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务求实效 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施策 务求实效 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访东辽县委书记 仇景锐
本报记者 李及肃

 

    “东辽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以‘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为遵循,以‘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为工作主线,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到年底,全县将实现2712人脱贫,9个村出列。”日前,东辽县委书记仇景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仇景锐说,按照“村村有项目、户户有红利、人人有保障”的总体目标,根据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实施“一村一图,挂图作战”,积极谋划本村发展急需的、群众最急盼的、带动性强的扶贫项目。实施县村两级分红,县级大型项目管整体、村集体经济管局部。针对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从教育、医疗、就业等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帮扶,做到因人施策。县直包保部门细化责任分工,组建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村组一线作战。同时,选派党员干部年轻骨干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贫困村注入新活力。在21个贫困村落实包保的基础上,印发了《东辽县非贫困村包保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212个非贫困村落实了包保单位,明确了责任分工,做到了包保全覆盖。同时,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估机制和严格的督查检查机制,将扶贫工作作为县级巡察的主要内容,深入排查被巡察部门扶贫工作不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行为;县纪委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办骗取低保金、截留专项资金等典型案件。
    东辽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坚持“输血”“造血”一起抓,重在增强“造血”功能,精准发力、挖掘富源,持续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找准产业,不搞“面子工程”,让每个村都有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业项目。在找准模式方面,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填补贫困群众项目、技术、信息的空缺,实现企业赢利与贫困群众增收的双赢。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保障“信息进得来,产品出得去”,把“土特产”打造成“金招牌”。
    仇景锐说,脱贫攻坚工作必须以基础建设为先导,按照“补齐欠账、满足需要、适度超前、支撑发展”的原则,东辽县强化路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着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仇景锐说,只有靶向定位准,才能推动行业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目前,全县共补偿贫困人口6157人次,支出医药费总额1696万元,有力解决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健全完善全面改薄资金使用计划,落实资金2041.9万元,改造薄弱学校2所,改造面积8105平方米。加大对贫困学生救助力度,资助学前生、贫困寄宿生860人,享受助学金1024人;为861名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688.8万元。认真开展小额扶贫贷款工作,县财政专门列支资金2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已发放扶贫贷款7户14.3万元。今年农村低保标准由3134元提高到3592元。全面落实“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现已为4185名适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了养老保险,确保适龄贫困人口一次性脱贫。出资82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贫困人口抵御风险能力。在去年完成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基础上 ,今年对65户贫困户进行了逐一登记,并落实了乡(镇)责任,目前已全部竣工。在对贫困村组水质进行检测的同时,投入资金1086万元在金州乡双福村、安恕镇李趟村等21个组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全力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依托吉视传媒东辽分公司,对全县21个贫困村实行有线电视全覆盖。
    对下一步工作,仇景锐信心满满。东辽县将突出“扶志思进”工程,狠抓“扶智强能”工程,创新“扶治共管”治理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