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拍“电影” 居民当“明星”
本报记者 于芯

微电影《假日》的拍摄现场。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做梦都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过把‘明星’瘾。”在微电影《醒》中扮演主人公杜德壮母亲、今年70岁高龄的燕玉红老人欣喜地说,“这都是社区为俺老百姓办的好事呀!”
近日,新兴社区拍微电影的事儿,在社区居民中成了特大新闻。“俺们拍的电影啥时能播呀?”“演员们”嘴里天天念叨着这件事儿,社区的居民也盼着自编、自演、自拍的3部微电影早日上映。
为增近邻里间的亲情,使邻里之间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摩擦;多一份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沟通,少一些隔阂,今年年初,龙山区新兴社区开始着手筹划微电影,他们组织10个网格工作人员构思创作了10部剧本,经过几轮的筛选,挑选出《醒》、《圆梦》、《假日》3部以下岗工人创业、残疾孩子圆梦、孝敬父母为题材的微电影剧本。
“现在不是很流行微电影吗?社区早就有拍摄微电影的想法,想通过微电影把居民身边的故事和社区工作也记录下来,用平淡却贴近人心的题材,讲述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大事小情,真实还原生活常态,增近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新兴社区党工委书记、电影策划张立星对记者说。听说社区要拍电影,居民参与的热情极高,社区还专门举办了甄选演员活动,确定了30多名演员。
“不容易呀,我在‘微电影演员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太高兴了。”居民张大爷为能“抢”到一个角色,在参演中使出浑身解数,被选上后特别骄傲。为拍摄好微电影,社区居民人人出力,主动提供拍摄场地和演出道具。隆府嘉园东区8号楼的燕玉红老人将居住的房子都腾了出来。她说:“拍电影时,好多邻居都来围观,因为紧张,老是忘词,还挺不好意思的。”同燕玉红比起来,既是编剧又是群众演员的59岁网格员杨福华就显得轻松得多。他说:“能参与表演自己编的剧本,实现了我年轻时的演员梦。”
3部没有华丽场景、没有明星大腕的微电影,在辽源市新动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拍摄已经“杀青”,后期剪辑已完成,将在年底举行首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