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将如何给予
我的爱将如何给予
——浅谈普通人的公益之路
2017年的清明节,一段寻找车祸伤者家属的视频刷屏了辽源人的微信朋友圈,这段视频为救治伤者和其家属及时赶到帮了大忙。之后不久,仅用十几个小时就筹集到数十万善款,极大地缓解了这个不幸家庭所背负的经济压力。一条条期待病人好转的祝福、一句句鼓励伤者要坚强的安慰,还有由一元、二元、十元、百元汇聚起来的捐款,都是无数辽源人将暖暖的善良之心汇聚到了一起。
正是这些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因为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求助而展现的一份份善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用看似普通的善良温暖了整座城市。普通人的善良很简单,他们能做的也许并不多,但其中所蕴含的能量却不可小觑。小小爱心的积聚带来的是更加璀璨的光辉。同时,伴随着网络新时代的发展,也让普通人献爱心的方式多元化,从最初向社会福利机构捐款、捐物和义务劳动,到如今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献爱心的随手“公益”,普通人的公益之路已经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咱们普通老百姓如何表达善良、奉献爱心,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努力去改进。同时,期待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将爱心播撒。
人间大爱,最是动人的善良之心
2017年的清明节,一段微信视频在辽源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迅速刷屏。时长仅为几秒钟的视频,是在为发生车祸的一家五口寻找亲人,也正是这则视频的迅速扩散,成功地让伤者家属迅速得到消息并赶往事发地,及时地赶到亲人身边。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这场车祸给车上的一家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伤痛,还有巨额的医疗费用,尤其是仍在昏迷中的司机,每一天的救治都是金钱的急速消耗。于是,寻求捐助的求救信息借着微信朋友圈出现在辽源人面前,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筹集善款的方式,通过不断有知情者与伤者相识的人为其筹款,将求助信息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聊天群……
“我认识受伤者,他们一家都是很好的人……”“我知道这件事儿,事情是真实的”“让我们来帮帮这个受伤的家庭,一切都会好起来……”素不相识的善良的人们随着一句句祝福,伴着一条条捐款提示,不断出现在救助贴的网页中,一元、二元、十元、百元……善款一点点增加,无数善良的心汇聚在一起,创造出的是仅仅十多个小时就筹集60万元的救助款。
在车祸发生的第15天,得知司机终于从昏迷中醒来。当她知道自己得到了无数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曾言感到了很大压力。她也是热心公益的人,但受人捐助还是头一回,受到他人如此多的无偿帮助,让她不知道该如何一一回报。但随后她也表示,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捐赠,自己更不能辜负这份心意,一定要振作起来,早日康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并将这些温暖的善意珍藏于心,带着感恩的心将更多的善意回报给社会。
物尽其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也许是因为遭受过苦难,更可能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美德刻在骨子里,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囤积和再利用。尤其是有了网购和“双11”,多少“剁手党”一边喊着“下个月只能吃土”了,一边不停地买、买、买。更有一些号称有着“仓鼠特性”的人,本着“少花就是多赚”的原则,将大批物件被以“也许会用得到”的理由买回了家。但有些东西我们囤积着可以慢慢用,而有些可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最后成了家里挤占空间的闲置物品。
东西多了怎么办?有些可以放在网上交易,可还有很多物品并不适合这样处理。就说孩子的玩具吧,家住东艺嘉园周阿姨的小孙女即将上小学,孩子的玩具足可装满整个房间,仅仅是各种儿童车就有五六台。老人疼起孩子来自然是无所谓贵贱,只要喜欢就是一个字:买!但孩子大了总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满屋子的玩具就成了占地儿的多余之物。老辈人都喜欢将孩子的东西“大传小”一代代地往下传递,可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家家孩子的玩具都不少,孩子也缺玩具。善良的周阿姨便整理出小孙女的玩具做礼物,带着她到社会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让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们。
除了带着小孙女献爱心,周阿姨和女儿也会定期整理不穿的衣物,送到小区内设置的捐赠箱里,希望能给那些偏远山区的人送上一丝温暖。用周阿姨的话说,现在的衣服质量好,穿几年都不会坏,年轻人见衣服款式过时就不会再穿,与其放在家里招虫,不如送给有需要的人。
周阿姨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她觉得,一件东西的价值体现在被使用的时候,再贵的东西放在那里不用就只是占地儿的摆设。将一些不再穿着的衣物和玩具捐赠出去,就是让原本没了价值的物品重现价值的最好方法,捐赠是品德的提升。美好的品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善良的心是让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必不可少的品质。
振臂呐喊,意识提高才是授人以渔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不假。只有足够的学识与阅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从而有能力去保护他人。一名在网络上做幼儿安全性宣传教育的网友“小太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致力于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参加他们举办的儿童防性侵安全知识课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和希望,但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总是存在着疏漏,尤其是每次看到有关性侵儿童新闻都是一场悲剧的上演。在中国,大多数家长并不愿意对幼儿谈起有关性安全的知识,甚至抵触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但闭口不谈并不能阻止孩子被伤害,反会导致他们不明白自己有可能遭遇了什么。面对施暴者固然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但孩子受到伤害离不开家长的失职。如何防止悲剧的上演?网友“小太阳”和所有关注儿童安全的人一样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提高家长和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才是帮助他们的最好方法。与其当悲剧发生再后悔,不如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危险。
