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倾听百姓声音 积极回应民生诉求

本报记者 王茵

    《辽源日报》——影响辽源每一天。这样的“影响”体现在让百姓读懂市委、市政府努力改善民生的动作上,体现在我们对平凡人道德品质的关注上,体现在对一些部门和单位职能缺位、作为乏力的新闻监督上……我们感恩新闻赋予我们这样的责任,感恩各部门、各单位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恩读者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时值年终岁末,本报特推出“新闻回声”专栏,以感恩的心态,梳理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同时也激励和鞭策我们继续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记录、去更好地影响辽源每一天。

    ——题记


    事件回放:
    8月5日,市公用事业局局长谭继宝接待了几位前来反映情况的老人。
    几位老人来自棚改回迁小区银河D区。据家住21号楼的于淑华老人反映,小区居民入住后,道路及硬覆盖始终没有完善,一到刮风天气,路面尘土飞扬,方便袋、垃圾袋满天飞,居民出行都要戴口罩和帽子。雨水天就更严重了,雨水和泥土混到一起,成了“泥水路”。
    看见全市到处都在修路,于大妈着急了,找到公用局领导,希望“自己家门前这段路也能给修一修。”


    部门回应:
    针对老人反映的情况,市公用事业局及时给予答复:小区门前道路属市政范畴,已列入当年维修、维护计划。楼前道路,原则上由小区物业负责,但考虑到群众诉求,公用事业局将责成有关部门迅速予以解决。
    10月10日,记者来到该小区,在21号楼前看到正在遛弯儿的于淑华老人。老人告诉记者,她们几个老姐妹回来第二天,公用事业局就派人了解情况了,没多久,机械设备就开来了,这不,现在路修得可好了,也漂亮了。

让百姓不再等

本报声音


    不让百姓等。努力解决百姓最现实、最直接、最急迫的民生问题。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抓手和最终目的。市政公用事业作为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集中和矛盾突出的行业之一。如何赢得百姓支持、理解,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透过这件小事,市公用事业局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