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思考

加快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思考
曹志伟

 

    不久前,随市政协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专家考察组赴杭州、南京、成都,就新生代企业家成长进步的相关情况进行考察。听取了三个城市关于扶持、助力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经验介绍,参观了杭州杨林控股(天和高科技园区)等六家青年企业家创业企业。总的感觉,“三地、六企”亮点纷呈。共同特点:组织架构科学,培育机制健全,孵化功能完善,政策激励到位,各界联手发力,助推企业成长。2016年,成都市民营经济中,由新生代企业家支撑的企业增加值达到5900多亿元,新生代企业家发展到40多万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我市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市新生代企业家总人数3103人,平均年龄35至40岁之间。0.5%左右有海外留学经历,拥有研究生学历2%;本科学历占比67.2%;大专以下学历30.3%。所学专业基本为经济管理类或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专业,接受过正规的工商管理教育的寥寥无几。然而,无论从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孵化培育、政策激励、创业环境,关爱措施等尚未形成体系和机制。一是缺少科学的组织架构。据了解,我市除了共青团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外,再没有其他和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有关联的专门组织,没有形成团队链接沟通和抱团发展的环境;二是孵化功能不全,缺少大学生创业成长平台。目前,我市只有袜业园区孵化基地、工信局创业大厦、龙山区智慧产业园、吉林动漫产业园、齐力重创产业园等五个孵化中心,且规模、孵化机制、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处在自谋生路,投石问路,边干边看,探索发展的状态中;三是新生代企业家发展刚性的激励政策缺失。大学生创业、研发、创造、创新的积极性和潜能得不到很好发挥;四是专业化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滞后;五是缺少人才吸引机制。尽管近几年我市人才引进战略不断升级,洽谈会收获匪浅,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发展的需要。加上本地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流失外地,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六是党建不够完善,缺少政治引领力。年轻企业家担任企业党组织领导比重较低,大都担任行政职务,新生代企业家对党的感情欠缺,对党务工作生疏,有的不愿意担当企业党的领导,有的因为不是党员无法担任党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步伐,让更多的青年企业家发挥自身潜能,着力为辽源转型升级多做贡献,现就加快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应该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精准发力
    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不是简单的继承企业、继承财富,而是继承事业、传承发展、延续企业生命力的全过程。要选好人、继好位、守好业、升好级。但是,这些绝不是民营企业自身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市场形成合力,全社会要共同营造发展环境。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民营企业代际传承问题;深入分析新生代企业家群体的思维态势;深入研究助力新生代企业家成长进步和私企发展的新政策、新方向、新路径;深入解决新生代企业家在生产经营、规避经营风险、寻求法律保护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接好班、掌好舵,放心大胆的研发市场,自主创新,开发产品,壮大经济。其次,加大扶持,助力发展。制定新生代企业家发展规划,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凡是外地有的政策我们都要有,外地没有的,只要不违法就要给予。让新生代企业家们工作放心,经营顺心,生活开心, 轻松上阵,为我市经济发展多做贡献。第三,建立政治关爱机制。一要强化激励,立体培养。党委和政府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关心关爱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成长,为新生代企业家做好政治安排。结合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等活动,培养、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入党。在推荐、确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时加大比例,引导他们正确地履行参政议政的责任。激发新生代企业家的归属感,让他们拥有反映愿望的渠道、参与社会事务的舞台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二要挂职锻炼,助力成长。有计划安排新生代企业家到各级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和优秀的大型国企民企挂职锻炼,解决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参与问题,提升思想素质和驾驭政策能力,学会构建营造新型政商关系,提振发展企业信心;促使新生代企业家学会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模式、运行方法和发展战略等,提高新生代企业家的综合领导能力。
    二、强化措施,加大扶持
    一是制定规划,重点培养。要制定非公组织人才的定式培养机制,将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训纳入全市人才总体培训规划,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不断丰富头脑,健壮体魄。尽快建立完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办法,通过评价提升新生代企业家们的竞争能力,企业经营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使之政治上有觉悟、社会上有影响、事业上有创新、发展上有贡献,充分得到加快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二是平台助力,注重实效。帮助破解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矛盾,借助地方人才资源平台,植入职业经理人板块,健全职业经理人道德信用、技术管理等能力的评价机制,或组织培训一些专业经理人,或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参加经济部门、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对接活动,协助新生代企业家从可靠渠道引入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才。
    三、勠力同心,创新发展
    首先,经济部门、科技部门、金融机构、商会、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载体疏导,搭建活动平台、沟通平台、提升平台,切实为新生代企业家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寻找抱团发展的机遇,达成创业创新的共识,拓宽“展现个性”的空间。在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出台政策征求意见时,吸收新生代企业家参加,为他们提供商业信息和社会资源;在各类政策发布后,及时为新生代企业家提供政策导向,增强政策透明度,让他们尽快了解政策、抓紧落实政策、全面践行政策,在政策实施中实现自我提升。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创业联谊会,通过创业联谊会、青企协等组织,促使新生代企业家抱团学习、抱团研发、抱团发展,不断适应新常态,确保其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超前植入。
    其次,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不仅要做好做足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切实加强引导教育工作,解决好“放手”问题。建立“老一代”与“新生代”企业家交流机制,拓宽沟通的渠道。在经营理念、生产管理、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沟通,优势互补,实现企业领导能力的最佳组合;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与新生代企业家的结对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新生代企业家“拜师结对”,聘请专家或老一代企业家向新生代企业家“一对一”地传授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经验。
    第三,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联合高校院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筹建辽源新生代创新、创造研究机构,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利用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工商学校等院校,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鼓励他们和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柔性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产业集群和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等。政府对上述活动要予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扶持。不断扩大新生代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平台,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出成效来。
    第四,完善政府首购、订购创新产品制度。加强新产品应用示范,促进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市场化应用,按照采购金额实施配比补助。鼓励新生代企业家依托高校院所的科研、人才、技术平台,培育“唯一”企业。形成科技独到、产品独创、市场独有的拳头产业。
    第五,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各类创新平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体系,对新建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政府可以实施“民办官助”;政府要鼓励、支持、帮助各类主体利用闲置资源改(扩)建创新创业载体,在相关政策上予以最大支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升级改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行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打造创新创业品牌;择机举办“创交会”,为创新创业的新生代企业家打造交流提升的平台。
    四、侧重培育,彰显价值
    一是唤醒本性,引领使命。党委、政府要努力在新生代企业家中倡导“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营造“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良好氛围,鼓励新生代企业家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弱势群体的现状,培养为民服务的情怀、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新生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基金、精准扶贫结对、爱心助学结对、一企帮一村、义务村干部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唤醒企业家 “反哺”社会的本性。
    二是激励创新,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优秀典型的挖掘和总结,宣传他们传承前辈的创业激情和勇挑重担的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新生代企业家拉高标杆,立大志、干大事、成大业,加快成长为创业、创新、创未来的优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