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弥香满“杏林”

——中医学文化建设令市中医院色彩浓厚、特色鲜明

《素问·上古天真论》石书




市中医院举行第二届终身主任医师、名中医命名暨拜师大会


导诊护士晨训


机关工作人员晨训时进行交互式中医按摩


华佗雕塑:悬壶济世

    无论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只要来到市中医院,除了享受高效、优质的医护服务外,还可以领略一番祖国医学的文化底蕴和风采。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漫步市中医院,犹如进入一个传统医学文化的风景区,浏览后让人赏心悦目……

    环境建设:
    去留之间的收获
    走进市中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展开的石雕书,上面刻有《素问》。《素问》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书。上古天真论是中国医学传统文化中的养生名篇,古代先民懂得养生之道,遵守阴阳的规律,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借上古对养生有高度修养的论道,来告诉每一位来市中医院的人,对那些外来致病因素,要适时躲避,内心要安静淡泊,心无杂念,才能保持真气充盛,防止疾病发生。这本展开的《素问》石书向人们展示着中医学的悠久历史,也表达了医院对人民身体康泰的美好祝愿……
    市中医院院徽以太极图为主要标志。外围蓝色代表蓝天,中间代表“杏林”。两只和平鸽围成的“中”字,上下呼应,寓意着和谐的医患关系,共同支撑起中医这片蓝天……
    古云,医者父母心,医为仁术。而雕塑《悬壶济世》则告诉你以精湛医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可谓是功德无量。一代又一代的辽源中医人,传承的正是这种古训……
    门诊大厅挂有旌帜《五行五脏标识》,旌旗下方为巨大的地表太极图案。图案形象地告诉当代人,中医是建立在五行的相生相克基础之上的。古人把自然界的物质分成“五行”,“五行”里又分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一切生命的调控过程都可以归属于肺;一切生命的动力过程都可以归属于心;一切生命的演化过程都可以归属于脾;一切生命的传输过程都可以归属于肝;一切生命的发生过程都可以归属于肾。这是一种横贯于人体的生命过程。
    放眼市中医院,这种中医文化景观有200多处。每一处,无不彰显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
    “来市中医院,不光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看病过程中还能学到知识,丰富头脑……”一些患者及患者家属这样说。
    “身在市中医院工作,不光要有高超的技艺为患者服务,环境中的各种有关中医药的标识图象,仿佛也在时刻提醒着自己:医者仁心、操守医德……”职工们这样说。
    “市中医院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也是一个会让人饱览祖国医学的博物馆,它的特色非常明显……”社会这样评价!
    凝心聚力:
    优劣之间的竞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市中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想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市中医院是我市唯一一所有着二十几年发展历史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市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是“全国示范”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中药剂型改革基地。市中医院现有职工587人,有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73人,硕士研究生41人,博士研究生2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病房设有14个疗区,总床位数510张,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年门诊量18万人(次),医院设备先进、结构合理、专科齐全、特色突出,是一所较大的中医综合医院。
    2009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通知,辽源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中医医院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做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工作,全面推进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市中医院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并强化落实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从2010年1月开始,医院深入实施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建立起适应医院事业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反映医院特色的文化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已形成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市中医院以建设中医文化为出发点,强化医院功能从服务患者入手,在布局上进行了建设性的调整,充分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人文关怀。
    将中医特色诊室集中开设在大厅里。这样不仅方便了患者在就医时对各科的选择,也集中展示了市中医院专科齐全的文化特色。
    专门购置煎药机、中药自动包装机,增设中药小包装饮片服务窗口,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付药、制药服务;
    每个楼层增设收费窗口,解决了病人排长队候诊问题;
    在门诊大厅设置电子触摸屏,方便了患者随机查询;
    候诊区安装了闭路电视,播放中医药科普知识;
    为患者增设了舒适的候诊椅,开辟了中医中药健康宣传角等服务场所……
    经过调整,一个就诊流程合理、中医特色环境突出的医院展现在了患者面前。患者在就医时,通过接受服务,在耳濡目染中真切体味了“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不仅把患者在就医时痛苦中变成一种“享受”,更有效地提升了职工的精气神儿,使市中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站愈稳、越做越强。
    人文规范:
    行为之间的选择
    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是保障医院及其职工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是医院加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行为规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团队的一种价值观,更能反映出一种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多年来,市中医院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并融合时代文化特征,以科室为单位在全院广泛开展以“爱我中医,我的价值在哪里”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激发全院职工团结、求实、拼搏、创新的医院精神,使全院形成安定团结、和谐向上的健康局面。
    最好的医德医风,就是最好的行为规范。每半年,全院都会进行一次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工资、奖金、晋级等挂钩,兑现奖惩。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定期深入病房、门诊进行医德医风查房,认真采纳患者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继续加大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及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通过建立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创新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分工负责、关系协调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加强医生首诊负责制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中医特色浓厚的三级医师查房教学观摩(竞赛)活动。
    深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星级”护理服务。按计划每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一次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对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以中医为主的理论和技术的全面考试、考核,努力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完善医务人员言语和仪表规范。要求仪表做到整洁端庄,语言做到温和,举止做到瑞庄大方,礼仪做到得体文雅。开展“礼仪竞赛”以及“创和谐杏林,展中医人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促进了职工言语仪表、同道相处及人格修养的提高。
    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致力于培养名中医。深入开展本院终身主任医师、名中医评选及师带徒活动,探索形成了以名老中医为龙头的集体带、带集体的新型师承模式,使这些名中医的学术和临床成果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医院还有计划地选派中医业务骨干及有发展潜力的中医专业青年医生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学习,并大力开展业务培训、科主任教学查房观摩、执行主治医师教学查房观摩等。
    在全院开展特色晨训活动,齐诵院训、医院精神、宗旨,并队式中医按摩。在庆典活动、全院职工大会、师带徒仪式上唱响院歌——《中医之歌》。举办中医药诗歌展、中医药科普展以及文艺联欢等活动。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及群众进行教育熏陶,形成强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提升医院竞争优势,塑造良好医院形象,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将中医护理工作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在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以提高患者满意为目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创建属于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品牌。
    一书一画皆有意,风雅弥香满“杏林”。如今,市中医院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为核心,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形成独特的运作模式,使中医院像一艘厚积薄发的航母,在辽源医疗事业发展中显现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艳红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