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 看辽源“七十二变”

喜迎党的十九大 看辽源“七十二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充分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触摸到了发自内心的满满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小区等基层,用笔尖、镜头,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以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辽源日报》专刊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看辽源七十二变”专题报道。我们将用这些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大榛子成致富金疙瘩
本报记者 李及肃

 

    一袋袋榛子堆积如山。剥皮、摊铺、晾晒,个头均匀、饱满的大榛子渐变金黄,犹如一颗颗金疙瘩。初秋的东辽县乌龙山脚下,平安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在东辽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两千亩榛子基地忙得不可开交。此时的乌龙山,山峦叠翠、溪流潺潺,山水间不时传来劳动者的欢笑声。
    平安村1组村民高平告诉记者,自从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榛子基地扎根乌龙山,俺们村民才真正体会到啥叫靠山吃山。榛子基地用工时高峰达50余人,基地用人可平安村的贫困户和村民优先录用,村民一年能在榛子园干上六七个月的活儿,每月2600元工资。依托榛子园,村里的贫困户基本全部脱了贫。
    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今年,榛子又获大丰收,500亩榛子林采摘了5万余斤榛果,培育优质种苗10万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

 


“老字号”的常青秘笈
本报记者 汪 琳

 

    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不少传统实体企业急流勇退、另寻出路。而作为辽源服务行业“老字号”的联贸大厦,却在风风雨雨中走过28个年头。
    一路走来,能够斩断丛丛荆棘、不断在坚守中寻求蜕变,市联贸大厦副总经理姜淑杰说:“我们靠的是‘同样商品看质量、同样质量看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的发展理念。”
    联贸大厦通过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并集合多种品牌、类别、样式的商品,扩大经营规模,以周到的服务、优良的品质、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回头客”;作为“全国诚信示范单位”,联贸大厦将品牌信誉放在首位,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满意度列为重点。今年,除了对营业场进行装修改造外,还投入260万元钱购置供暖制冷空调,市联贸大厦总经理周星宇带领全体员工耗时2个多月,昼夜奋战,进行管网改造铺设。6月1日,市民享受到全新舒适的购物环境,商品销量也与日俱增。
    “走出巷子才能溢出酒香”。以联贸大厦为“缩影”的辽源现代服务业在创新求变之路上信心满满,朝着“盎然生机”阔步前行


云动力“东博”首秀智能制造成功逆袭
本报记者 王 茵

 

    9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当日,云动力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我市城市展位上展出的突破性专利设备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
    吉林省云动力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端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面向中国加工制造业实际需求自主研制的无动力夹紧器,属世界首创、直接填补了国内外百年来夹紧器行业的空白,产品性能指标完全达到甚至超过其他进口产品。
    2016年,公司成功入驻辽源,2017年5月生产线正式启动运行。投产当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秘书长陈慧仁表示,“云动力与吉煤辽矿牵手落户辽源,将为提升辽矿装备制造水平、为辽源经济转型发展增添不竭动力,成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集聚的强大引擎”。

 


骑行,代言健康与时尚
本报记者 刘 鹰 

 

    体育+旅游、体育+养生、体育+时尚运动、体育+文化……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依托体育项目提升生活质量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其中,作为交通工具的两轮自行车在经历了科技时代簇拥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体现时尚的风向标,成为现今强身健体、展现生活情趣的重要载体。
    资深骑友易兴家居欧派壁纸经营者周利无比感慨地说:“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自行车代表的是一段美好回忆,可以讲述出无数动人的时代故事。”如今,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概念的提升,更健康、更休闲、更便捷的骑行出行方式重归人们视野。上下班的高峰期、周末或节假日,都能经常看到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在路上穿梭,形成了一道道靓丽而富有时尚气息的风景线。


现代化小区提升居民生活品位
本报记者 李 锋

 

