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关注民生 建言献策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关注民生 建言献策
——政协辽源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论坛发言摘编

 

    以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我市农村农业现代化
    民革辽源市委副主委 李贵涛

    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这为我市坚持以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绿色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农业生产复合性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惠农政策,尤其是支农资金、补贴等不明确不集中,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导向作用不明显;二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现有的生态农业技术多为传统技术的简单叠加或组装,技术创新和开发不够;三是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和投入不足。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优惠措施不明确;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人才队伍。植保、土肥、农业环保等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不强;五是农民生态意识不强,主动参与不足。长期以来,生态农业基本上是靠政府行政推动,仅局限于一些项目试验与示范区,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全面普及;六是农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经过深入调研和探讨,我们建议应该依托基础、发挥优势、打造特色,走生态优先、产城融合、三产贯通的道路,探索一条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促进我市农业再次升级提质,迈出生态循环发展的新步伐。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和各级政府惠农支农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完善惠农支农补贴政策,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全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同时成立生态农业建设领导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发展生态农业的强大合力,引领全市生态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实施面源污染防治,让山清水秀;四是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全市生态农业的大发展。支持金州、辽河源搞好生态农业示范区试点,为其他乡(镇)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区的龙头作用,使示范区成为展示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窗口;五是加强生态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六是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七是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公职人员法治思维
    民盟辽源市委副主委 刘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随着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各级各部门的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法治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但是,个别部门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举措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如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法治思维能力不足、忽视决策程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公职人员缺乏运用法律思维理念、缺乏法治思维能力、缺少依法履职情况的考核。
    为了提高公职人员法治思维,特建议如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努力提高普法宣传的实际效果;努力营造公职人员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的浓厚氛围;加强公职人员的法治培训,要把法制学习教育纳入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把法律学习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学习的必修课,针对公职人员所从事的行业或具体职能部门,经常性地组织公职人员参加法治讲座、法治论坛、法治研讨;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活动;将法治教育纳入公职人员入职前培训、晋升职务的必选课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培训,建立与完善公职人员法律考试制度;建立依法履职考评制度,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公职人员依法履职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是否过关,要与公职人员政绩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实现依法履职考核评价激励作用,要用考核评价机制来约束公职人员的履职过程。
    目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法制建设,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公职人员更应该充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真心为民,为新时期的法制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加快产业规划布局做大做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
    民建辽源市委副主委 初雪冰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及隔膜产业,推进驱动电机产业研发及产业化,探索新能源汽车制造发展途径,完善相关配套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我市现有3户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品主要涵盖锂离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两大领域,具备锂离子动力电池1.2亿AH、锂电隔膜7000万平方米的年产能力,永磁驱动电动机已具备量产条件。配套企业多为国内外著名企业。2017年1至10月份,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规上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市汽车产业的3.4%。
    我市新能源汽车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拉动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但是,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譬如,产业基础薄弱、缺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配套不顺畅等。
    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们有如下建议: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与“中国制造2025”深度对接,与国家产业政策深度对接,与一汽集团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深度对接。目前,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尽早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或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打造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建立辽源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平台,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协调有序、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帮助企业主动对接一汽集团,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信息,力争把我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列入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企业;对我市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对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技改资金、研发资金等政策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开发适合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融资;深入挖掘和培育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争取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新三板”挂牌,在“创业板”和“主板”上市。


