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普通人跨出国门看世界的脚步越来越轻盈。“中国制造”走出了国门,受到世界各国人们广泛欢迎;因为“全球化”,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过上便利的“全球化生活”。

各种品牌化妆品 摆上女士梳妆柜
本报记者 咸凯慧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爱美的女人离不开化妆品。
    王天姝是笔记本电脑销售员。她说:“记得我妈妈年轻的时候用的最好的化妆品就是‘大友谊’,现在说起来还能想起它的包装模样:一个绿色的瓶盖,瓶身是大白瓷瓶,一拧开瓶盖一股香味就会飘出来。妈妈说,那是当时最好的化妆品了,一般人还舍不得用呢!而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大友谊’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人们追崇的是一些进口化妆品。我现在用的全都是国外化妆品,而且按不同功能分类,我选择了不同的品牌。我的梳妆柜上已经有3套化妆品了,最近又听别人说一种品牌的眼霜好用,决定再买一瓶。现在看看我们身边的化妆品品牌,什么牌子没有啊?真是要啥有啥,要哪国的有哪国的啊。”
    李晓丹是商场香水专柜的销售员。她介绍说:“以前在我市很难找到“一线大品牌”香水,就算‘有’也是一些仿冒品。而如今,各种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商场专柜就有卖的,而且保证正品。即便是新款,也很快能在国内买到。”
    这种现象说明,过去离普通百姓十分遥远的国际大品牌生活用品,已经把专卖店开到了咱们的家门口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在进入市场的同时,也刺激国内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现在,无论在农贸市场、家电商场,还是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综合商城里,各种产品应有尽有,不同品牌商品任由消费者选择。

    记者感言:
    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再局限于国内生产,来自各国的产品已经入驻我们身边的商场,我们不必出国,就能买到“洋玩意”、用到“洋货”,而且品种越来越丰富。以前要买高档品,我们只能去省城或者更大的城市。如今随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一线品牌已经入驻我市的商场,家门口基本啥都能买到,原来的“稀缺货”成了生活“必需品”。


商场“搬”到了家里面
本报记者 王超

    近年来,我市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不再是过去“有钱就到商场花”,人们可以选择多样的消费方式,网上淘宝、手机支付等都是很多市民喜欢的现代消费方式。
    女士穿着高跟鞋在大型购物中心逛上一天,穿梭于各大品牌专柜,曾经是很多爱美女士和时尚“潮人”们的最爱。但现在这种购物方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人们已经把花钱的地点从商场搬到了家里。
    企业职员小易是个网购达人。其家里大到家具家电,小到牙膏牙刷,统统都是网购。小易说,网上商城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贝”,而且通过电脑页面就能“一览众山小”。网上购物不但方便还便宜,只要点击“立即购买”、“网上付款”、“填写送货地址”,几分钟的功夫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买下来,这对于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是省时省力又省钱,就像把大商场搬到了家里边一样。
    小易从小就爱美。十几岁时的一年夏天,邻居家的小姐妹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裙子,她问小姐妹是在哪儿买的,小姐妹很神气地告诉她,是爸爸出差从外地买回来的。小易嚷着也要妈妈买,妈妈记下了品牌和款式后,带着小易找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商场,就是没有找到小姐妹身上穿的那款,当时的小易因此哭了好几天。说到这些,小易顽皮且感慨地说,如果那个时候要是有现在的网络就好了,市面上找不到的东西就到网上商城找,网上商城找不到就在“百度”里发帖子让万千网友帮着找,只要有钱哪儿还有买不到的东西?
    现在的小易只要一有空就会打开电脑,到网上商城“溜达”,看到什么“好玩意”或是便宜划算的“宝贝”她就如获珍宝一样地买下,然后期待着签收“宝贝”的那一刻。

    记者感言:
    网络的出现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购物而言,本地找不到的东西,就到网上找。30年前,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20年前,购物不限量,但是有钱也没地方花;10年前,有的东西本地买不到还是要到外地买。现在,我们只有想不到的,却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了。


