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 走均衡发展之路

深化教育改革 走均衡发展之路
——西安区教育改革与均衡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陈博琳

 

    行走在西安区的校园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下课后奔跑的欢笑声已然成为校园的一大风景。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幸福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着,嬉闹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好似向日葵一般,向人们诉说着西安区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近年来,西安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全区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横向交流、资源共享、彰显特色为目标,各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海航行靠舵手。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与教师的整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精华,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雁。几年来,西安区通过对骨干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培训,以及各级各类示范课、引路课、公开课、校际交流等,极大地调动了骨干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14年以来,西安区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先导,学习探索各学科教学软件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硬件设备的使用以及如何整合运用,多名骨干教师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研究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使信息化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保证了新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并通过调研把全区共性的焦点、疑难问题汇总,由骨干教师对全区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2016年5月,西安区召开“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阶段总结会”,会上展示了9个学科18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新型教学模式。
    加强集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西安区将每个月第二个星期三下午确定为全区集备活动日,由教研员首先将集备内容做好分工,对各个备课组做好安排,并指定备课组长负责本组集备工作。各学科采用同伴互助式备课方式,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做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与提高,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难点与课外知识的扩展。教研员全程参与教师集备工作,并对集备工作作出指导,提高了集备效率。另外,西安区还大胆尝试,进行教案改革,实行电子备课。通过教案改革,摒弃机械重复的“抄教案”无效劳动,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使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同时减轻教师负担和心理压力,“解放”教师,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研究、总结、实验、辅导上。
    “磨课”上线,教师讲课精彩纷呈
    西安区在全区范围各学科之间开展“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磨课活动”,以全教研组的力量提升组内的一名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活动中,首先由新教师查找资料,自选一节课进行设计,然后对全体组员和教研员进行说课。接着每位组员针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评课,提出需改进的地方,教研员也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指导。新教师根据听课教师共同修改的教学设计开始第一次试讲,全组成员及教研员再次听课。然后,听课教师第二次进行评课,提出这节课的亮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此反复至少三次,直到这位新教师的教学技能从理论到实践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止。磨课活动,不仅使新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其他参与教师也在听评课的同时,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一批新教师在磨课活动中脱颖而出,教学新秀、教学精英层出不穷,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如今,西安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通过探索高效智慧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也明显加强。在辽源地区小学非中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中,西安区五个学科平均成绩荣获全市第一名,西安区实验小学也在全市59所检测学校中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春风化雨千山绿,桃李满园硕果香。成绩只代表过去,奋斗永远在路上,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西安区将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争创佳绩,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