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赢“利民牌” 助力造福一方百姓
打赢“利民牌” 助力造福一方百姓
本报记者 赵强
初冬时节,萧忠诚驾驶着农用拖拉机在一条崭新的水泥机耕路上奔驰,满载着金灿灿的玉米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知道记者要采访后,萧忠诚顾不上擦掉脸上的汗水,指着脚下的路一个劲地点赞:“要说俺们村民的好日子,这条路就是一大‘功臣’。”
今年48岁的萧忠诚是西安区灯塔镇金河村7组村民,家里种植玉米30余亩。他说:“这条机耕路原来坑坑洼洼,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一旦下雨,运粮食的车根本无法进出,让村民们吃了不少苦头。”据了解,西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四标段(新建涵管、整修田间路)工程深得民心,自该项目建设以来,在该村新建了一条900余米通向幸福和收获的希望之路,周围20余户村民200余亩耕地今年通过这条路顺利完成秋收工作。
“路通财通嘛,机耕路的修建,村民从此耕作省时、省工又省力,相信随着工程不断推进,村民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徐学双对未来很有信心。
在英华村4组附近的农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钩机挥舞着“巨臂”进行送料作业;一辆辆农用车呼啸而过,有序地运输砂浆;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挥下,20余名施工人员正忙着砌石、勾缝……在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五标段(整修浆砌石排水沟)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对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村民都非常拥护。英华村4组村民刘武明说:“以前种地浇水真挺费劲的。现在好了,国家拿出这么些钱,打的井也多了,以后浇水、整地、收庄稼啥也不愁了。”
据了解,第五标段英华村整修浆砌石排水沟工程是规划的西安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一部分。“五标段计划整修浆砌石排水沟全长2336米,11月初就竣工了。”该标段建设指挥部现场负责人董洪喜说。
“项目区通过这些水利机井、排水沟、道路等设施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可以利用节余的水资源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还有助于稳步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耕作,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未来村民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指挥部副主任、灯塔镇党委副书记闫峻峰介绍,该项目涵盖全康、金河、英华3个村的基本农田。
据了解,西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37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从今年7月12日开始建设,修建水渠29条,总长21公里;箱涵11个;管涵149个;沙石河5.8公里,机井17眼,过水路面1条,衬砌石1.8公里;修建田间水泥路114条,34公里。此项目建成后,直接惠及到周边1200余户4100余名村民。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志着西安区农业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对该区农业经济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十三五’期间,西安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三大体系建设,通过科学调整规划、政策资金扶持、典型示范引领等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委书记徐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西安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西安人站上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和紧抓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奏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最强音,现代农业必将在西安这方沃土再结硕果,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