出国旅游 说走就走
本报记者 刘红娇

    “网上的朋友都在说,人生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所以趁着还年轻,有时间、有精力,多出去转转。”还很年轻的旅游爱好者刘博鸿很认真地计划着自己的旅游行程。他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两回。若遇到合适的机会,无论是找三两个朋友一起出行,还是报个价格合理的旅游团,都是雷打不动地走出去。
    说起自己的旅游经历,刘博鸿就会想到出境游。他说,很多人一提起出国,就认为那是件很困难的事——要带着一堆的证件到公安机关去办理护照,又要带着各种资料去办签证、填写各种申请表。其实现在可没那么繁琐,带着证件到政务大厅,几天护照就下来了。至于想跟团出国旅游的,那更省心,旅行社就会帮着游客把签证什么的给解决了。
    刘博鸿在旅游途中结识了很多的朋友,他发现如今旅游的人群有了很多的变化。原来是些中青年居多,现在老年游客的身影也多了起来。有一次跟团出境游,与刘博鸿同行的是一样来自辽源的老两口儿。在回程时他们说:“都说外国怎么怎么样好、怎么豪华、怎么有钱,到跟前儿一看,跟国内比也没啥太大不同。”
    据一位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我市有出境游意向的游客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游客的年龄也由开始的以中青年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各种年龄段都有。游客的出行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出国旅游的人大多是为出国而出国,只要去的国家很出名就好。而现在的人出国游玩,更多的会考虑自己去的国家和城市有什么特色,由原来的凑热闹变成了放松心情、体验不同国度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这也使得各旅行社的项目增加了很多,比如从韩国、日本、新马泰这种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团,和欧美、太平洋群岛等以人文为主的休闲团。总之,随着出境旅行的旅游客越来越多,目的地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记者感言:
    这些年旅游市场发生的变化,与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旅游目的地更多、办理手续更简单……普通人跨出国门看世界的脚步越来越轻盈,“全球化”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辽源的普通百姓来说,世界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小了。


小汽车不再是奢侈品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出行靠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打的士,到处处都能看到私家车在公路上穿行。从以往只注重汽车的实用性,到如今注重档次,小汽车俨然不再是奢侈品。
     以前想买车,手头没钱只能“望车兴叹”。如今,你要想买车,办个手续,交了首付,就可提车,实现做“有车一族”的梦想。
    记者从某知名汽车网站看到各种型号、各式品牌的汽车应有尽有,配置、排量介绍得一应俱全,5万元钱以下的小汽车近百种,便宜的小汽车2万元钱就可以买下来。
    现在,买汽车也不只是城市人的专利了。农民开私家车也不足为奇了。
    “东辽县集贤村3组村民闫宏旭都开上奥迪A6了。”
    “我是瓦匠。我们村离市里较远,骑摩托车夏天还可以,冬天天寒地冻的,一怕冷二怕摔。去年我买了一辆汽车。小车也不贵,半年的工钱就够了,出个远门啥的开着它也特方便。”这是记者在东丰县、东辽县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的村民们关于小汽车的话题。从过去交通工具不发达,偏远山村进城难,到如今去十里八乡有汽车,进城不再是难事儿,购买私家车对于农民来说,从过去想都不敢想,到如今买车不是啥难事儿。
    记者从市交管部门获悉,截至12月17日,2013年我市共新增车辆 15377台。可见,在我市小汽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

    记者感言:

    今天,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的出行工具。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汽车市场开放了,很多国外的汽车都进入中国的市场,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原本“高不可攀”的国外汽车品牌,如今也加入咱们百姓可选择的范围之内。



“全球化”走进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 李锋

    “全球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包括人、财、物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这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流动。例如,文化和思想。“全球化”乍一听闻好像是一个宏大而神秘的话题,殊不知,“全球化”已经悄然地走进百姓生活。
    诚然,从宏观的层面上说,“全球化”在过去的时间里对中国经济、体制、观念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但是,普通人与经济“全球化”互动的关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消费的层面来表现。“全球化”已经越来越能在中国百姓身边找到痕迹。

    现如今在我国,不管你生活在城市或是乡村,都毫不例外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出境游的人越来越多,出境游项目越来越丰富,办理出境手续更简单。不知不觉间,我们都已经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了。每个人不管对“全球化”如何理解,都在以不同形式支持和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面对“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人都应当正确对待,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把“全球化”当作国家发展的一个动力来源,当作一个城市提升发展层次的重要途径,当作个人提高生活水平的便利渠道。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