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得住“诱惑”才能守得住“钱包”

    如今,各种骗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诈骗案件已在全国发生多起,而且形式不一,除了以往的传销诈骗和电话诈骗,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也是层出不穷。很多骗子利用互联网使用者对互联网知识的匮乏进行诈骗,让很多的网民吃尽了苦头,稍不注意就会落入犯罪分子设计的圈套和陷阱当中,而之后的取证维权更是会费一番波折,不仅财产损失,很多受害者内心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在被骗的大多数案例,均是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遭遇了巨大损失。所以,只要能够抵制住诱惑,就一定能够避开骗子设下的圈套,要知道“好事儿”背后,往往暗藏着诈骗陷阱。
    人们只有常怀平常之心,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时刻提高警惕,才能躲过花样百出的诈骗陷阱。

 

抵得住“诱惑”才能守得住“钱包”


    电视购物出新招,骗你没商量

    电视购物诈骗已经屡见报端,偷换概念、虚假宣传、证书伪造、隐形消费等都是不少电视购物骗局中惯用的伎俩。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能听到“还有最后10个名额、还有最后1分钟”这样步步紧逼式的煽情话术,而那些越来越紧缺的优惠名额,似乎错过了就会一生遗憾,可能不少人脑门一热就成了他们的“客户”,其实很多市民对这类电视节目,已有一定的免疫力。但“货到付款”这样的新招,如今让很多人上了当。
    而很多消费者则认为“反正是货到再付款,不怕其中有猫腻”,但要开箱验货得先向快递公司交付代收货款,一旦交了钱想退货就须经寄货方同意,而快递公司只负责送达、不负责商品真伪的特点,恰恰被电视购物公司抓住了,所以带有一些“货到付款”字样的电视购物,是不法商家欺骗消费者的新花招。王先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在电视购物上订购了一块手表,据商家描述这是瑞士原装手表,并一再强调没有欺诈,可以货到付款。在向速运公司交付代收货款前,林先生想打开包裹现场查验一下,但速运公司坚持交钱签收后方可开包验货。几番争执后,最终王先生交付了货款,并当场打开了包裹,让王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订购的瑞士原产手表竟是深圳生产的,发现上当后,王先生要求速运公司退回货款,但遭到了拒绝,快递公司方面则表示,他们只负责送货,至于包裹里的商品争议是寄件人和收件人双方的事儿。在王先生包裹的邮寄单上,寄件公司名称一栏为空白,按单子上的寄件公司电话打过去,对方说马上交给售后服务部门处理,之后电话就打不通了。王先生表示:“我当时想,交了钱就在速递公司现场开箱验货,如果是假劣商品不怕他们不认账。谁承想在收到的邮寄单上,有一行黑体字特别标明:不允许开箱验货,如有异议请致电寄方。要想验货就要先付钱,但是等付了钱再发现是假劣产品就晚了,这才是整个骗局的关键所在。
    反观这些骗局并不高明,只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常识就很容易戳穿电视购物的“糖衣炮弹”,但是电视购物中夸大的广告营销手段往往会让观众防不胜防。对于多数参与电视购物的消费者来说,正是因为缺乏常识和“捡漏”心态,而且一旦被骗想要维权,难度可想而知。


