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扎扎实实这样干

乡村振兴 扎扎实实这样干
(特色产业建设典型篇)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下,我市正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支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效益优先,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我市全面振兴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本版今日刊发我市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三产融合发展、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等系列典型经验,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展现新气象、突出新作为提供参考,敬请关注。


禹然农业
蒲公英拓宽增收路 办实业农民享实惠

 

    辽源市禹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蒲公英饮品为桥梁,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蒲公英种植,蒲公英饮品加工、销售、建设蒲公英农业产业园、发展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富裕。
    大力发展种植,不断壮大蒲公英主导产业
    2017年,公司确定将蒲公英种植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流转土地558亩种植白源蒲公英,年产蒲公英根茶89万斤。采用自行培育的绿原酸含量最高,抗肿瘤、抗氧化成分最多的白源蒲公英套种鸡冠花,集中草药种植与观光花卉于一体。采取种植技术指导和科研合作,与河北安国市祁洲药业商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种植技术免费培训方式指导全辖社员开展蒲公英种植,常年聘请祁洲药业商会农技师张志健为成员农户免费技术指导、授课。与东北农学院签订蒲公英研发协议,每年东北农学院研究员到基地提供技术与研发服务。新培育蒲公英品种优势表现在于白源蒲公英绿源酸含量37.82mg/g,东北野生蒲公英绿源酸含量4.4mg/g,绿源酸含量是原东北蒲公英的8.59倍。每亩蒲公英种植收入比照种植玉米增加收入3000元人民币,亩产鲜根1600斤以上,2.5元/斤回购;亩产鲜叶2000斤以上,0.5元/斤回购。通过实验田对比,蒲公英种植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普通经济作物,流转农民土地种植蒲公英,极大地改善了流转土地的农民生活水平,农民创收约30多万元。培育自主品牌,注册“苦口婆心”商标,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生产蒲公英系列茶产品2类11个品种,签约省级代理9家、市级代理16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代表辽源健康产业项目参加东北亚博览会和绍兴农产品展销会,“苦口婆心”牌蒲公英系列茶逐渐被市场认知,成为辽源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发挥“龙头”作用,建立蒲公英种产销链条 
    禹然公司投资千余万元,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合作社为纽带,全面实行订单种植,将种植户、合作社、公司紧密联系到一起,提高蒲公英生产综合效益。建成蒲公英茶标准流程化深加茶厂3个、1万平方米,深加工车间4间、仓储库2个,购置生产、包装、办公及辅助设备126套,建立分拣车间厂房、办公用房、仓储物流、茶展厅等分厂区,主打线上线下两条销售网络。蒲公英种植与深加工科技项目被市科技局立项,蒲公英红菇娘干粉冲剂专利申请获得受理通知,蒲公英茶及相关制品取得SC生产许可证,实现了蒲公英的规模化生产,提高了优质蒲公英茶的供应能力。建设了蒲公英茶生产加工实验平台,系统规范地进行了蒲公英成分和相关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使用改进生产加工工艺产能增加30倍,4斤鲜根产1斤成品蒲公英茶,10斤鲜叶出1斤成品叶茶,根茶售价160元一斤,叶茶售价280元一斤。
    以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2017年,蒲公英嘉年华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市政府确定为辽源市市级农业产业园。公司在种植基地建成辽源第一家以儿童农事体验为主题的富强村喜阳阳宝宝农场,农场内有儿童科普园1个、儿童动物园1个、儿童小人书图书馆1个、蒲公英宝宝乐园2个等儿童户外教育基地相关配套设施。同时,通过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169户从事蒲公英生产,每年户均可增收2.5万元, 覆盖辽源地区富强村、碾山村、寿山镇、建安镇等16个村庄,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继续夯实蒲公英产业基础,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禹然农业将灯塔镇6300亩土地纳入项目建设中来,扩建蒲公英茶园生产基地,建立有机茶科技园区,全力进行蒲公英罐装茶饮专利研发试生产,取得蒲公英茶原料和加工有机认证。继续发掘蒲公英中医药原理,拟实现年产万吨蒲公英茶农业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综合产值达1.6亿元,带动地方就业约600人。运用信息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技术,提高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集中在品种选择、科学种植、原料加工、冷藏保鲜、拼配加工、包装设计等环节,将企业建成集茶叶初精深加工及与茶相关产业综合开发经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林海蓝莓
多元化带动蓝莓产业快速发展

