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交出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西安区:交出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关注民生、改善民利,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民心所向。回眸2017年,西安区继续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雪中送炭的原则,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向改革要动力,紧紧围绕“建设幸福西安”总目标,科学制订《西安区2017年惠民实事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实施脱贫攻坚、社会救助、美丽乡村、养老服务、住房安居、便民服务、公平教育、文体惠民、医疗健康、创业促就业等10个方面、30件惠民实事,全力推进民生质量改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破解百姓关心的民生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实在、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文化惠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广开就业门路,提升服务效能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医养结合,让百姓老有所依

 

    最大的政治·坚实的保障——带着使命关注民生

    2017年,西安区把保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上,强化“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的执政理念,带着使命、责任推动民生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基层,送到了困难群众身边。惠民实事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分工分线包保、责任单位具体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各责任部门全力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弥补民生项目资金缺口,为惠民实事如期完成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强化质量监管,抓好资金使用管理,严禁截留、挪用、挤占民生方面资金,真正使民生项目惠及百姓,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将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列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评估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推进不力的责任单位“一把手”要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说明情况,实行问责。此外,大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实施成效以及先进经验和典型,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作用,积极开展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截至2017年末,十大方面3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

    精准的帮扶·浓浓的关爱——带着信念改善民生

    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坚持精准确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项精准要求,突出精细管理,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数,科学调整脱贫目标,全力实施项目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农资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六大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领导包村、部门包户、党员包人帮扶活动,年内按计划完成16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沐雨村整村“摘帽”。探索“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下发《西安区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增收实施方案》,制定出台食用菌奖励政策,投入431万元实施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三下乡扶贫活动和实施“千人培训计划”,继续对沐雨、碾山、金河3个村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累计举办各类培训四期,培训15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先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48人。
    关爱救助情暖人心 构筑贫困幼儿、贫困学生、困难职工子女、贫困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等关爱体系,积极开展“金秋助学” “慈善救助圆梦大学”等活动,并通过落实专项扶贫资金、包保走访、减免费用、社会爱心救助等方式,健全完善了济困助学长效机制。全年发放学前贫困幼儿专项扶贫资金27.7万元,受助幼儿257人次;发放困难学生专项扶贫资金5.8万元,受助学生461人次减免书费;发放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款48.3万元,救助199名学生;发放扶残助学资金计33.25万元,救助贫困残疾人子女、残疾学生和在读残疾学生共计62人;发放圆梦大学助学款9.9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27人。

    扎实的举措·广阔的平台——带着目标贴近民生

    创业就业广开门路 2017年,西安区扶持企业发展,拓展就业空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27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41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7%、5%,超额完成创业促就业计划各项指标任务。成立佳诚集团大学生创业园,举办送岗位进社区、进农村各类招聘会24场。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建成省级返乡创业基地和高质量就业示范村。开展西安区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100%。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为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多方位服务,提供各类岗位6300个,发放用工信息和宣传资料15000余份,政策咨询解答疑问20000余次。
    交流培训提素增智 深入村屯、集市,广泛开展农村待就业人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农业新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土地确权归户、食用菌栽培技术、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推广,为农民送去《农业实用技术》和《玉米大豆水稻栽培技术》等读本和宣传单,并现场解答农民的问题,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次,培训农民900人次。

    完善的体系·为民的情怀——带着感情服务民生

    2017年,西安区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整合公共资源投入,加大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民生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健全便民服务网络 以鸿民社区为试点,投放使用户外LED大屏幕、智能快递柜、信息交换平台、健康体检设备、居民政务查询系统等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网络建设,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功能,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城乡居民就失业登记、社保参保、计生工作、民政救助等事项全部实现“一站式”办理。
    安居工程情系千家 加快推进城乡危房改造工作进程,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裕明社区危(旧)楼改造100%完成,征收居民已经安置入户。同时,全区23个行政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部按时完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审查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完成煤机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问题。富国新村、河西新苑、阳光新城等棚户区安置回迁小区楼内照明设施全面启用,煤城新村、桥北小区等老旧小区楼内照明改造全部完成。2017年,共征收房屋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407户,分配公共租赁住房412套。
    畅通诉求援助渠道 健全社会法律保障机制,畅通诉求援助渠道,进一步完善了以区法援为中心、基层司法所、村委会和60个百姓说事点为工作站(室)的法律服务网络,完成了10个百姓说事点的配套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有效提高法律服务效率。

    公平的教育·多彩的文化——带着责任落实民生

    均衡教育多点开花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规划城乡小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复检验收。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中考类、非中考类学科质量检测均获全市第一。特色教育成效显著,乒乓球学校首次独立参加国际赛事并勇夺金牌,获省级以上金牌25枚。青少年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工程。搭建 “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的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实施全员达标工程、骨干培养工程和名师引领工程。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先后投入350余万元为金河、古洞、正风等9个村修建高品质文化广场;投入13万余元为社区、村配备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投入13万余元为部分健身队伍配置音箱、服装、乐器等设备;投入6万余元为社区、村更新图书6000余册。满族文化博物馆、青少年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实现对外开放。艺翔曲艺原创作品走向全国舞台,二人转《龙蚌情》被评为观众最喜爱节目,极大提升了西安文化影响力。成功举办首届全民文化节,“辽河源头的笑声”惠民演出邀请刘兰芳、刘伟等著名表演艺术家走进西安区,产生强烈反响和轰动效应。组织开展“全民健步走”“全民上冰雪”等活动,群众性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全民文化节为依托,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廉政文化进社区、艺翔惠民公益演出等送欢乐到基层活动70余场。

    长效的机制·创新的模式——带着真诚倾注民生

    健康西安扎实推进 制订《西安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实行药品销售零差价。组建25支家庭医生团队,入户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14万份,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2万人次,全区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目标人群实现疾病系统化管理,新农合报销专网覆盖全区,参合率达到98%。完成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实行网上办证。为三级以上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发放“以奖代补”奖金,累计为全区39名患者发放资金70200元。2017年,仙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灯塔镇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灯塔卫生院丛贺东医生被评为全国首批79名“最美中医”之一。
    医养结合老有所依 探索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日间照料和农村居家养老大院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深化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健全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长效机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全面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全市首家高端医养院金都蓝福养老中心投入运营。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基本原则,全面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截至2017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共有11550人。

    优美的环境·幸福的乡村——带着希冀绘就民生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粪便直排专项整治,对农村畜禽养殖直排、农村污水排放、河道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加强管理,杜绝污染直排,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秋冬大气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力做好秸秆禁烧、集中堆放和综合利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加快实施“农村五改”,完成400户农村改厕任务,目前整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验收工作。投入资金3750万元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先后新修水泥路34公里、水渠21公里、衬砌石1.8公里、箱涵11座、管涵149座、机井17眼、沙石路5.8公里,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0%。在太和、古洞、正风三个村共修建水泥路4公里;在英华、全康、新力三个村投资5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目前工程已经验收结束。在谦和村、沐雨村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墙、文化长廊、路灯和排水沟等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本版稿件由西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版图片由西安区委宣传部
    本报记者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