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党生长的“不老松”

向党生长的“不老松”
本报记者 汪琳

 

    “我有一颗红心,想把它献给党;我是一块红砖,哪里需要任党搬。在岗为党多敬业,退休为民勤奉献。”在龙山区关工委,一群平均年龄接近古稀、早已退休多年的“五老”们依旧脚下生风、一刻也未曾停歇:十九大宣讲的队伍中少不了他们解读思想、弘扬精神的身影;爱心救助帮扶行动中,他们忙前忙后、四处奔走,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在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上,他们发挥各自所长,以德育人;在普法教育、帮教“两劳”释解人员时,他们用平视的目光和温柔的关怀,给予他人希望和自信……
    龙山区“五老”像一棵棵“不老松”,平凡、朴实,却始终散发着巨大的能量、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对他们而言,信仰就是丰富的养料,让他们始终向党生长。
    播撒信仰的火种,用忠诚传承红色基因
    最近,蓝天幼儿园园长刘海涛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包括我们园里的幼师也都积极要求入党,可是苦于没有党支部,我们向党组织靠拢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多亏了长寿社区关工委的谢主任,为我们跑腿、张罗,申请组建辖区非公党支部,还给我们上党课、讲解政治理论知识,我们的心愿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刘海涛说。
    刘海涛提及的谢主任,名叫谢永春。他既是一名老党员,又是一名机关退休老干部。虽然刚接任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职不过两年时间,而且又不是该辖区居民,但他脑子活、爱琢磨、讲方法、善沟通,逐渐摸索出适宜的工作思路。在他看来,加强党建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源头和基础。“辖区的民营企业单位不比机关部门,没有专门设立的党委、党支部,很多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却没地方交,发展党员成了难题。所以,成立非公党支部是我们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谢永春和其他“五老”的积极努力下,先后成功组建了2个非公党支部、6个团支部。目前,社区已有11人申请入党,并积极参与关工委的日常活动。
    在2017年10月31日《辽源日报》转载刊发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上,布满了谢永春用红笔标注和勾画的重点言论、重要思想和体会感受。“只有我们学深学透,才能传承好红色基因。不管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对青年党员的培养,这都是我们的必修课。”这位71岁的“五老”新兵谦逊地说。
    在播撒信仰火种、弘扬社会文明风尚的道路上,不止谢永春一人。今年73岁的孙凤云原是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退离岗位后,她肩上的担子却丝毫没有卸下过。现在一肩双挑,兼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东吉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搞了一辈子教育教学的她,发挥优势所长,提出“阳光体育”理念,连续6年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能和抗挫折能力。同时,她还联合见义勇为办公室,邀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安石镇派出所民警李海波和在暴雨洪水中英勇救人的尹卫东等“新时代雷锋”为青少年作报告,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雷锋精神、体会社会正气。
    龙山区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淑梅,身患眼疾多年、病情每况愈下,但为了持续开展好全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不会电脑打字的她选择亲自手写活动方案和工作材料。多少个夜晚、几万字的材料,治疗眼疾的药物不知上了多少遍。就连老伴儿患病离世,她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坚持参加关工委的活动……
    信仰是根、忠诚是魂。“只要我们能动弹,就要接着干。”龙山区“五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挖掘善的力量,用爱唤醒希望
    今年15岁的小晨是新兴社区关工委的重点关心、帮扶对象。他从小因父亲在押入狱、母亲离世而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破旧不大的房子里连桌椅都没有,家里一贫如洗。“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很懂事,我们不能让他因为家庭原因、经济问题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学习的机会。”于是,新兴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淑珍发动“蒲公英‘五老’关爱工作室”的成员们为他捐款捐物、申办低保,连续多年资助和帮扶他。
