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进”的定位

“动”与“进”的定位
——来自市中心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于芯

 

    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站在建院70周年的起点上,市中心医院用行动将新医改服务民生的宗旨定位在“百姓心中的医院”坐标上,用大气魄推动大服务,砥砺奋进塑造惠民形象,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如何让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医疗政策落到实处?多年以来,市中心医院强化作风建设,时刻铭记社会责任,在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建的同时,大兴创先争优之风,经常组织机关科室的党员同志分期分批次深入门诊和患者较多的科室协助分诊,组织带领医护人员到市社会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进乡村义诊及“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大力推进医务志愿者行动,今年7月,市中心医院成立了社工部,招募医院、社会志愿者80人,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蓝马甲”为标志,积极开展“爱心讲师团”社会公益活动。深入社区、学校、村镇、福利院等开展医疗义诊、援助孤残及医疗健康知识宣传讲座等服务活动,为所需要的人群提供健康宣教及指导服务。截至12月初,已深入6个社区、1所学校、2家企业开展医疗健康知识宣传讲座活动,参加社会公益宣传活动2次;到村镇、社会福利院义诊、援助孤残,惠及群众近千人次。社会工作部志愿者周丽梅说:“我院的志愿者还要到全市每个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工作,为更多的居民送去健康知识。”他们还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公众号、微信群、内外网和公交站点等对医院形象、诊疗热点、工作亮点与就医环境进行了宣传推介,并组织一次“一周剪影、感动瞬间”医务人员职业风采摄影大赛。医院还重奖在省、市卫计委举办的“技能竞赛历练精兵,卫生应急护航健康”大赛中争得荣誉的选手,极大地激发出医护人员打造百姓医院的创新精神,在全院形成奋发向上钻研业务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今年9月,护理部组建的护管圈在“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新追求中开拓思路,苦练内功,市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塑造在社会上的新形象。
    收获,来自辛勤的耕耘。“以人为本、科技兴院、重点突破、发展优势”是市中心医院创建百姓心中医院的理念。院长张爱民说:“我们抓内涵建设,用系列活动激发医护人员的‘心志’,上下互联、内外互动,让群众的一些疑难重症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的梦想成为了现实。”现今,市中心医院积极发挥集团医院和医联体作用,向上级医院转送患者1002人次,下转患者197人次,协调门诊就诊369人次。
    电话随访,深入科室征求意见、认真处理医患关系……随着加强专科建设、提高医技能力、培育人才队伍、改善医疗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的“晋级”推进,市中心医院的行风建设不断提升。他们用严格的制度,规范门诊医生的出诊时间和工作纪律,坚持每月开展处方点评活动,使处方质量和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是凭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督促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生死瞬间倾力合作,完成多起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今年前3个季度,医院的门诊量达到16万多人次,有18611人次入院治疗、2322人次在医院进行了手术。市中心医院这所有职工1045人、专业技术人员991人,设20个住院疗区、8个市级重点学科、46个专科诊室、11个基础科室、5个诊疗中心的现代化人民医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先进医疗设备作用,重点打造出多个医术精、医德高、群众信赖的“标杆”科室。多年来,医院先后涌现出“吉林省最美护士”、辽源市“十大杰出青年”、辽源市“特等劳动模范”和“劳动模范”等一大批先进人物,获得了“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医院”等诸多殊荣。
    七十载的寒来暑往,七十载的创业拼搏,市中心医院缔结出累累硕果。“我们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为目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化责任担当,矢志奋斗拼搏,攻坚克难,在新时代努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和‘百姓心中的医院’,为健康辽源开好头、起好步!”张爱民铿锵有力的话语,承载着辽源人民的健康期待与美好梦想。
    希望在前,路在脚下。市中心医院担当新使命、踏上新征程,用深化改革的浓墨重彩持续绘画新的篇章,彰显出辽源区域治疗中心的地位,前景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