 

    吉林省林海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东丰县沙河镇盈仓村,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500万元,2013年—2017年累计投资已达1000万元以上。公司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强大技术力量的支持,已发展成为辽源地区专业从事蓝莓种苗繁育、蓝莓优良品种示范种植推广、鲜果冻果销售、深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以及种植技术咨询推广的现代农业高科技企业。
    经过5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司已成为辽源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省吉商商会会员企业、吉林省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会员企业、吉林省长白山蓝莓产业协会会员企业。2016年11月,通过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审批,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队伍中的一员。公司以致力于服务吉林省蓝莓产业链为宗旨,通过建设吉林省“林海蓝莓”星创天地创业与创新平台,构建吉林省蓝莓产业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引领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推动和促进吉林省蓝莓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7年12月,公司自有种植基地面积已达300余亩,在辽源市订单种植面积已达300亩以上,在吉林省总计订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余亩。合理的早、中、晚优良品种的配置,在吉林省内成功地实现了从7月上旬到9月中下旬的鲜果供应期。公司自有基地以及订单种植基地每年可提供超500个临时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公司本着“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以及“绿色、高效、奉献、健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以龙头企业+种植户、龙头企业+种植企业等模式,推动和促进当地蓝莓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不断地探索与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有机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蓝莓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公司在吉林农业大学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将其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过自有蓝莓种植基地的实践经验,选育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市场反馈优良的品种,进行订单种植推广。在辽源地区已经成功带动4家国有林场、3个种植合作社以及2户农民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2017年,部分种植基地亩产已经达到1000斤以上,每亩销售收入达1万元以上,解决了林场职工就业的问题,实现了职工和农民增收。
    推进蓝莓产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公司以10000元/公顷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使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都有固定的收入,蓝莓耕作和采收季节公司再雇用已流转土地的农民到公司参与劳动,让农民在家门口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土地上就可以增加一份劳动收入。公司每年临时用工费用20余万元,随着蓝莓产量的不断增加,临时用工费用也将不断增加。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探索多品种种植形式。在加快蓝莓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公司不断探索多品种种植形式,改变蓝莓种植园区原有单一种植模式以及种植前期没有产出的问题。吉林省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为有机种植创造了及其优越的条件,蓝莓种植园区间种蒲公英、马齿苋等将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增加种植收入。
    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搭建沟通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条件,引进孵化企业,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和公共服务。公司现有创业培训中心三处、实训基地9个,组建创业培训师资讲师团,讲师团邀请国家、省机关的科技、财政、金融、工商等专家及领导组成,专业技术层面有蓝莓种植业和深加工专家,管理专家层面有科技管理、经济管理、金融管理、财务管理专家。进一步完善网络课堂、科技成果库、政策导读、创业案例库、专家答疑等模块,为创业者查阅创业信息、节约学习时间创造便利条件。
    带动休闲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乡村旅游体验采摘模式,蓝莓采摘带动了当地休闲旅游业发展,成为农业休闲旅游新亮点。2016年,建成旅游接待中心7000平方米,含6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主楼,建有蓝莓文化主题区、DIY体验区、亲子乐园、休闲吧等,100米的长文化长廊可以在此乘凉、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绿植,2017年接待游客达到千人以上。公司将围绕“生产体验”“生态观光”“生活服务”“人文创意”等建设内容,挖掘农耕文化、改善接待设施、扩大产业规模、拓展服务功能,将蓝莓产业建设成为特设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农民参与度高的“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品牌“蓝汇”蓝莓系列产品,已入驻“京东-长春农特产馆”,已成为“吉林省企业家俱乐部指定合作品牌”,已收录到吉林省农业品牌名录(精品荟萃篇)。2017年,鲜果、冻果、旅游采摘、深加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70万元。
    公司将紧紧围绕吉林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政府为主体,以公司发展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为基础,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生态优先的原则,在辽源市建立全省最大的有机蓝莓种植、种苗繁育和蓝莓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


