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找准四个切入点 打造“四好农村路”

    2012年以来,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先进县”“交通运输发展先进县”;2016年,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7年8月,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东辽县找准四个切入点 打造“四好农村路”
李洪波

 

    “四好农村路”指的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于农业大县东辽县,在打造干线公路“大动脉”的同时,更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惠民工程,让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也活起来。近年来,东辽县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养护管理全面加强,真正成为了一条条“致富路”。
    以“建好”为出发点,能建必建
    东辽县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之中、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纳入财政预算,由县长任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通过整合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活化资金等各种形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效确保了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起点,把贫困村、主干线、旅游公路、经济示范区道路作为建设的重点。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和“三同时”“七公开”有关要求,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并做到建设一条、达标一条、优良一条。近年来,所建农村公路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截至2016年末,全县公路里程已达近2000公里,县、乡、村公路联成网,乡、村通硬化路率达100%,组屯通硬化路率达80%,为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管好”为支撑点,责权一致
    东辽县将县、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乡、村三级负责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严厉打击超载及各种损坏公路设施不法行为,维护路产路权。13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的乡级公路、村级公路管理工作。23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公路管理议事机制,全县农村公路管理人员622人,基本实现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加强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形成了权责明确、措施具体、评比严格的工作机制。
    以“护好”为着力点,有路必养
    按照县路县养、乡路乡养、村路村养的原则,按照日常养护、季节性养护、春秋公路整修的方式,分级分层划分养护责任,确保农村公路养护一寸不落。把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且根据养护工作需要和养护里程的增加随时追加养护经费,确保养护工作顺利开展。2016年,县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多达2265万元。制定了公路用地确权实施方案,确保清回公路用地落实到位。按照“清回一条美化一条”的理念和“宜树种树、宜花种花、宜草种草”的原则,在清回公路用地上种植树木、经济林、花卉,所得经济效益用于公路养护,以路养路。通过公路用地确权,全县共清回公路用地2万余亩,栽植各种树木45万多株,种植棉槐、花卉6000多亩,累计投入资金达2200余万元。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生命防护工程长效机制。近几年,共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86公里,县财政投资3.45亿元;实施生命防护工程281公里,建设维修改造临水临崖及危险路段27000余米,改造维修危险桥梁22座、涵洞200余道等,累计投入资金7604万元。经专业检测部门PQI评定,2015年至2017年PQI和优良路比例分别为67.8、72.9、72.3和57.8%、67.9%、79.5%。
    以“运营好”为落脚点,路尽其用
    东辽县加快和完善乡(镇)客运站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客运线路,延伸通组通屯班线。截至2016年末,全县13个乡(镇)共有乡(镇)客运站15个,所有村屯和主要公路交叉结点都有班线客车停靠点和站牌。农村客运班线发展到82条,通校车线路52条,营运客车89辆,客运出租车112辆,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100%,屯通车率达87.5%,客运量达266万人。近年来,先后对白泉至辽源、渭津至辽源、平岗至辽源、金岗至白泉、平岗至白泉进行公交化改造,投放公交车65台,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乡(镇)有客运站、村屯有停靠点,城乡公交一体化已达到AAAA级。全县物流公司、配货站及快递公司达到35家,建设乡村物流网点230个。货运车辆3000台,年货运量达到400万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已基本形成。
    东辽,“203公里精品路、774公里景观路,1600公里绿化农村公路”成为了一条条集绿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畅、洁、绿、美、安全便捷的民心路,助力“六个东辽”建设,为东辽腾飞插上坚实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