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黑车”为何难

本报记者 宋建立

“黑车”司机暴力抗法。 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为打击非法营运“黑车”,规范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市运管处稽查支队执法人员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然而,“黑车”现象却屡禁不止,如同韭菜般割了一茬又生一茬——

    “公交”太挤,打“的”嫌贵,私车买不起;价格便宜,能省则省,不省白不省;我市公交车营运时间较短,城、郊区线路连接不畅……而“黑车”恰恰满足了人们要求“廉价、迅速、便捷”的需要。
    打击“黑车”,维护营运市场秩序,毋庸置疑。我市多次组织打击“黑车”行动,虽有成效,但整治过后又会“死灰复燃”。
    一难:司机不承认,乘客不配合,打击“黑车”遭遇取证难
    “公共汽车上人太多,领个孩子挤都挤不上去。‘小三轮’挺方便的,人坐满了就走,还挺快的。这天寒地冻的,人家谋生也不容易,我可不掺和这事儿。”执法人员取证时,每天按点接送孙子的刘大娘不愿配合调查。
    “为了能及时查处‘黑车’,我们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对提供有效证据并配合取证的,一经查实奖励500元。但出于各种原因,‘黑车’查获后,乘客往往不愿出来作证,‘证据不足’只能放行。”运管执法人员无奈地说。
    对“黑车”司机无有效控制手段、处罚力度轻等一系列因素,使得“黑车”屡“打”不绝。
    市运管处在查处非法营运三轮摩托车过程中,有30位特殊群体人员驾驶三轮摩托车从事非法营运被查扣,他们“以身体残疾,生活困难”为由,要求给予照顾,有的甚至提出放车不罚款。鉴于他们的特殊情况,执法人员只能以教育为主,从轻处罚。
    “被逮着也就是罚点钱的事呗,几天就挣回来了。”由于处罚力度轻,“黑车”营运利润可观,从事“黑车”营运的司机李某对处罚并不在乎。
    市运管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正是由于“黑车”给这些“从业人员”带来相当大的利益,使得很多“黑车”司机多次被查处却屡教不改。
    二难:乘客观念没有转变,缺乏主动抵制“黑车”的意识, 使“黑车”现象“打”而不绝
    “坐‘黑车’有什么危害?”记者采访时,很多人都一脸茫然地反问记者。有许多市民还表示,在叫不到出租车的情况下,“黑车”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如果打车方便,大家肯定都愿意选择出租车,谁还会去坐‘黑车’呢?但是每到高峰期、交接班时间,打车难是众所周知的。节假日期间打车更是难上加难,要是搬个箱子、挪个重物时,出租车根本就不停。若碰上个雨雪天气,能坐着个‘黑车’都不易了。”家住银基花园的黄先生如是说。
    在我市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乡(镇)“黑车”非法营运现象严重,有的成片聚集,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乘客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前段时间,两辆“黑车”相撞,造成车内乘客重伤,乘客就医后却得不到相应的赔偿,只能自掏腰包为事故买单。
    黑车是社会的一颗“毒瘤”。拔去这颗“毒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交通运管部门表示,将继续保持对“黑车”的高压打击态势,严查非法载客行为。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出行乘坐正规客运车辆,将安全出行摆在首要位置,自觉远离“黑车”,并协助举报、打击“黑车”,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