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就业创业:加大扶持 降低门槛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
    2013年,我市统筹推进创业和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就业门槛,使就业创业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巩固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成果。
    公益岗位人员李洪满在2000年下岗后,靠着打零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无固定收入。2013年,通过参加公益性岗位考试,李洪满成为市公用事业局泰信房管所的一名保洁员,负责银兴小区环境卫生的清扫工作。虽然工作辛苦点,但李洪满很知足。他说:“‘4050人员’本就不好找工作,在这之前多次求职碰壁,打零工也是提心吊胆的,怕今儿个干活明儿个就没了。多亏了市里招聘公益性岗位,让我在这个年纪又重新上岗,不仅不用担心被临时辞退,还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家里人都跟着我高兴。既然成为一名保洁员,我就要把自己的责任区经管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泰信房屋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吴永林说起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表现,一直夸个不停。吴永林说,公益性岗位人员在上岗后普遍表现良好,工作中尽职尽责,干活任劳任怨,对待岗位实心实意,我们很愿意用这些人员。
    2013年,我市为及时完成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规范管理力度,在公益性岗位招聘过程中,按照“就地就近”的便民原则招聘了191名就业困难人员,让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力度,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向困难群体“送政策、送岗位”,坚持帮、包、保就业联动制度,围绕“零就业”家庭就业开展援助工作。截至2013年11月末,我市困难群体再就业实现4056人,完成年计划的135.2%。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我市2013年就业工作中的亮点。在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中,荆哲是较为突出的一位。当记者来到她的香鸽养殖场时,这位清秀的女孩儿正在清理鸽子粪便。谈到自己的创业心得,荆哲说,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竞争非常激烈。之后,在多个城市工作过,但都没有长远的打算。回到家乡后,看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心情非常激动。后来了解到辽源对大学生创业有着一系列的优惠措施,让我最终坚定了回乡发展的信心。
    2011年,荆哲回家乡时正赶上我市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聘考试。通过考试,荆哲在邻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还做起了养鸡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荆哲最初创业的项目失败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荆哲在电视节目中了解了香鸽致富项目,并参加了相关培训,最终成为东北地区总代理。在资金短缺时,市人社局为荆哲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小额担保贷款,帮她渡过了资金难关。现在荆哲的鸽子已经销售到哈尔滨、长春、伊通等地,3年创业的酸甜苦辣让这个只有25岁的女孩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现在的荆哲已在当地发展了20余户养殖户,解决就业40余人。荆哲说,明年我要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你们就瞧好吧。
    如何更好地服务高校毕业生创业,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在积极探索中形成了变单一劳务输出为异地转移、就近就地转移和返乡创业三手齐抓的良好局面。同时,我市还通过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以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以及举办多种形式的招聘洽谈会,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工作,降低创业门槛,扶持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敢创业、创成业。
    据统计,2013年,全市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6%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当年新发放1.85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