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 行行意味浓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系列报道之二——
生旦净末丑 行行意味浓
本报记者 王茵
“生旦净末丑”是戏曲舞台上的不同行当,若是将其用在我市“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这场开年大戏中,用市优化政务服务改革组负责人的话说:“那也是样样抓得精、行行意味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过程中,分别对受理模式、受理原则、机构职能、下放事项等进行了调整。
受理模式:中心有中心的活儿,分厅做分厅的事儿
改变现行各部门单独设立窗口的受理模式,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社会事务、公用事业、公安和其他服务等综合受理窗口,不动产登记、就业、交警、社保、医保、公积金六个分厅分别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按“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流程,设置前台受理区、后台审批区、公共事务区、商务服务区、电子政务体验区等一系列配套区域。
受理原则: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
所有事涉单位对本部门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个环节。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做到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和各分厅办理,力争做到大厅之外无权力。
机构职能:人员不增,职责不减,权利集中
在不增加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中干职数的基础上,各部门及单位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在行政审批办公室,然后成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和各分厅。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科室及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不再返回部门流转和体外循环。同时,加快推进部门许可和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
下放事项: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才最重要
在城区28个社区原有民政、就业、计生、社保、医保、老龄、残联等部门(单位)申请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特困人员、低保、老年乘车卡(初次审领)、《老年优待证》《一胎生育证》《二胎生育证》《独生子女证》《残疾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保补贴等事项基础上,将老年人乘车卡年检延伸到社区办理、将居民户籍申请办理进入到社区、利用“互联+公安”,逐步实现“全城通办”。
重大项目审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
针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施工许可、验收五个审批环节,分别由发改、国土、规划、住建、交通、水利等牵头部门一门办理,形成各审批部门协同审批和互动配合工作机制,包括联合审批、联合图审、联合评估、联合踏勘、联合测量、联合验收等,并实行全程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