沃园生态农业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采摘园区

 

    吉林省沃园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仁义村,距离东丰县城3公里,为东丰到长春一级路边,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徐立军,47岁,是一名退伍军人。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占地面积1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现有员工21人。现已建成温室大棚40栋,主要以草莓采摘为主,公司自建成以来不断开拓进取,强化管理,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没有向政府任何部门提过一分钱的补偿,均由公司自行解决。为了提质增效,壮大发展,徐立军先后深入吉林农大和辽宁农业大学及丹东进行实地学习并高薪聘请了2名技术人员,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特别是对草莓的栽培有着独特的方法,所生产的草莓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非常好,深受广大丰城人民的青睐。产品销售到省内外,为东丰县打造绿色无公害优质有机果蔬类农副产品生产核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的成立,可常年安置剩余劳动力60人,为东丰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特别关心公司的发展,县委书记,县长汇同省、市领导曾经10余次到公司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今年1月15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一行亲临园区现场调研,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管理,严把栽培质量
    为了生产出产量高、口感好的新鲜草莓,公司经理徐立军曾10余次到吉林农大和辽宁农大学习、五下丹东实地考察学习栽培技术,并且高薪从丹东聘请了2名技术人员。回来后经过2年的实践终于探索出了成功的栽培模式。为了保证草莓质量严把栽培质量关,每年在7~8月份进行土地平整、9月份栽苗、12月下旬便可采摘,一直到来年的6月份。为了达到纯天然无公害草莓的标准,在种植草莓时,一律杜绝用化肥、喷农药,生长出的草莓口感好、味道正,受到采摘市民和消费者一致好评。同时,草莓苗都是从辽宁丹东采购的,不用化肥、不喷农药,是真正的无公害奶油草莓。
    广泛宣传,创新推销方式
    再好的商品如果没有好的销路也是无济于事。特别是在5~6月份生产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产2000~3000斤草莓,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随着气温的升高,草莓将熟透变味儿,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还得清理。为此,公司通过微信平台推广宣传自己的草莓采摘园,“朋友圈”的朋友越来越多,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会有好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订货或者自驾游过来采摘。创新推广方式后,也不用愁卖草莓了。
    不忘初心,共同致富前行
    徐立军致富不忘乡亲,沃园草莓园的成立,农民不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得到了收入,而且还常年在采摘园务工,实实在在得到了采摘园带来的收益。公司成立以来,可常年安置剩余劳力60人,并且每年季节性用工可达1500余人次,共发放劳务费40万余元,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助了力、加了油。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该公司为打造出特色乡镇发展目标,本着县委、乡政府提出的一乡一品的原则,同时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立体生态农业,拟决定对园区进行改建,在原有的B、C、D、E区建设成太阳能日光温室大棚12栋(100×14×7),每栋面积1400平方米。分为草莓采摘园区和科学种植园区,棚与棚之间为绿化带。项目建成后,可常年安置剩余劳动力100人,年可生产草莓15万斤。每年可接待观光、旅游1万人次,销售收入220万元,新增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农民人均可以增收8000元。同时,也势必成为东丰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将引领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迈向新征程。


金满乌农业
创建全国最大乌米生产基地

 

