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

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
孙思萌

 

    林立的高楼大厦、美丽的景观绿化、遍地的各色鲜花,每一处都彰显着龙山城市建设的快速步伐;整洁平整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居民房、五彩斑斓的文化墙,每一寸都迸发着龙山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活力。龙山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好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和农村人居环境五场战役,谱写美丽辽源的龙山篇章。
    做好“加减法”,龙山底色由“浅绿”变“深绿”
    近年来,龙山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产业结构、城乡建设和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不断做绿色的“加法”、污染的“减法”,绘出一幅天更蓝、水更碧、生态更美、百姓更幸福的绿色发展画卷。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龙山区加大清收还林力度,仅2017年共清收林地287公顷,还林89公顷,植树造林绿化村屯15个,绿化公路20公里,迹地更新造林14.3公顷,补植造林18公顷,持续在有效恢复生态,涵养水源的绿色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同时,以苇塘村和永治村为试点重点创建“美丽乡村”,评选出200户美丽庭院和600户干净人家。
    作为东北首个全城域覆盖公共自行车的城市,辽源市本级公共自行车自去年年末投入运营以来,得到了龙山区百姓的欢迎。截至目前,市内停车点位已增至140个,日均租车量近千辆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龙山区不仅全面做足“加法”,更在极力做好“减法”。龙山区制定《龙山区关于开展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行“河长制”,领导带头定期督查,发现问题35起,均责令相关部门整改完毕。集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村屯环境卫生整治,仅去年一年清理河道及沿岸垃圾2000余吨,治理河道沟渠16公里,拆除直排旱厕362个,新建垃圾池230个,建设室内卫生厕所750个,建设标准化粪池和储粪间173个。
    拧成“绿色绳”,共建共享会“呼吸”的美丽家园
    “作为龙山区的百姓,我有义务让家园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我愿意成为环保法治志愿者,从我做起,为龙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切实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龙山区成立了环保法治志愿者团队,并以“强化监督、维护公益、创新发展”为指针,聚焦公益保护,提升社会公众对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认知度,致力绿色转型发展和美丽龙山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凝成一股绳,凝聚成巨大的“绿色合力”,共同成为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全面推行“河长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突出主体责任,完善政策保障,鼓励市场运作,强化督察考核,每一步都体现出龙山区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龙山区坚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倡导以“义务植树”“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六·五”环境日等多种形式保护环境、热爱生活,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学校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摄影活动,在机关、企业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清理河道垃圾、清除墙体小广告等多种渠道为市民提供建设家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打赢“生态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和“总账”。龙山区将绿色转型发展作为当前的前进方向,重点打好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和农村人居环境五场战役,谱写美丽辽源的龙山篇章。
    做好落后产能淘汰、燃煤锅炉整治、城市扬尘管控、重要节点禁烧等工作;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所使用的新型环保技术和加工机械的奖补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积极性;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东辽河水域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村屯环境卫生和流域岸线环境、水源地保护等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发生,确保辖区内水体环境逐年改善,努力实现“一年变净、二年水清、三年成景”的目标;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专项行动,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最大限度降低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突出问题,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