    电信诈骗手段高,“95588”也有假

    一看发来短信的号码是“95588”,很多手机用户就信以为真,随即用手机登陆了短信中提供的网址,并按照网址提示输入个人银行卡卡号、密码、联系方式等信息,接着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就不翼而飞了。对此很多市民感慨道,这骗子的手段是越来越高明了。
    近日,很多市民收到过假的“95588”发来的诈骗短信,还有人险些因此被盗走数万元。那么,这个发来的短信怎么会盗走用户的资金呢?据市民刘军说,他就收到过类似的诈骗短信,手机是绑定他的一张银行卡,有余额变动时就会收到短信提醒,前两天刘军收到电子密码器将失效的短信,他说:“我以为网盾要失效了,就想登陆这个短信的地址去查看,居然不能直接点击链接进入,上网查询这个地址好多人都说是诈骗的。但这短信确定是‘95588’这个号码发来的,从截图上面可以看到最近的一次余额变动也是这个号码。我想,确定是银行的‘95588’发来的,就打电话到银行人工服务台,我把这件事情一说,那边就说是诈骗的让我不要相信。我说确实是‘95588’你们银行的号码发来的啊,那边说是骗子盗用了这个号码发的,当时虽然很庆幸,但又突然觉得这些骗子的手段真是太高明了啊!”
    随着时代发展网上支付较多,所以短信也多,很多人容易疏忽短信内容的真假,容易上当受骗。小周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的手机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内容如下:信用卡积分4000就可以兑换400元。优惠太大了,肯定有吸引力,小周没有轻易地点开那个链接,他说:“信用卡是公司集体办理的,我就问其他同事有无接到这样的短信,他们说没接到,于是我就拨打了‘95588’信用卡查询,提示我输入信用卡卡号,输入后提示输入密码,一听要了卡号要密码,我才开始有疑惑,立即挂断了电话,难道‘95588’也有假的?可分明这条短信和其他的‘95588’短信没有差别呀?后来在电脑上打开那个链接,提示是危险网站,冒充银行,幸亏没上当,希望有接到此类信息的人要提高警惕,不要因小失大。”
    据了解,通过“伪基站”模仿银行的官方号码发送诈骗短信,诈骗者可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而短信中一般会加入一个与银行官方网址十分类似的钓鱼网址,打开后页面与真实的银行网址十分相似,需要仔细甄别。


    “保健品”诈骗,黑手频频伸向老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逐渐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保健品被认为是获得健康的一个捷径,很多人不惜花重金购买。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人们对保健品认识上的不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暗示保健品具有治疗的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神奇的功效,混淆视听,从而牟取暴利。老年人作为保健品的消费大军,被忽悠买保健品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痴迷保健品的老人越来越多。
    老人们在购买保健品之前,往往被医药推销员打亲情牌“吹风洗脑”,还举办所谓的健康养老讲座,一边“大妈”“大伯”地叫着,一边端茶递水,像亲儿女一样嘘寒问暖,一边安排假装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吃了这个药的效果,不由得你不信,而且还发米、面、油和其他小礼品,老人们贪图便宜,往往上当受骗。冯大妈说:“先是开会发传单,然后是送米、送油、发纪念品,我看别人都买,自己抹不开面子,我就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品,一共花了好几千,这都是用我自己的养老金买的,每过两周还有人上门指导用药,观察询问疗效,我还觉得挺合适,后来才知道被骗了。”原来,冯大妈买药的事儿被回家过周末的儿子撞见了,细问下得知冯大妈花了几千元,买了一家药商推荐的保健品,得到的回报是免费到周边旅游3天,并领取足浴盆一个,老太太还认为占了便宜。但冯大妈的儿子觉得受骗了,并报了警,经过警察的查问得知,那卖药的小伙儿不但拿不出医师证,而其产品根本无法医治冯大妈的糖尿病和骨质增生,而且药的成本只有200元钱。这分明就是欺骗老人牟取暴利的骗局。
    商家就是抓住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通过虚假宣传,虚假承诺故意模糊药品和保健品的概念,诱骗消费者。并通过“免费旅游”“免费讲座”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进而兜售“保健品”。


    一分钱订单,网络诈骗设陷阱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易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显,网络陷阱不断,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因为网络交易中不可实地目测商品,具有不能当面验货等诸多不利因素,因而也就出现了诸如刻录机变成普通光驱,承诺积分换赠品却不兑现,甚至还有冒充网络银行网站,骗取账号与密码等诸多行骗勾当,而且此类案例在我们身边发生过很多。
    据市民张先生讲述,他在网上购买图书时,卖家要求他进入一个购物网站,下载一个一分钱的订单。张先生按照订单的要求,把银行卡号和密码都输入了进去,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看到图书,张先生觉得事情不对,就到银行查账,随后发现卡上的一万多元钱都没了。同期,很多银行也向警方报案,告知网民此类购物网站和它们没有任何网上合作关系,提醒购物者警惕。对此,好多网上购物的市民纷纷表示,面对这样的一分钱订单,觉得这一分钱很少,可能由于贪便宜的心理作祟,所以很容易疏忽,掉进这样的陷阱,正应了那句,贪小便宜吃大亏。而诈骗者只需要到网站上张贴一个假的银行支付页面,只要消费者将自己的银行卡的账户和密码输进去,那么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也就被犯罪嫌疑人瞬间窃取到。
    后期经过侦查,警方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他们供认以一分钱的网上订单为诱饵,诱骗网民将银行卡号和密码输入虚假的支付页面,盗取卡号和密码后,迅速提走现金。所以,大家在网上购物应保持警惕,不要贪图便宜,更不要轻易泄露银行账户和密码。