    吉林省金满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法定代表人李淑侠。公司以东辽县顺禾乌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顺禾乌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7月,是吉林省东辽县供销社参股单位,公司地址在东辽县安石镇小街,经营范围包括玉米、乌米、水稻种植,及相关的生产资料及技术服务。在安石镇、凌云乡、金州乡、建安镇、东丰县、四平市、公主岭市、前郭县建有基地。现已开发出高粱乌米、乌米米、有机杂粮等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15~18万斤,是全国最大的乌米生产基地。2014年,东辽县农业局给予顺禾乌米合作社13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合作社的扩大再发展。2015年,在顺禾乌米合作社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前提下,成立了吉林省金满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克服困难,稳步发展
    2017年,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投资500万元,建设了2200平方米乌米储藏加工综合楼,实现了研发、加工、包装、储存各环节有效衔接,产品展室区、电子商务区、农民科技培训区、办公区、生活区设施齐全。投资80余万元,在长春请专家进行企业策划,在各商业媒体做了广告,还在省市高速公路口建立了3个广告牌,广泛印发了广告宣传单。同时,公司高薪聘请了销售人员,组建了销售团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积极参加长春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金满乌”商标获得了吉林省著名商标称号。获得了国家食品卫生生产许可。食品卫生许可是生产厂家的生命线,在国家没有把高粱乌米列入新增食品中、对乌米生产没有生产标准、行业也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公司制定了企业的乌米生产标准,得到省卫生厅和省农委的认可,又在省标准检验院对乌米进行了各种微量元素指标的检验,还请权威专家对乌米生产的可控性进行了分析鉴定。这些努力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理解和大力支持,食品药品监督局多次到现场办公指导,终于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SC),为企业今后开展乌米深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项目求发展,做大产业规模
    2016年,市、县供销社在申报国家总社产业融合项目中,把顺禾合作社列在其中,争取到国家供销社农发资金98万元,促成了东辽县年冷鲜500吨农产品储运基地建设项目上马,使合作社的乌米产业能够在完成市社打捆项目以后,又能够独立发展壮大。2016年末,在县社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又申报了2017年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获得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政府的强力支持使公司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地支撑。
    项目的支撑直接带动发展了产业。现在,高粱乌米种植基地发展到了1000亩,社员达到260人,年产乌米30万斤,产值达600万元,实现销售400万元,乌米系列品种已达10余种,产品注册商标10余个。“金满乌”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合作社现经营淘宝店铺一家、微信公众平台1个、企业网站2个,建立了“金满乌”品牌旗舰店,产品供不应求。公司现已同辽宁农科院专家入股合作,开发乌米粉系列新产品。还与延边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实施乌米课题成果的研究与利用,还同内蒙古城东蒙投投资公司达成了投资500万元的合作意向,这些项目描绘了合作社的美好前景。
    抢抓机遇,寻求跨越式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供销社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给全国的农业专业种植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有利的商机。乌米在农村属于特色产业、黑金食品,产品附加值高,乌米食品在国际市场非常畅销,每亩地乌米的农民纯收入在2000元—3000元以上。公司经营采取“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上游掌握技术源头,下游占领终端市场,拉动一产、带动二产,带动周边和辐射东丰、四平等乡(镇)的农民积极发展高梁乌米生产,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现在,合作社有生产、储存、加工一体化的优势,随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新鲜乌米,乌米经过深加工,经济价值大幅提升。公司抓住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有利契机,克服困难、乘势而上,打造中国的乌米产业基地,创造最健康时尚的乌米系列新产品,为家乡、为东辽的发展作出新贡献。未来5年,公司要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申报东辽县为中国乌米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取得国家相关命名,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0亩;申报“金满乌”品牌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申报顺禾合作社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供销总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乌米研发、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向工业化、多领域、多行业发展;向股份合作和证券化方向发展。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2017年,合作社协办了东辽县首届“乌米文化节”。乌米种植达到2000亩,并为社员提供种子、农资、技术、回收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300万元。回收乌米80万斤,每亩地按纯增收2000—2500元计算,社员增收总额400—500万元。在2016年7月末前新上乌米生产线一条,即高粱乌米自动清洗、去皮、烘干、打粉、掺拌乌米面粉,年加工乌米面粉达1000吨。积极开发研制生产乌米新品种,不断向创新要效益。在电子商务方面,建设运用大数据信息网络,把乌米产品卖到全国全世界。同时,积极准备申报2018年国家供销社农业开发经营能力提升项目,为新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人才不兴、地方难旺。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分重要。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如今,公司满怀信心和期待,做好准备迎接现代农业新的快速发展,立志让家乡沃土上的每一株乌米都富有想象和故事、富含文化和生命,为人类释放出健康和异彩。


    本版稿件、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及肃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