    现代化小区扮靓城市容颜、点亮居民生活环境。如今,老百姓追求的已不是“吃饱了、喝好了”的生活,更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随着城市的发展进步,我市的高档现代化小区越来越多,这让城市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记者在我市山语城小区看见小区里不但绿化好、设施齐全,而且实现了人车分流,小区居民在闲暇时刻在小区散步,不但优美的环境让人惬意,而且安全性也很高。小区居民刘朝霞告诉记者:“现在小区里景色挺美,我每天可以和大伙儿聚在楼下聊天,很舒心,和前几年我住的地方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掌上公交”掌握公交出行“大数据”
本报记者 田蓓蕾

 

    你是否因为不知公交站点而四处打听;你是否因为不知何时来车而焦急等待;你是否因坐错车、坐错站而误事儿心烦……如今,这些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公交e出行”而解决!
    “公交e出行”是一款公交信息查询手机软件,因为便捷,也被称为“掌上公交”,其具有查询、提醒服务等功能,包括查询和选择线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及各站点位置、车辆运行的位置、发车时间和车次、直达及换乘车辆路线、到站时间提醒等。只要在手机上安装此软件,即可对市内的公交信息了如指掌,自己就能做自己的公交向导。
    自9月初市公共汽车公司启动实施“公交e出行”以来,深受广大乘客的关注和好评。市民张小航说,“公交e出行”太方便实用了!每次坐公交车前,为了节省等车和乘坐时间,我都会进入“公交e出行”查询一下,输入要到达的站点,就会显示所有线路,想要乘坐哪条线路哪辆车,点击之后即可了解来车时间,还能设定到站提醒,并且还可提供换乘路线的规划。用了“掌上公交”后,我都成了公交小灵通啦!


黑土地“转”出艺术风
本报记者 张莹莹

 

    小秧歌、双玩艺、双条、边曲、小落子……近几年,辽源二人转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辽源这块黑土地。“中国二人转之乡”的金色美誉在辽源大地开花结果,带着乡土、乡情、乡音,走上了大众艺术舞台,绽放光彩,处处飘香。
    近几年,辽源“中国二人转之乡”的艺术魅力得以充分展示,我市艺术创作生产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就,二人转艺术也为更好地推动辽源艺术事业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不久前,全省首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在辽源展演的同时,也为辽源二人转艺术再次向世界抛出了名片。
    辽源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既不失田间地头的乡土味道,又紧跟时代潮流。在辽源,一场场精彩绝伦的二人转表演为辽源的家乡父老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艺术盛宴。辽源一代又一代剧作家和一部部优秀艺术作品脱颖而出,多次在国家、省级文艺汇演中创造佳绩。我市知名剧团、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单位也大力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艺术,努力为辽源文艺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交通监管智能化 市民出行很舒心
本报记者 刘 鹰

 

    固定电子警察、全景路面监控、超速执法监控、违法停车抓拍、移动巡视摄录……借助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建设,城市交通管理有效扩大了监控设备管控范围,为进一步规范路面行车秩序、重点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扩充数据信息研判、精准组织协同作战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提升市区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市交巡警支队在原有交通管控能力基础上,启用了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成立了缉查布控室,通过网上分析研判,为路面巡逻警力设卡堵截、查处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供精准数据和指挥。同时,通过对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中心城区交通信号灯在高峰、平峰、高峰的不同时段交通信号控制的联网协调控制,使部分主干道实现了信号灯绿波控制,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同时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节点的拥堵状况。有效提高了净化道路交通秩序能力,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电子商务发展快 快递小哥来见证
本报记者 王 超

 

    我市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自2013年电子商务园区成立,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熟,从小试牛刀到名声大噪。目前,全省10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我市就占2个,100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我市占9个。据了解,2016年线上销售额实现10.98亿元, 同比增长17%。这个过程,快递小哥矫忠超也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矫忠超告诉记者,2013年我市成立电子商务园区,2014年他和妻子承包了某快递的“七一”片区。起初,取件的多,发件的少;后来由于开网店经营辽源土特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每天的发货量也水涨船高。现在,除了聘用几个快递员送件,他和妻子每天都因为发货量大而忙得不亦乐乎。有个年轻的“大客户”和妻子分别经营着“网店”和“淘宝售后”,据说现在的年收入可达50万左右。
    记者在某电子商务平台上发现,“辽源棉袜”“辽源大米”“辽源鹿产品”“辽源麻辣面”等辽源特产都是热搜产品,并且销量可观。其中,辽源麻辣面甚至已经卖到18元钱一包。由此可见,辽源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一片大好。