网友“小太阳”说,自己做这些公益活动,就是想通过网络和课外辅导课进行宣传,教孩子们如何自我保护,远离来自成年人的伤害;教家长如何注意防范,为孩子们建起护卫的城墙。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影响更多的人,也能保护更多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同时“小太阳”也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她说:“就像突发性疾病时,急救术才能提高生存希望一样,安全意识的提高才能让人认识到如何防范危险的来临。书到用时方恨少,你永远不明白到危险发生时,知识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要想做公益献爱心,有什么能比这种方式更加有效?”她希望不仅仅是有关各种儿童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还有更多人一起参与到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上来。
善良随心,“网络达人”的随手善良
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挺简单的,现在很多慈善项目会利用微信等平台向捐赠者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将账务及时公开透明地展示出来,自然能吸引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海波就是这样的一位捐赠者,新闻、购物、娱乐、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完成,比起与他人的交流,海波的社交活动也是更多地发生在网络上。但讨厌与人面对面交流并不影响海波想对陌生人施放善意,面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海波虽然不会像一些热心人士一样帮着忙前忙后,但也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互联网永远比想像的更加庞大,海波在腾讯和支付宝都有自己长期专门关注和捐赠的救助项目。这些项目都会对救助对象、求助方法、求助进展进行详细的解说和跟踪,比如关爱抗战老兵、救助早产儿童、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发放定位手环,这几个项目他每月都会捐上一些,每个季度他也都会收到有关这些项目进展的信息回馈。而海波也总会在看到这些回馈后,顺便看看有没有其他需要帮助的求助,多少也会捐上一些,献一份爱心。
海波说,自己总是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有关慈善捐助的新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起一些打着慈善捐助,却只是摆摆样子的公益活动,或是那些私自变卖捐赠衣物到国外的黑心产业链,甚至是大街上那些不知是真有需要还是职业的乞讨者,他还是更信任在网络上进行公示的正规公益项目。而网络也能很好地保护他人隐私,让捐赠的行为更加方便。就像是用手机浏览新闻一样,看到有需要的人,而自己又有闲钱,那就随手捐赠一些,哪怕只是五元十元,没人会说你捐多了、捐少了、是不是在装样子。每当他看到回馈信息中无数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一同支撑起项目的运转,这种志同道合、结伴同行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才会让他继续献爱心下去,一直做个善良的人。
求助与保护,生命并不独属于人类
人类的善良与关爱不仅仅针对同类,也体现在面对其他更加弱势的生命群体。最近有一则新闻在网络上掀起风暴,一位女士家的宠物犬走失,被拾到后两次易手,当她与对方几次沟通想找回自己的爱宠时,得到的却是对方的几番戏耍和索要财物,更是多次被威胁要把她的爱宠杀掉、蒸煮、涮肉。在失主求助于网络和民警并找上门时,拒绝承认捡到失主的爱宠并将狗从六楼窗口扔下摔死……眼看着主人为爱宠的死亡伤心,但凡有着一颗善良之心的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任何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也许帮不了所有遭受苦难的小生命,但可以对身边需要帮助的它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网名“缓缓”的爱心人士,正是以这样的观念与记者谈论自己对“普通人如何播撒爱心”的看法。她说自己参与了网络上“关爱冬日流浪动物”公益项目,得到的捐款用来定点为流浪动物投放一些食物,也会对受伤生病的动物进行治疗,既求助了流浪动物,也能防止它们感染上病毒,对周边动物和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比起被主人宠爱照顾的宠物们,那些被滥杀的野生动物的哀鸣就显得更加悲怆。被割掉半个头颅取象牙的野生象,被剥皮去鳞、盘成团的穿山甲,被拉到鱼市分割的梭皮龟、座头鲸,被制成皮毛、标本、抽骨泡酒的百兽之王……“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宣传语年年在讲,也拦不住一件件的貂皮往家穿。眼见着亚洲象的长牙越来越短到消失,到中国地区再难一遇的野生穿山甲,再到十几年没消息,一出现就是被分割的梭皮龟,随便在网上就能买到的砗磲、珊瑚制品……这些鲜活的生命为了人类的“爱好”在迈向灭绝,比起大部分人一边在口头上谴责一下,另一边对这些珍贵野生动物的制品该买买、该用用。
有些公益人士和环保团体自发组织起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而更多善良的普通人能做的也不过是拒绝伤害,不去伤害保护类动物,看到及时举报、不购买保护类动物制品。但也正是这些力所能及的保护行为,才让这些濒危的保护动物还能继续与我们共同生存在这个星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个环境不仅仅是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更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错误的救助行为:想放生却不管对方习性和栖息地盲目放生;比如将陆生的蛇、龟放生海里,或是投放成了当地的入侵物种;种竹子想救助野生大熊猫,却不知野生大熊猫缺的从来不是竹子,而是栖息地的碎片化……真正的救助并不是一拍脑袋的想当然,但一颗真正善良的心不能丢,希望那些作秀般的放生和救助少一些,至少让善念变成真正的善行,而不是好心却办了坏事。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