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乡村振兴”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张洪伟 赵梓雯
西安区灯塔镇金河村六组村民李英江与妻子在喂养大鹅。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国家给农民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现在又出台了‘乡村振兴’政策,可以说我们的干劲更足了!今年,我合计着再养几头毛驴,加工玉米秸秆当饲料,然后粪便还能给玉米地上肥,这样一来节约了很多成本,还环保,又可以收成绿色食品。”家住古洞村9组的村民赵鹏盘说着今年的规划。
“我们这个合作社覆盖了整个全康村,由于玉米行情不太好,所以我就把300多亩土地改种了葵花籽和黄豆,还别说,真的增加了不少收益。今年,我打算建一个仓库,再扩大点种植面积,相信今年收入会翻倍。” 谈到新年的期盼,民源绿色有机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洪涛信心满满地说。
春风洋溢,万物复苏。在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西安区灯塔镇的农民兄弟也在谋划着他们新一年的打算,粮食增产增收、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实现机械化……一个个新年期盼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充满了信心。
“去年,我们出栏一茬猪,经济收入达到了9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了周边20多人再就业。今年我们准备再建两栋猪舍,能增加养殖4000头至5000头,扩建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扩建后预计年收入300万左右。”景达牧业有限公司经理李长海说。作为全区首个循环示范养殖基地,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推动了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升级。“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坚信日子一定会蒸蒸日上。”
“去年我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算下来每亩多挣了七八百元,现在我还在景达牧业找了份工作,一年下来也能拿到两三万元呢。”2017年,景达牧业有限公司流转了太和村100余亩土地,同时也让灯塔镇太和村村民徐立华尝到了甜头。
2018年,西安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就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鼓励成立“以种带养,以养带种”良性循环的绿色有机专业合作社,提高秸秆与畜牧粪便的利用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铿锵之音。新时代,西安区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党的十九大精神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引擎,一幅“乡村振兴”的魅力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