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也需要奇想,把人生的夙愿返装在诗里
诗也需要奇想,把人生的夙愿返装在诗里
——浅谈冯冯的诗歌《飞雪·六月》
静 川
冯冯是吉林地区活跃于诗坛的一位优秀女诗人,她的诗歌体现出对日常诗意的追求和对情与爱视幻美的渴望。诗歌随性,在众多女诗人中冯冯是很有自我个性的一位。
她的诗歌,多从日常生活之处生发诗意。但这首《飞雪·六月》构思新奇,因这几天北方一直大雪抛天,连下数日,诗人即兴雪景的诗歌很多,唯有冯冯,把北方春天的飞雪,执意安置在六月,“一道道白色帘幕/将天地无情分开/片片皑雪,似包裹救赎之心/疾如箭矢般/射向大地的荒芜……”诗人有意利用暴雪的意象分割天地阴阳,并用“无情”,遐想步入三国,浮想苏轼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谁的纶巾轻摇羽扇/把人间浮名烟灭灰飞/华年里纷扬的锦瑟/勾勒不出灵魂的颓色……”这首诗的跳跃感很强,却令人大叹新奇,我感觉飞雪氤氲,只有诗歌,允许诗人一瞬间又穿梭于另一个时空画面,“叫一声夫君,彷徨/彷徨在你出走的六月/南来北往的客官/容奴家仔细打量”,冯冯这首诗,也让我跨越时空隧道,跟着她风雪兼程,我似乎听到了元曲中窦娥喊冤的抑扬哭诉,或隐隐听到苏三起解,逢夫遇救的故事……巧妙的诗意构想,有时候也能牵动读者的心,勾引你入怀。
一场雪在冯冯的诗里继续弥漫,是好奇心拽着我,踏进水浒的剧情,“掌柜的,先上二斤熟牛肉/再来三碗不过岗/握一枚江湖暗号小红豆/管它窗外琼花放/管它六月碎玉訇……”诗,我觉得允许这样写,允许一个诗人刚柔并济的情怀链接时空的跨越,链接毫不相干的集数,《水浒》中的武松,暗语“小红豆”(相思豆),这是仗剑天涯的江湖,那么我也可以随冯冯的诗心,闯一次虚拟的文字江湖,“管它窗外琼花放/管它六月碎玉訇……”这首诗,我没阅读疲惫,我必须要从宋朝的时空隧道返回诗意起初的意境,“无非是飞雪见六月/无非是六月见归期/你在六月出走/如同一场毫无征兆的雪/如同死亡/是我写给你最后的情书”。
其实,女诗人冯冯的这首诗,她潜心积虑的构思,逃离,跳跃,最后必须魂归故里。飞雪见六月/六月见归期,仿佛是我在六月出走了,如同一场毫无征兆的雪,伊人真情如诉如泣,至死的情意不变,而只有死亡才是我写给你最后的情书!这首诗,实际就是一首坚贞不移的爱情诗,它让我想起佚名诗《上邪》。
附:《飞雪·六月》
一道道白色帘幕/将天地无情分开/片片皑雪,似包裹救赎之心/疾如箭矢般射向大地的荒芜
是谁的纶巾轻摇羽扇/把人间浮名烟灭灰飞?/华年里纷扬的锦瑟/勾勒不出灵魂的颓色
叫一声夫君,彷徨/彷徨在你出走的六月/南来北往的客官/容奴家仔细打量
掌柜的,先上二斤熟牛肉/再来三碗不过岗/握一枚江湖暗号小红豆/管它窗外琼花放/管它六月碎玉訇
无非是飞雪见六月/无非是六月见归期/你在六月出走/如同一场毫无征兆的雪/如同死亡/是我写给你最后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