    积极引领旅游消费升级
    民进辽源市委副主委 车疏桐

    购买健康快乐、追求美好生活,已经引领了新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旅游。我们辽源正处在国家旅游的黄金期、引领消费的升级期,如何打造辽源旅游的升级版、吸引更多的观光者到辽源来,是摆在辽源市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行业面前的现实课题。   
    我们打造的“历史”“红色”“现代”“休闲”“生态”“工业”等文化旅游,以及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200公里半径辐射的8个地级市,4千万人口,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优美的风景、众多的森林、适宜的气候、优良的天气等特点都为我们引领旅游消费升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我们离消费升级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为打造辽源旅游的升级版,引领消费升级,民进辽源市委特提出如下建议:
    专门成立相关机构,统筹辽源全域旅游,对历史文化和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和挖掘,加强推动蓝色水上游、绿色生态游、红色革命教育游、古色历史人文游、夜色休闲游“五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打造一站式休闲旅游综合体,引领消费升级。以鴜鹭湖为中心,立体整合多种优势资源,推出“休闲生活小镇”。
    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引领消费升级。辽源市存在着一批可挖掘的红色旅游资源。所以,应加强红色景点的挖掘整理和修缮,加强红色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创建红色旅游项目宣传推广协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利用节庆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引领消费升级。我们要提升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节庆活动要隆重,参与活动的明星要具有“轰动效应”,并邀请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积极造势。
    我市旅游若要引领消费升级,还必须对辽源进行包装和宣传。重新对辽源城市旅游宣传片进行制作与传播,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视、户外传播媒介等形式,将旅游宣传片制作成视频光盘。在旅游景区、音像制品店、互联网上销售,达到直线传播、效果明显的作用。
    积极培育旅游人才。 编制旅游人才培训规划,确立旅游实践基地;培养本土传统文化继承人,鼓励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人才。


    实施“医养结合”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农工民主党辽源市委委员 吕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趋势越来越显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向适应型发展。
    目前,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1%,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市正规的养老机构公办35家、民办38家。现有二级医疗资质的医养结合型医疗养老机构2家、增设养老床位的医院1家,这3家共设立医疗养老床位240张;设立卫生室的养老机构2家,共设立养老床位320张。由于“医养结合”处于起步阶段,我市绝大部分养老机构侧重于集中供养生活照料,而能为患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机构却寥寥无几,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一体化服务要求。管理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协作不顺畅;思想观念陈旧,造成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脱节;医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新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参与医养结合热情不高,难于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养老体系未列入医保结算范畴,项目审批和报销存在制度制约等问题亟待解决。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健康中国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为确保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健康有序推进,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协调,夯实医养护一体化发展基础,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养老、助残、护理等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扩大民间资本参与到“医养结合”中来,给予相应的政策及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为医养机构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扩大医院在“医养结合”过程中的参与度,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保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加快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九三学社农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王艳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我市也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环节。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辽源转型升级,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为了加快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议我市科技创新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定位,将创新摆在全市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着力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加快孵化器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途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努力加快形成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一流,“人才——技术——环境”三位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努力打造具有辽源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切实保证国家、省、市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通过一系列鼓励、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
    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市重点、特色优势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一批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引进一批中高层次紧缺人才。
    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更多风险投资公司引进辽源。
    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人才、知识资源、技术市场,进一步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与省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省内外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我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并支持企业与知名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


    挖掘城市文化 加大城市运营力度
    工商联副主席、小微商会会长、红酒协会会长 黄志勇

    挖掘城市文化,通过城市运营增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既能有效增加城市的物质财富,又能增加城市的精神内涵、把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精神资源有效地推向市场,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提升。辽源是“梅花鹿之乡”。因此,我认为应当把梅花鹿文化当作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主题,梅花鹿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沉淀、独特的文化根基、优良的产业基础、神秘的祖传技艺、黄金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难得的空间优势、综合的接待能力、多年的文化情怀。挖掘城市文化,加大城市运营力度,走产业集群化模式。这个模式可以振兴我们的梅花鹿产业,可以发展辽源经济。
    走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我有一个“一二三四”计划,一面旗帜、双产业、三个引擎、四步走。一面旗: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文化定位,树立起一面梅花鹿文化国际名城的旗帜。双产业:就是梅花鹿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引擎:国家产业政策引擎、大众旅游时代市场需求的引擎、资本流向引擎。四步走:第一步就是做好定位,第二步就是做好规划,第三步就是做好项目建设,第四步就是做好产业升级。


    聚小钱 办大事 惠民生
    市总工会副主席 刘景山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4年3月,辽源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辽源市职工综合互助保障活动”,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全市职工近17万人,困难职工7908人。我们在多年的职工帮扶活动中,发现绝大部分困难职工家庭均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认真分析政策、深入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寻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切入点,研究工会解决职工生病住院自付费用高的突破口。经过科学测算、反复论证,确定了《辽源市职工综合互助保障计划方案》。我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开展四年来,有效地为企业分忧,保障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更缓解了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渡过难关。
    自2014年3月运行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勤于实践,不断完善,摸索出一整套工作流程,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作制度,在参保续保、报险登记、问询接待、理赔受理、汇总报表等方面不断规范,加强科学管理,保证了互助保障工作的平稳运行。当然,在充分肯定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逐步加以妥善解决。
    2018年度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即将开始,辽源市总工会将认真做好参保续保筹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严格监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把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真正打造成党政满意、职工受益、社会认可的民生工程。


