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名字背后的隐痛
——我市“空巢老人”现状调查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当下,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饱经风霜、两鬓斑白,在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却“独守空房”;他们努力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却难掩思念儿女的忧伤;他们外表坚强独立,内心却渴望家人团聚……这样的群体,我们称之为“空巢老人”。
阅读提示
“最想听听孩子的声音;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他们在外平安。”采访中,几乎所有的“空巢老人”都有着类似的想法。
“空巢老人”生活不便、情感孤独,他们不需要太多物质的满足,而所需要的是永远离不了的对亲情的渴求。据了解,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近17万,而“空巢老人”的比重占一半以上。这些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妇同居的老人越来越多。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生存状况——
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时下不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家住二针织小区的于福臣夫妇生养了4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外地居住,两个孩子在外地打工,唯一在辽源的大女儿忙着在农村搞养殖,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他俩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平日里,夫妇俩通过散步、养花弄草打发时间,偶尔也跟小区里的居民打打扑克、聊聊天,或是听广播、看电视,吃饭简简单单。儿女们经常打来问候电话,与他们唠家常也是老两口儿最幸福的时刻。前些日子,老伴儿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已经70多岁的于福臣在医院当起了陪护,一会儿买饭、一会儿下楼送处方单……在没告诉儿女的情况下,两人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看着同床病人都有家属探望、儿女陪伴,老两口儿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家住北寿社区的马贵山到了退休年龄却患了癌症,平日里全靠老伴儿照顾。由于儿媳前几年患病去世留下了几万元的债务,马贵山的儿子今年去了天津打工,留下7岁的女儿跟爷爷奶奶生活。马贵山的治疗费用昂贵,靠老伴儿的退休金只能维持简单的药物治疗。他的儿子每月给孩子寄回五百元的生活费,“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北寿社区的网格员告诉记者,像马贵山这样的“空巢老人”,社区给予了重点关照,帮助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难。平日里,很少看到他们下楼,只能看到马贵山的老伴儿在早晚接送孙女上下学。
失独家庭——
或转移思念 或自我封闭
社会上还有一种“空巢”,它们“空”的原因并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而是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他们无法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只能孤独地度过晚年。
“失独老人”王磊患有乳腺癌。多年前夫妻离异,唯一的儿子也因为生病过早离世。生活的磨难和病痛的折磨让王磊心力交瘁。为排遣孤独,王磊养猫做伴,把猫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前些天,多年陪伴的猫也走失了,王磊伤心得直流泪。好在社区网格员是位热心肠的大姐,经常去看望王磊,让王磊觉得又有了亲人。
体弱多病的王金忠和老伴儿同样也是“失独老人”。儿子20多年前因被别人误伤离世。多年来,王金忠和老伴儿对儿子的思念一天都没有停过。靠着不太多的退休金,老两口儿相互扶持着走过这些年。他们很少参加群众性的娱乐活动,跟邻里聊天的时候也不多见。
“许多‘空巢老人’的子女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家中老人关心不够的状况,致使许多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失独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精神更空虚、情感更孤独,也更应该成为社会关爱的重点人群。”市老龄委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从2010年起,在全市各城市社区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提供便民服务。但龙山区新兴社区工作人员也说出了另一种担忧:“在上班时间为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晚上就很难办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也在夜间。”
采访中,许多“空巢老人”最怕自己生病,担心远在外地的儿女因为赶不回来着急上火,又怕自己遭罪。所以,只要身体健康,能照顾好自己,就是给儿女省掉最大的“麻烦”。
健全制度——
“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还存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等现实问题。
今年54岁的刘京红和老伴儿生活在福临养老院。由于两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每个月2500元的共同护理费用,全部由在山东打工的儿子支付。刘京红和老伴儿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儿子通电话,这也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刘京红躺在床上无奈地对记者说:“能动弹的时候,我和老伴儿去山东帮着儿子、照看孙子;不能动了我们就回辽源,坚决不给孩子添麻烦。我和老伴儿的后半辈子就在这养老院了。”
像刘京红老两口儿一样的“空巢老人”在我市各家养老院随处可见。人老之后在何处“养”、怎样“养”,市民政局多年从事社会养老的工作人员认为,社会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保障体系,才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家庭不仅是身体的住处,也是心灵的港湾。在养老服务方面,我们应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同时,社区养老具有亲情守望、邻里互助的特点,符合老人的认同归属心理。应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
照料好老人,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应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多沟通、多交流。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引导老人树立“自助多福”、“自助而乐”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
据了解,从2010年起,我市利用3年时间实现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全覆盖,配备了60名公益性岗位居家养老服务员,针对社区内城市“三无”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特困老人提供一定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并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依托城乡社区用房,在24个城市社区和12个农村社区建立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我市有各类养老机构141家,床位7381张,可收养老人5507人。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