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阔步向前

脱贫攻坚 阔步向前
——东丰县大阳镇红旗村脱贫纪实
刘永来 孙硕琳

 

    “现在我们村儿铺上了水泥路,出行、卖粮啥都方便。”“家家都有了室内卫生间,用上了自来水,晚上太阳能路灯也挺亮的,和城里也不差啥了,村里面这两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东丰县大阳镇红旗村村民对近年来生活变化体会深切,红旗村脱贫工作可见一斑。
    红旗村位于东丰县大阳镇北部,幅员面积13.48平方公里,山地多平地少的资源分布现状使红旗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2公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无技术致贫、因无劳动力致贫让红旗村戴上了贫困的帽子,2015年末,红旗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
    “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找到贫困根,打开致富门。”大阳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张辉上任伊始,面对127户406名贫困人口,迎难而上、信心十足。他说,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就不怕脱贫路上的艰辛。他说到做到,带领村领导班子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找原因;组织领导班子谋划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多次到外地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联系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修路、安装路灯、接自来水、建室内卫生间……红旗村在张书记的带领下脱贫摘帽的脚步越走越快。
    为了早日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东丰县委、县政府组织机关单位实施了贫困村包保计划,今年5月,村里又盼来了“第一书记”郝伟国,他的到来为该村脱贫打气助力,加快了脱贫摘帽的步伐。随后,在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迎来了由第一书记任队长、县委宣传部和大阳镇选派的优秀机关干部任队员的驻村工作队,共同帮助贫困村谋划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刚来开展工作的时候,的确比较困惑。红旗村因病致贫的比例较大,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劳动力流失和巨大的医疗花销让贫困村很难改变贫困的窘境。”困难再大,终有解决的办法。在郝伟国的协调帮扶下,红旗村成立了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种植地龙骨1.2公顷,桔梗0.3公顷,实现年收益2至3万元。申请到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黄牛养殖场,并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方式,将收益按比例分红发放给贫困户,该项目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针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村里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协调镇卫生院,开展免费入户体检,建立“一人一册”健康档案,有效降低了大病救助报销门槛。
    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通过政府项目产业扶持,医保社保改革,土地补贴政策,红旗村正在一天天发生变化。作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21.16%的红旗村,一直努力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打好扶贫攻坚战,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成功脱贫118户369人。
    “人心暖了,等靠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人多了,哭穷的少了,想法儿致富的人多了。”如今,红旗村的巨大变化让村民信心满满,贫困村正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