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 破题求新解

下足“绣花功” 破题求新解
——“五点双享两救助”诠释精准扶贫辽源答案记事
本报记者 王茵

 

    “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2017年10月9日,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事迹报告会暨颁奖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杨如军作为“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上台领奖。
    国家领导人在接见10位创新奖获奖者时,握着杨如军的手说,你的创新点子是“五点双享两救助”,吉林省社会保险兜底扶贫创新工作做得好,敢闯敢试,创新建立了着实管用的好机制,为全国开了好头。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颁奖时高兴地说,你是咱们人社系统唯一的获奖者,为全国人社系统增光添彩,祝贺你。
    做足“绣花功”,破题求新解。在扶贫实践中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社会保险兜底一批”的实现路径,推出“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辽源的做法在全国脱贫攻坚领域脱颖而出。
    “低保提高一点、社保降低一点、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群众承担一点,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通过整合民政、人社、社保等部门的政策资源,有效盘活了财政和金融保险机构的社会资金,将农村适龄贫困群众零风险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稳定脱贫,减轻政府负担。辽源敢想敢干,革故鼎新,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典范。
    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开出脱贫良方
    “其实在我心里,得不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项创新机制普惠了众多的困难群众,而且随着全国层面的推广,会有更多人因此而实现稳定脱贫。”10月31日,记者来到市社会保险局,问及杨如军的获奖感受,他的话朴朴实实,但却情真意切。
    杨如军,现任吉林省辽源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参加工作近三十年,他始终工作在社会保险战线,几乎每天都与弱势群体打交道。2015年以来,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当时辽源市的现状是:全市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群众2.8万人,其中近一半由于年老体弱、身体多病、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如何在兜底扶贫上做好文章?如何让农村适龄贫困群众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如何减轻政府负担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围绕“脱贫攻坚”,一系列民生课题开始时刻萦绕在杨如军的心头。
    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满腔热忱,他一次次深入贫困村,和群众拉家常,听村民反映问题,组织人员到帮扶点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保障诉求,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随着农村贫困状况越发明朗,压在他心头的责任和担子也越发沉重。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不是“大水漫灌”,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他下定决心要在发挥社会保险兜底功能上做做文章。可怎样做、如何做,需要的是科学评估、审慎决策。杨如军知道,这篇文章做好了,意味着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解码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永久脱贫找到了突破口,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反复的测算论证,杨如军提出了“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群众承担一点,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加强”的“五点双享两救助”扶贫思路,旨在通过政府引入金融机构,用银行贷款缴纳保费,以财政贴息让利群众,联合商业保险分担风险,引导农村适龄贫困群众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同时享受养老金和低保金,从而实现稳定、永久脱贫。
    心中有责,久久为功破解实际问题
    “‘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从推动建立到落实实施,得益于辽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说心里话,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是颁给辽源市的,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荣誉,是所有人共同的智慧结晶。”在辽源工作十余年,杨如军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溢于言表,他把自己的感恩之情融入工作的每个细节。
    对于农村适龄贫困群众而言,“五点双享两救助”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好事,可是在脱贫攻坚领域,这却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举措。推动这一脱贫“良方”的贯彻落实,需要整合不同领域、多个部门的社会资源,涉及政策导向、资金支持、人员调配等多个层面。
    围绕“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十余次协调会议,进行了多轮数据测算和政策风险评估,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完善政策设计。
    2016年11月18日,辽源市政府正式印发“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实施办法,2016年11月30日,市政府与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社保局、吉林银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人保财险吉林省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正式启动实施,杨如军积极主动作为,挑起了协调推进的大梁。
    向上汇报,向下衔接,与十几个部门沟通,和若干家金融机构“过招”,为走好“五点双享两救助”这盘棋,他把自己逼成了“生旦净末丑”样样精通的“杂家”。
    为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他提出算好“四笔账”,即:帮助困难群众算好经济账,帮助相关部门算好社会效益账,帮助各级财政算好资金兜底账,和业内人士算好社保账。这“四笔账”使得“五点双享两救助”脱贫保障机制的可行性一目了然。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杨如军带领全局干部职工逐项攻克工作难点。为解决贷款资金问题,他反复与银行磋商贷款利率,进行多轮“拉锯式”谈判,与商业保险公司反复协商商业保险费率。为解决政策问题,他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起到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社保局沟通协调,确保了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稳增不降,取消了超龄参保人员享受待遇的等待期,市县(区)两级政府还分别设立兜底扶贫资金,用于支付100%的身故保险费和20%的贷款贴息。
    为推动工作落实,他要求大家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各成员单位搞好配合,构建“党委主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主动对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进行提早对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主动深入全市27个乡(镇)、342个村现场办公,让贫困群众不出村、甚至不出户就能实现稳定脱贫。
    心中有民,蹄疾步稳推动政策落实
    “我庆幸我选择了社会保险这个职业,它让我可以为许许多多基层百姓和普通群众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今后,我还将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努力!”
    在“五点双享两救助”实施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市一万多名农村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达到农村建档立卡适龄贫困人口总数的84%。在偿还银行贷款之后,他们实际领取养老金最低每年1416元,最高每年6612元,并且随着养老保险金逐年调待,领取养老金数量也会逐年提高,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设计初衷。
    随着辽源市“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经验的日趋成熟,省内各地纷纷学习、借鉴。4月12日,省委第29次深改会专门听取了我市“五点双享两救助”脱贫保障机制汇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该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辽源的做法很好,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效果明显,希望继续完善好机制,创造更多经验,要搞好总结,加大宣传,抓好推广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评价“五点双享两救助”为全国其他地区破解脱贫难题提供了样本,具备较高的顶层设计可行性。目前,在省厅、省局的积极推动下,延边、松原等地已经全面推广。
    辽源的做法先后被中国社会保障杂志、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转载。
    10月17日,中国第三个扶贫日,当晚,2017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最深的牵挂》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辽源的做法在全国脱贫攻坚领域脱颖而出,杨如军成为10位创新奖获奖者之一。
    颁奖词称此次获奖者是脱贫攻坚的探索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之举,扶贫正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由自发带动转变为自觉带动,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现在的“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