮过于频繁
    不少人觉得吃粗粮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因而经常食用粗粮。但是很多粗粮并不容易消化,例如番薯、芋头、糯米这些食物消化起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如果本身胃肠功能欠佳,大量食用粗粮不但起不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反而会加重胃肠负担,时间长了甚至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吃粗粮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粗粮,食用也不要过量,避免一次性吃太多,也不要长期吃。 (据人民网)

 

 

蜂蜜需要用温水或凉水冲泡

 

    传言内容:
    蜂蜜不仅营养丰富,且甘甜味美,但有传言称,蜂蜜不宜用开水冲泡,因为用开水冲泡会破坏里面的营养成分。
    真相:
    蜂蜜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就是“酶”,而酶的活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够保持,所以在冲泡蜂蜜水时,如果水温高于65摄氏度,蜂蜜中的活性物质就会被破坏掉。
    冲泡水温最好控制在65摄氏度以下
    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用20摄氏度、40摄氏度、60摄氏度、8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的水,分别冲泡蜂蜜并检测蜂蜜水中淀粉酶的酶值。
    实验结果表明,用20摄氏度、40摄氏、60摄氏度的水冲蜂蜜的时候,蜂蜜的淀粉酶值的结果均为26左右,没有明显变化。当用80摄氏度的水冲蜂蜜的时候,蜂蜜的淀粉酶值的结果为16,明显下降,用100摄氏度沸水来冲蜂蜜的时候,蜂蜜的淀粉酶值结果小于4,相当于未检出。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水温在100摄氏度的时候,蜂蜜中的淀粉酶就不见了。因为酶的活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够保持的。喝蜂蜜水时,水温一定要低,否则它就会把蜂蜜里的这些活性物质给破坏掉了。
    接下来,缩小温差继续实验。这次分别用65、70、75摄氏度的水冲泡蜂蜜。结果显示,用65摄氏度的水冲泡蜂蜜,蜂蜜水中的酶值就开始有了明显降低的趋势。由此看来,冲泡蜂蜜的水温最好不要超过65摄氏度。
    提醒大家,市场上假蜂蜜混淆居多,大家购买时一定要辨别清楚,如果食用是假蜂蜜,不仅没有营养,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这里给各位科普下如何辨别真假蜂蜜
    一看:真蜂蜜看起来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假蜂蜜看起来则模糊不清。
    二摇:质量好的蜂蜜浓度高,摇动时流动缓慢,假蜂蜜摇动时像水一样。
    三闻:真蜂蜜气味天然,有淡淡的花香,而假蜂蜜闻起来没有花香。
    四尝:纯蜂蜜口味醇厚,芳香甜润,易结晶,入口后回味长;不纯的蜂蜜口感单一,没有芳香味。
    五溶:放入水中后,真蜂蜜一般溶解速度快,无沉淀残留,假蜂蜜则有沉淀。
    总结:
    如果无法准确判断水的温度是否在65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用接近人皮肤温度的水冲泡,这样才能达到保健的作用。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