    轻信贷款公司,大学生深陷骗局

    近几年来,一些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公司应运而生。大学生贷款逐渐成为各大网贷公司拓展校园市场的主推业务,贷款平台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条件,手续简单便捷、放款速度较快、利率相比较低,但同时也被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利用大学生贷款衍生出来的诈骗手段种类繁多,让想贷款创业、求学消费的大学生防不胜防,一旦被骗,对手头并不宽裕的大学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女大学生只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就可以办理手机分期付款业务,对方负责后期还款,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的报酬。”QQ群里,这样的虚假招聘信息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据媒体报道,2015年12月,在南京一所大学读书的晓悦就在一个QQ群里看到了这样的招聘信息,因为想要赚钱,她很快跟发布信息者王某取得了联系。了解“兼职”的流程后,晓悦也曾经怀疑过,钱来得这么简单,这样做有没有风险?而王某则解释,自己是个手机销售员,招聘大学生是为了冲业绩“刷单”,业绩上去了年终奖就会高,并且保证手机后期的贷款自己还。这样的理由晓悦相信了,两人相约见面,晓悦提供了身份证、学生证,办理了分期付款的手续,成功地买到了一部价值6000多元钱的手机,对方给了她400元钱的好处费。晓悦尝到甜头后,主动找到王某,又用同样的方式办理了两部手机,还介绍同学办理了一部手机。谁知王某帮他们还了一个月的贷款之后,就不还了。晓悦联系不上王某,贷款公司开始打电话催收,她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还。但是自己办理了三部手机,加上同学的,总共四部手机,晓悦每个月要还两千多的贷款费用,再加上分期付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作为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学生,实在是负担不起,于是她向警方报案。
    与晓悦有相同遭遇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在提供证件、签合同的时候,只管签字,根本就不看合同,对合同中规定的关于利息的条款一无所知,对犯罪嫌疑人的口头承诺也信以为真。而对于大学生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通过正规渠道贷款,切莫贪图小利而向网络、地下等非法贷款公司贷款,防止上当受骗。

 

    为什么这些人群容易被“蒙”?

    从很多的诈骗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年人、学生,以及中年女士最常成为诈骗事件中的受骗对象。
    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知识、信息结构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知之不多,知觉反应迟钝,轻信花言巧语,加之与社会接触较少,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花样日益翻新的骗术不易识别,而且老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这个时候,他们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不得病”,并且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被欺骗很容易,往往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所以一些江湖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进行诈骗。
    其次,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涉世未深,分辨能力不强、想法天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是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忽视使其对诈骗手段辨识力普遍缺失,遭遇诈骗时也很难提起防范意识。而中年女士更容易受同情心驱使而轻易相信他人,因此很容易掉入诈骗陷阱。


    提高警觉反诈骗,争做行动派

    科技在进步,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于己方便的同时,于人也方便了。层出不穷的骗局让善良的人们应接不暇。俗话说得好: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聪明,否则怎么跟他们斗。话糙理不糙!现在诈骗手段花样繁多,学点儿反诈骗的知识,做个行动派,才能有效抵御诈骗圈套。
    要想全面的反诈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事与人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且更不要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克服贪便宜心理,就不会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好处欣喜若狂,要三思而后行。其次,必须冷静,千万不要慌张,一旦发现被骗,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的有罪证据,迅速报警,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想私了,于是主动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不明智的办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跑,聪明的做法是一方面装做仍蒙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方面查明对方骗财的流向及时报案。
    其实在诈骗面前,行胜于言。任何人都不应该仅仅将反诈骗停留在口头,而是需要用坚定地决心付出行动,提高警觉性,以科学的知识、理性的判断为基础,做反诈骗的行动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