脱贫有新招儿 农民领“老保儿”
本报记者 王 茵

 

    9月14日这天,东辽县金州乡福善村78岁的贫困户王广安和老伴儿张连英一起拿到了各自的退休工资卡。小小一张银行卡让老两口儿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儿,逢人便说:俺们退休了,有“老保儿”了,以后月月都有“进项”了!
    2016年,我市以“政府贴息贷款缴费、商业保险联保、整合政策资源、盘活社会资金”为基本模式,创新建立了低保标准提高一点儿、社保门槛降低一点儿、金融机构利率下浮一点儿、政府补贴一点儿、个人自筹一点儿、低保与社保并行、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同享的“五点双享两救助”扶贫保障机制。经过10个月的启动实施,这一扶贫良方已经让8000多名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
    用王广安的话说:“咱以后有工资,还有医疗救助,心里稳当多了,再不用拖累儿女,麻烦亲戚朋友,日子也过得踏实。”


健身成为当下时尚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李 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也越来越重视了,健身正成为当下时尚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健身方式不再是传统的跑步那么单调了。在青年人群中,由于场馆的建设和健康生活观念的深入人心,健身方式多种多样。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已经大众化,登山、游泳、跳舞、瑜伽、跆拳道、平板支撑等备受欢迎。现在,我们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通过手机APP、 微博微信等方式,获得最科学的健身信息。人们在健身时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盲目追求强度,而是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健康化。与此同时,一些因有共同爱好而组成的健身组织也越来越多了,大家相约健身,交流健身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分享经验。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健身之所以越来越受青睐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进步。


公园绿地随处有 大街小巷穿“花衣”
本报记者 王 超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环境不断提挡升级,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市民对这些城市变化更是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城市美化以及园林建设方面的大变化,市民们认为“可圈可点”。
    随着我市大力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建设、公园建设管理等工作,现在,我市景观带上有草坪、隔离带上有树苗;公园绿地随处有,大街小巷穿“花衣”。除了不断完善的龙山公园,还有向阳山公园、2016年升级改造的林苑公园等多个标准化生态公园,可供市民休闲憩息。升级改造后的林苑公园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因为,那里是可以运动健身、家庭游玩、观景赏花、拍摄婚纱写真以及摄影创作的现代标准化生态公园。从此,我们不必羡慕北京的什刹海公园,更不必向往深圳的红树林公园,因为我们自己家门口就有一应俱全的林苑公园。
    如果说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那么城市的环境建设就是城市外在的形象。我市现在就是既有底蕴内涵,又有外在形象的文化生态旅游城。


多功能靓丽垃圾箱“上岗”
本报记者 刘 鹰

 

    9月12日,市环卫处对市区主次干道破损、脱漆垃圾箱进行置换更新工作进入尾声,届时300余个新垃圾箱将“上岗”服务市民。
    为推动城市环境卫生有效开展,更好地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美化市容环境,市环卫处在今年为民服务实事工作中,以设置功能性一体化垃圾箱为重点,对人民大街、辽河大路、西宁大路、龙山大街、东吉大路等主要街路上残旧、破损及缺失的果皮箱进行了更换和添加。其中,新更换的垃圾箱不仅外观美观,其具备的温度、湿度、烟灰缸及垃圾分类箱等更适合群众使用的功能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市民李建野仔细查看了新设置在仙城大街人行道上的垃圾箱后说:“垃圾箱颜色靓丽,比之前的铁皮箱美观,上面的小物件功能实用又贴心。”


美丽庭院滋养百姓新生活
本报记者 于 芯

 

