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一长全覆盖 一河一策护生态
一河一长全覆盖 一河一策护生态
——我市推行“河长制”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及肃 胡希伟 摄影报道
2017年,是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精准发力,积极做好“河长制”各项工作,全市呈现出起步迅速、开局良好、扎实运作、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
精心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紧跟省委、省政府“河长制”工作进度,在第一时间制定《辽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于5月27日以辽办发[2017]16号文件下发。方案明确规定了我市“河长制”八项主要任务和近期、长期工作目标;明确规定了各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分工。同时,积极督导县(区)制定工作方案。全市出台市级方案1个,县(区)级方案5个(含开发区),乡镇(社区)级方案48个,均以各级党委文件印发。各级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市“河长制”工作全面启动。
全域构建“河长制”组织体系。全市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河长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担当。不仅担任全市总河长,还担任市级主要河流河长。东辽河是省级河长,市委、市政府勇立潮头,主动担当,市委书记吴兰担任东辽河河长。仙人河是东辽河主要支流,河水污染重,治理难度大,市长王立平担任仙人河河长。二是创新协调推进机制。设立了市级河长协调部门,协助市级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持续推进工作。三是层层设置组织机构。全市共任命市级河长15名,县(区)级河长56名,乡镇(社区)级河长168名,村级河长474名。全市设巡河员654名,保洁员941名。“河长制”实施范围覆盖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河流。市、县(区)全部成立“河长制”办公室,负责“河长制”组织协调等工作。
领导带头推进“河长制”工作。坚持从市级河长做起,既挂帅又出征,亲历亲为抓推进,一级领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抓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和“一河一策”编制推进会议,对推进“河长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目前,全市正在抓紧“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市级河流编制已形成初稿,县(区)按照省、市规定的时限要求有序推进。市委书记吴兰多次实地察看东辽河污染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东辽河的整治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紧抓好,要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加强畜禽养殖粪便集中处理和企业排污治污管理,确保东辽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丽辽源。市长王立平对仙人河河道垃圾清理、沿岸违法建筑拆除及截污干管建设等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抓紧开工截污干管工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河长制”实施以来,市级河长巡河47次,到分管的河流实地踏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重要问题。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制度。认真研究制定“河长制”工作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河,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辽源市河长制市级会议制度》《辽源市河长制信息报送及共享制度》《辽源市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辽源市河长制督办督察制度》《辽源市河长制工作市级验收制度》《辽源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规则》《辽源市河长制工作考核问责办法》《辽源市市级河长协调部门工作制度》。
大力营造“河长制”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新闻发布会,宣传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我市的部署要求及工作推进情况。市“河长制”办公室编发了14期《“河长制”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全市“河长制”工作部署和情况。辽源电视台拍摄制作了《让碧水蓝天成为城市名片》专题片,在黄金时段播出。《辽源日报》及时报道全市“河长制”工作经验和动态。在各条河流显著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客户端、宣传单、悬挂条幅等多种传媒手段,加大推行“河长制”工作宣传力度。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推行“河长制”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措施有了了解,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全面实施“河长制”专项治理。坚持以人为本,以问题为导向,本着什么问题最突出、群众对什么问题反映最强烈就专项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地打,积小胜为大胜,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推行“河长制”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自觉参与意识。一是集中进行河道垃圾清理。全市共清理河道垃圾15余万吨,拆除沿河直排厕所3068个,沿河新建标准化垃圾池(箱)1804个,建防护网(桥涵护栏)5620米。二是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针对规模饲养户,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粪便集中处理场。积极推广扶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生产有机肥企业。全市目前共有8家企业,年转化畜禽粪便能力30万吨。全市共新建化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454座。三是全面清理非法采砂行动。开展了多轮次河道采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全市共清理非法采砂点53处,依法取缔两处大规模非法采砂场,处理非法采砂案件1件,对非法采砂负有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人员作了严肃处理。
认真开展“河长制”督查整改。10月下旬,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河长办组成两个暗访组,对全市各县(区)“河长制”工作开展暗访,发现在河流面貌与保洁、河流水域状态、河流水域岸线管理等五个方面存在的48个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工作建议。市委督查室专门下发了督查通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分别在督查通报上作出批示,要求有关县(区)和相关部门切实落实监管治理责任,搞好整改,推进“河长制”工作真正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市河长办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专门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个别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在全市予以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责任不放手,问题纠正不到位不放手,问题防范措施不建立不放手。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河长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成效之一:东辽河监测断面水质初步改善。我市东辽河共布设四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辽河源断面为Ⅱ类水体,达到要求;拦河闸断面由上半年的劣Ⅴ类改善为Ⅳ类水体,水质明显改善,达到了要求;西孟桥断面为劣Ⅴ类水体,未达到要求;河清断面今年1月至7月水质为劣Ⅴ类, 8月、9月水质达到Ⅴ类水体,水质与前7个月相比有明显好转。
成效之二:农村卫生环境有较大改观。我市围绕建设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配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7年,两县两区投入资金740万元,用于修建贮粪间、化粪池等卫生基础设施,减少畜禽养殖对河流水体造成的点源、面源污染。同时,在“整村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重点部位环境整治”和“建立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共清理垃圾堆4740个、柴草垛1970个、路障970个。出动环卫人员9393人次,投入车辆1850台次。初步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染河道问题。
成效之三:东辽河源头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为了从源头上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态,我市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及向社会融资的方式,投资3.32亿元,建设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该项目通过综合开发,把示范区打造成水源地治理和河流源头保护样板。示范区核心区内过去沿用传统耕种模式,年化肥使用量3000多吨,农药25吨。现在,采取有机种植方式,杜绝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极大减少了面源污染。市委、市政府组织86个部门,对全市居民饮用水源—杨木水库上游各村环境整治进行包保,投入资金350多万元,为每村配备保洁设施,修建了砖混垃圾收集池。投资1000万元,完成主要河流栽柳植树和花草树木景观带等美化绿化工程。目前,杨木水库水质、示范区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成效之四: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编制了《辽源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先后开展了河道清淤和沉积垃圾清理、对污水截流干管进行排查维护和迁移、建设护岸挡墙、对工业污染土地和湿地公园废弃土地进行治理、对仙人河流域林苑公园进行改造等项工程,已完成投资5965万元。
今年,水利部、松辽委,省委、省政府考核验收评估组先后来我市检查考核,均对我市推行“河长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