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辽源

倾听部门领导干部声音 实现振兴发展目标举措
建设幸福辽源

    “建设幸福辽源”承载着辽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设幸福辽源”必须把辽源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上来。在此,我们倾听部门领导干部的声音,从中了解部门的发展思路、民生情怀、工作举措,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下辽源发展的新方位、更清晰地瞻望“建设幸福辽源”的图景、路径。实现振兴发展,需要更多务实之举,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让发展惠及辽源人民。

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晨芳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组织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以这次全会精神为统领,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组织工作内容、方法、制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力开创辽源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牢牢把握习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总要求,把好干部标准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的全过程。要注重强化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用那些清廉务实、勇于创新、敢于为事业承担风险的干部,真正把好干部充实到改革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要注重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统筹考虑干部素质、能力、经历、专业、性格等多种因素,统筹考虑班子成员的协作配合、优势互补,优化班子选配,为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要注重加强后备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坚持和完善“3+4+5”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锻炼成长集成模式;组织实施优秀后备(年轻)干部和经济类英才培养“双百计划”,利用3年时间,重点培养100名优秀后备(年轻)干部、100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党政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注重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改进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方法,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坚持强化服务功能,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要创新组织设置,拓展党组织服务网络覆盖。在农村,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牧园区、产业链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在社区,深入推进“1+3”组织架构,有效凝聚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在非公企业,采取联合组建、派驻组建、区域统建及依托党建亮点企业成立非公党建联盟等多种模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搭建有效载体,实施一批重点服务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社区党建精品示范工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亮点辐射工程、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创新提效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要优化整合资源,夯实服务民生综合平台。加强“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本着“一区域一中心”原则,依托现有的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在市、县、乡、村先期建立四级“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逐步扩大到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商贸区等领域。
    坚持以用为本导向,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研究制定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健全完善市委常委联系专家人才、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要在全市实施好“352”引才计划、“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骨干拔尖人才梯队建设等一批人才重点工程,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实用人才开发,切实发挥人才作用。要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强创业平台建设,指导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建强人才创业孵化器,完善孵化功能;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和利用好上级组织管理的人才资源,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坚持打造一流部门,大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把加强自身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强化担当意识,提高知人善任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强化敬畏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以一流标准、一流作风,建设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特别是要在即将开展的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履行好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职责,通过活动锻炼队伍、检验队伍、提升队伍。


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责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李建新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开创辽源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严明政治纪律,推进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大对我市各项改革、转型升级、惠民工程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明纪律,畅通政令,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进一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具体规定落实,坚持反对“四风”、服务群众,大力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的风气,不断强化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决整治大吃大喝、公款旅游等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行为,落实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方面规定。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廉洁过节规定,深入治理党员干部借婚丧、升学、乔迁等事宜敛财以及违规送节礼、收送钱卡等行为。深入整治机关庸、懒、散问题,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制定配套管用的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办法,建立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加大办案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严重损害群众合法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人身权利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进一步落实典型案件“1+4”模式,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治本功能。
    强化纠风治理,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纠正公共服务行业和教育、医疗、涉农、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纠正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政行风热线、举报电话、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深入规范整治,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深化软环境“服务企业年”活动,深入推进并联审批,规范涉企收费、检查和处罚行为,强化电子监察系统、软环境监测点、软环境监督员的作用,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三诺两评”活动,即公开承诺、行动践诺、群众评诺和软环境“一年两评议”,严格评诺评议结果运用,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服务水平。加大涉软问题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中梗阻”、“卡脖二”以及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纪律涣散等涉软问题,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加强法治辽源建设  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蔡东升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法治辽源”建设,把依法治市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作为政法部门,我们将在推进法治辽源建设、平安辽源建设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推动各级领导带头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推进工作。要注重法治文化景观和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充分利用我市全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平安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和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等优势资源,生动形象传播法律知识。我市法律专家服务站工作引起中央综治办和全国法学会的高度关注,要充分利用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措施,做实、做强,做出特色,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的法治需求。
    严格公正司法,推动司法权力公正高效廉洁运行。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围绕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推行司法公开,加强对司法活动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督,坚持做到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形象公正、裁判公信。完善和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有效防止和纠正执法司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滥作为等行为,努力让人们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综合性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是我市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要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和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平台服务群众、宣传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要紧紧把握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之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大力推进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努力提高社会事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依法改进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建立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依法解决,依法终结。推进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我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高点站位,自我加压,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强化治安保险、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及基层信息平台建设,深化平安辽源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刑事犯罪、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确保基层社会安定有序。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当家作主,促进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在基层组织得到落实。
    强化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发展大局水平。深入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群众工作举措,把执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严格队伍管理,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始终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从严治警,提高政法队伍综合素质。继续深入开展“支持全民创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活动,进一步创新便民利企的服务措施,增强服务实效,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维权,切实提高政法机关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和水平。

服务中心工作 提升宣传水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付强

    全市瞩目的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不但对今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还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令人振奋目标和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宣传部将按照“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价值支撑、赢得话语权的重要作用”的要求,扎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增强干部队伍素质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能力,为建设幸福辽源、实现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理论武装,组织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做好“周末大讲堂”加盟“长白山讲坛”工作。抓理论普及,进一步推进“理论大篷车”走基层,创新活动品牌,加大培养 “草根”宣讲员和理论志愿者的力度,建立一批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组织“百姓名嘴”和“草根宣讲员”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行大众化理论宣讲。发挥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作用,开展“理论热词小贴士”微博、短信发送活动。
    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提高舆论引导力。抓中心工作宣传,组织指导市直新闻媒体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位。抓品牌提升,重点抓“爱心追踪”、“说事”、“辽源好人帮”等特色品牌栏目。抓对外宣传,有计划地邀请央级、省级主要媒体来辽采访报道,努力扩大辽源对外影响和形象。抓媒体融合发展,利用好新媒体,开通广电台“网视辽源”网站和《辽源日报》手机报,建成“辽源新闻网”,指导两县开通本级官方微博。抓网上舆论工作,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有效引导网上舆论。抓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实和完善新闻发言人队伍,加强培训,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要在15场以上。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炼升华城市精神。抓辽源城市精神表述语和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工作,组织开展群众、网民评选活动,进一步提炼“辽源精神”表述语和辽源形象宣传语,提高城市软实力。抓“辽源好人”评选活动,建立“好人”成长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建立辽源市典型人物宣传资料库。抓创建,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抓“辽源志愿者”队伍巩固深化,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立一批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抓“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抓公共文化强基惠民工程,重点抓好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室“两大平台”和农民文化月(节)、市民文化月(节)“两大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打造特色文化名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有效开展包括特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精神塑造、公共文化服务等八个方面重点内容的特色文化名城调研工作。做好“东辽河文艺奖”、“龙山文学奖”评选活动,举办第四届“东辽河民间文化艺术节”。抓骨干企业培育,继续实施文化企业提速工程,抓好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培养骨干文化企业。抓好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辽源文化艺术品商业街网和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三大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抓好筹备工作,全力办好省十七运。
    推进干部本领提升,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按照“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要求,继续开展“学习年、调研年、创新年、服务年”活动,推进宣传干部队伍政治本领、业务本领、创新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落实本领等五个本领全面提升。

    本版策划:咸凯慧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宋贵才  胡希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