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建好民生的“暖心屋”

东辽县:建好民生的“暖心屋”

 

    本报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东辽县把民生建设、惠民工程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精心谋划、创新思维,明确责任、强力推进,建好民生的“暖心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2017年,东辽县公共财政80%用于民生。
    重基础,夯实硬件建设
    “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平常事’都是东辽的‘大事’”。
    这一点,家住福星苑小区的孙孝存深有体会。2017年,福星苑小区进行了小区改造,更换了地下管道、重新铺设了小区路面、增添了健身器材。原本破损、坑洼不平的小区,变得平坦、干净,冬季供热也变得更加温暖。“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也加强了,私家车不再乱停乱放了,还安上了路灯,老亮了。”孙大哥兴奋地告诉我们。
    2017年,东辽县共改造老旧小区14个,改建供水、供热、污水管网18公里。
    而这,只是东辽县民生硬件建设“成绩单”的一小部分。
    去年,东辽县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和城区8个地块及开发区控详规编制与审核,全面推进了13个乡(镇)全域总规和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建设回迁安置保障房1608套,改造农村危房149户。完成锦绣龙城、福景苑,美景天城商贸综合体主体建设和东辽大街、东交大街高标准硬覆盖改造。新建水洗公厕4座。集中整治东辽大街架空管线。亮化楼体23栋。天然气管道进入城区,安装569户。启动净水厂扩建。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金州乡农民新居一、二期全面建成。渭津、平岗、白泉工矿棚户区正在主体施工。云顶、泉太等3个乡(镇)小街完成综合治理。改造县级公路、新建水泥路312公里,建设中桥28座,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一高中、实验小学综合楼建设,启动足民、凌云等4所校舍工程。完成县文体中心升级改造。新建农村文化广场4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个。
    强框架,筑牢保障围墙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强化民生保障是东辽县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龙村的于成是一名残疾贫困户。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于成盖起了新房,还享受了贫困户“补贴”,领到了县里和村上扶贫产业项目的“分红”。“是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的生活有了盼头。”现在,于成总是乐呵呵地说。
    对于成的帮助得益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力推进。2017年,东辽县整合资金实施脱贫攻坚项目21个。720万只蛋鸡养殖扶贫项目德智基地建成投产,为相关贫困人口每人分红700元。“1+N”行业支持计划和“五点双享两救助”政策深入落实。实现2712人脱贫,9个贫困村整体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97%下降到1.12%。
    在强化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帮扶的同时,东辽县也加大了对全体群众的民生保障力度。
    推进医疗卫生“五院一所一中心”建设,“120”急救指挥中心建成,县二院向二级乙等医院迈进,乡(镇)卫生院三年提升计划高效推进,村卫生室便民救急作用充分发挥。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79%。保障百姓健康的能力变得更强。新农合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参合率99.6%,受益33.5万人次。失业保险、城乡居保征缴水平创历史新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年5112元和3592元。养老机构发展到15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实现全覆盖。
    精装修,创造美好环境
    民生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2017年,东辽县在全省率先开启政府购买服务的城乡环卫一体新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乡(镇)小街、县级公路下雪即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垃圾要清,生态更要美。东辽县严格落实“河长制”,设立三级河长235名,河岸绿化500公里、插柳150万株、栽植芦苇64万株。划定水源地禁养区,关闭养殖场8家,建设畜禽粪污防治设施477座,全面开展淘汰燃煤小锅炉、黄标车和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力度空前,“五化”利用35万吨。林业生态得到逐步恢复,清收还林2002公顷,道路绿化300公里。让东辽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记住乡愁”。
    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给百姓送去快乐。2017年东辽县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田径运动会、首届凌云民俗文化节等各类文体活动300余次,送电影下乡2796场,送图书15000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美好幸福的生活更需要给百姓带去安全感。2017年,东辽县强化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新建改造消防站7个,实现乡(镇)全覆盖。扎实开展严打整治、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成功破获跨省贩毒、跨境电信诈骗等重大案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