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同情你,但请别伤害善良的人们

人们同情你,但请别伤害善良的人们
本报记者 咸凯慧

 

    好久就想写一篇关于弱势群体的文章,想了好久,迟迟不敢下笔。因为我不知道这种想法会不会带给别人误解,又害怕读者不能正视这个问题。但是,问题屡次发生在身边,还是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但是我想说,“弱势群体”,我们同情你,但请别伤害我们。
    不久前,同事在上班途中遭遇一场小车祸。同事开车正常行驶中,在停着等红灯时,被迎面而来的摩托车撞了。同事立即下车检查车子情况,车子前牌照被撞了下来,车头前凹陷一块,不算太严重,可骑车大叔一看这样倒是倒地不肯起来了。同事跟他说:“大爷,你起来吧,不用你赔。你看看把我车撞的,交警来也是你的责任。你闯红灯,而我停车不动,你也能撞上来。我自己修修得了,你走吧。”骑车大叔却不领情,非要向同事要30元钱才走。同事想,找交警来需要时间,又赶着上班,判定责任取证还要把车扣在车管所。同事与他耗不起,衡量一下,没办法,只好给了他30元钱。其实这场事故中,同事完全没有责任,可是上班族没有时间浪费,也没有精力因为30元钱与他纠缠,只好妥协。
    另一个故事也是交通事故,也是摩托车与小轿车“相遇”的事。交警判定了责任,判定结果是摩托车主赔偿3000元左右,而朋友的车被扣了一个多月。摩托车车主住院检查治疗花了几千元,朋友还时不时买点水果探望,而摩托车车主好吃好住地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还迟迟不肯出院。出院后听说自己要赔偿那么多钱,又不干了,就去朋友单位闹,说自己没钱,甚至威胁要跳楼。最后,这事也是不了了之了。其实,这场事故中,朋友花费远远比摩托车车主要赔偿的数额大得多,具体情况也比我写的还要滑稽些。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我们常常把生活不如自己富裕的人看作是“弱势群体”,而这些“弱势群体”有时候却无条件地挥霍我们的同情心,不仅让人心寒,更让人气愤。
    在这两起车祸中,开车的人可能只是损失了一些金钱。但是,往更深处想一想,这或许也是我们变得害怕被伤害而不敢帮忙的原因所在?生活中总有人问,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冷漠了?以募捐为名的“假乞丐”、摔倒在地的老人讹诈帮扶自己的大学生、因为公交车上不让座掌掴年轻人的老者……一起起事件中,好像受伤害的都不是“弱势群体”。这些事件的出现都在无形中过度消耗了公众的爱心与同情心,沉痛地打击着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千年文明礼仪。试想,人人被自危的社会,我们个人又该如何去获得爱心帮助,我们又该如何去真挚地与人交往?
    我讲的可能是个别情况,但也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那些没有给社会增加负担的人,需要公平待遇,而不是接受不必要的谴责。在社会上生存,强势也好,弱势也罢,在处理矛盾冲突时,我们都要摆正自己的良心,我们都要怀感恩之心,感谢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更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因为社会需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