    王淑珍觉得,物质上的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对孩子的精神关怀更为重要。为了让即将中考的小晨考出好成绩,王淑珍跟老伴儿商量后,决定在中考期间将小晨接到自己家中备考,节省时间和精力。“刚开始,我老伴儿不太赞同我干关工委工作,想让我去北京帮忙带孙女。可他跟我参加了几次关工委的活动后,态度大转变。这次说要把小晨接到家里,他马上就答应了,还说要给孩子买水果、做几道好菜,给他鼓劲加油。”王淑珍说。
    与王淑珍一样温暖、善良的,还有向阳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淑杰。她利用“三进门”法制帮教服务品牌,让一个个“迷失的羔羊”找到了重新出发的方向。李军,是她早期的帮教对象。在她一次次探望、感化下,李军表现良好提前出狱。为了让他尽快融入社会、重新生活,李淑杰从为数不多的“家底”中拿出一部分帮他租房子、找工作。李军说:“每次读到李姨给我写的信,我都很受触动。如果没有李姨的帮助和教导,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改变,更不知道今后该如何生活,是她教会我要做一个善良、有爱的人。”
    现在,已成为“中国安置帮教大使”的李军,积极弘扬“五老”精神,与李淑杰一起帮助“两劳”释解人员重塑信心、用努力获得尊重和认可。目前,他们已帮助100多人协调就业、开启新的人生,而这些人中无一人重新犯罪。
    2016年8月,福镇社区低保户秦雪以623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但因为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根本无法支付学费。“有困难找迟姥。”在他人的提醒下,秦雪找到了福镇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迟东岩。一向热心肠、看不得别人有困难的她,开始四处化缘求助。第一站,迟东岩到龙山区民政局帮助秦雪申请爱心助学金,一次性获得5000元钱。燃眉之急是解决了,可今后该怎么办呢?迟东岩到处打听、联系,带着秦雪找到了辽源市农村商业银行。该行长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将资助秦雪四年的学费、住宿费,逢年过节还给她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迟东岩心里踏实多了,便开始鼓励秦雪好好学习、早日入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福镇路小学的金子懿11岁时发现患有白血病,可高额的医疗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求助无门的一家人找了迟东岩。70多岁的老人四处奔走,帮助他们申办低保、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等,最终拿到50万元的“救命钱”。目前,金子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渐恢复。
    凝聚“打不散、比着干”内核,用奉献开启爱的循环
    在旁人眼里,关工委工作并不是一件讨好的差事,不仅琐事多、任务重,而且工资微薄、甚至经常需要自己倒搭钱,但这些“五老”们却乐此不疲,每天忙着策划活动、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打造“一区一品”等,“打不散、比着干”成为“五老”精神的标签。
    区里有“五老”新兵上任,任桂梅、李淑杰、迟东岩等人积极发挥先进典型作用,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交流思想、伸出援手。
    长寿社区有8个特困生,但因经费有限、帮扶遇阻,谢永春找到“隔壁邻居”北寿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桂梅帮忙、支援,她当即帮他分担了5个贫困生的帮扶任务。不止于此,任桂梅祖孙三代参与爱心帮扶、捐资助学,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交流汇报帮扶情况。“好家风带动好社风。”今年4月24日,“任桂梅爱心工作室”迎来了一位陌生的爱心人士加入,但前来缴纳爱心经费的是这位爱心人士的母亲。他说:“我儿子患重病时日不多了,唯一的心愿就是用自己的积蓄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听说‘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的团队力量很大、帮助过很多人,他想临终前加入进来,尽最后的一份力量。”5月24日,这份母亲带着已故儿子的嘱托,交齐了到2020年的爱心经费。
    爱是会传染的,也是可以循环的。从14岁开始接受北寿社区关工委帮扶资助的冯长鑫,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现在在肯德基担任地区经理的他,决定开启“爱的接力”,接收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单位搞福利,他也会分享给这些贫困学生。三年来,他接收、帮扶的贫困学子有30多人。其中,吉林农学院的大四学生韩基阳,在任桂梅的介绍下,从入学开始就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冯长鑫处勤工俭学,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此外,冯长鑫还帮他联系了长春当地的肯德基,便于利用闲散时间打工赚钱,完成他的“大学梦”。
    走进每个社区关工委,都能看到“新时代传习所”的字样,这是龙山区“五老”的行动指南。“听党话、跟党走,扬正气、传递爱”,“五老”们跟随信念的声音迈着坚定的步伐,用余晖闪耀的光芒照亮他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