    促进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助推辽源创新转型发展
    共青团辽源市委副书记 刘爱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发展,团市委积极履行服务青年发展职能,扎实开展创客讲坛、中青企协辽源行、对接绍兴新生代企业家、精英私董会等各类素质提升活动,加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新生代企业家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争做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领、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新一代企业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辽源市创新转型发展生动的实践之中。
    辽源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是共青团辽源市委领导下的青年企业家群众组织,是共青团联系青年企业家的桥梁和纽带。辽源新生代企业家具有教育背景优良、经营理念先进、政治参与积极、成长个性鲜明的特点。与此同时,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发展中还存在思想引领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认同需要进一步加强、阅历经验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为了加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夯实组织基础,建立和完善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发展顶层设计。第二,创新培育模式,进一步拓宽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发展平台。第三,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发展环境。要分类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资本运作等有突出贡献的新生代企业家给予专项资金奖励。第四,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新生代企业家科学传承的成长发展机制。加强“一代”和“二代”企业家之间的思想理念和实践管理的代际沟通,要开展老一代企业家“传帮带”及新老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活动,支持新生代企业家勇于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使企业传承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谱写新时代妇女事业新篇章
    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翟竹

    辽源市妇联组织是全市女性社会组织与事业运行的“领航人”。做好新时代妇联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抓好落实:
    第一,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更加深入人心,在妇联改革和各项工作中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作为市级妇联组织,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部署,协助市委和市政府做好统一思想、稳定人心等各项工作,通过建强网上舆论阵地、织密舆情监控网络、强化重点人群引导,进一步凝聚妇女思想共识,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第三,持续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围绕全市工作重心,找准妇联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引导妇女与新时代同行,在新时代建功,纵深推进“创业创新她行动”、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深化“巾帼脱贫行动”。
    第四,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注重”指示要求,纵深推进家庭文明建设。
    第五,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努力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多更好服务。把履行基本职能与履行政治职责统一起来,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解决妇女儿童现实问题,增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全面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全市妇联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凝聚广大妇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辽源而努力奋斗!


    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辽源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马军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旅游及相关部门积极努力下,辽源旅游事业得到显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对激发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不平衡、不全面、不全面等问题。一是旅游资源分散,整体规划性不强。二是功能配套滞后,旅游品质有待提升。三是文化旅游层次较低,产品结构单一。
    为此,结合辽源实际,就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应依托东北最大的道观“福寿宫”、玄门第一楼“魁星楼”以及叶赫东城遗址的开发,结合满族文化历史,打造集衣、食、住、行、玩、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品牌;依托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矿工墓等集历史追踪和传统思想教育打造现代文化品牌;应追寻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生活轨迹,及导弹发射专家佟连捷、著名科学家美籍华人张捷迁,以及谢军、宫金杰、闫学晶、唐建平、韩静霆等科学家及文艺界名人为代表的科学文化品牌;应打造以鴜鹭湖、龙首山、扎兰芬围、湿地公园、登山步道等为代表的度假休闲娱乐等为特色的休闲文化品牌。
    同时,我市是“中国袜业名城”“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棉袜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民间二人转艺术之乡”“中国琵琶之乡”,因此,我市应开发出精加工的旅游系列产品。我们要把梅花鹿等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辽源的剪纸、沙金、木雕、泥塑、葫芦雕、农民画等民间艺术享誉中外,要发挥优势,形成规模,体现关东风情、展示人文风貌、彰显辽源风采;要深入挖掘和整理福寿文化、关东文化、名人故事、历史传说、民俗风情,展现辽源的辉煌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充分发挥辽源艺术家的才艺,对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创作和创新,发挥和利用好辽源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魅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紧密融合、共同发展;通过短训、轮训、集训等多种途径真正培养一批了解辽源、关注辽源、热爱辽源,又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立体宣传。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李锋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魏利军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