    如今,在寸土如金的城市里,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庭院绝对令人羡慕!整齐的白色围栏、统一造型的水泥外墙,或是铁艺或是木艺的栅栏……一些“老旧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庭院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辽源居民思想中显现。
    驻足市区各居民小区眺望,庭院内红色的玫瑰、紫色的月季、火红的美人蕉,粉色的绣球花……五彩缤纷,更有亭台、盆景、假山,精彩各异。小区内的鲜花烂漫、绿意葱茏,以往自家小菜园种植的茄子、辣椒、豆角、青瓜等蔬菜的“老习惯”也渐渐退了热度,如今庭院内的果树、花草替代了老传统,凝神聚气的主题庭院文化成为了当今时尚。“走进自家的庭院,拿起工具,浇浇花、修剪心爱的花草树木,做个快乐的花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每天出门看着高中低错落有致的植物,心情就是好。”家住隆基宝典的李阿姨高兴地说。
    环境美丽了,庭院美丽了,细细品味中,那迫不及待地从篱笆里、墙头间、栅栏缝隙处探出头来的花草或枝干,缠绕在篱笆、墙壁上的绿藤和爬山虎,将于不同场景、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小区潜移默化地连成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辽源庭院特色景观网,为人们打开一扇绿色生活的空间。


“家装”进入“私人定制”时代
本报记者 李艳红

 

    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家,每个人的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人群的扩充,消费习惯的变化,老百姓的“家装”风格也悄然发生着变革,越来越具个性化的“家装”让“私人定制”时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打破老套的“白墙红配”,田园风、中式风、欧美风、工业风、怀旧风、地中海风等独特的装修风格已走进万千家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打开互联网,各式装修风格图片应有尽有。
    走进家装市场,满眼的图片实物“勾引”着你的装修欲望,就看你怎么选择,如何“定制”?
    现如今,走进辽源千家万户你随处可以看到:头等舱按摩椅走进百姓家,各种多功能厅跻身上位。新房入驻,“私人定制”的健身房、音乐房、舞蹈房、桌球房、阳光房、花房鱼池已不再是新鲜事儿。如果想当“甩手掌柜”,现如今装饰公司的服务质量也会包你满意,设计图纸、选购材料等服务一条龙,你只要按期前来“验货”,就会看到一个自己设想中的“童话王国”。辽源的家居生活随着高科技及美好时代的到来,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回归礼仪的课堂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近几年,这一句句发人深省、感悟自省的句子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市大小幼儿园的操场上、课堂上。现如今,我市幼教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具有中华美德的传统故事搬进课堂,这不仅是要告诉孩子们什么中华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从中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真、善、美。
    在辽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不再是概念化的说辞,随着我市幼儿教育机构的日渐完善,很多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启蒙与益智。许多幼儿进入校正、补充的同时能更多认识熟悉身边朋友的言行举止,在这个模仿、认知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引导、启蒙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市很多幼儿园你可以看到,园区在传承经典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他们不仅将传统美德的故事编成歌曲、舞蹈,还会将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内容让孩子们分成角色的去演绎,使经典故事重现出来,也让孩子们从玩乐中感悟传统美德的真谛。
    同时,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第一批“二胎宝宝”很快就到入园年龄,幼儿数量增长以及家长对早幼教的越发重视,我市早幼教市场需求近几年持续旺盛,幼儿早期教育加盟行业也再次步入“黄金时代”,为孩子们取经充电已经步入时代的轨道。


东辽河变身“小清新”惹人爱
本报记者 赵 强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福寿宫南侧的东辽河景观带,阵阵秋风掠过,河面划出丝丝涟漪,与河岸上枝繁叶茂的花草形成一幅秀美的景观。沿岸不少市民正在悠闲地散着步。
    “河道和河岸完全干净了,两岸花草丛生,东辽河变了模样,有了一种‘小清新’的气质。从河边路过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天的心情都很舒畅。”家住利源小区的居民王翠萍没事儿的时候,就到河边去遛弯儿,看着眼前的东辽河景观带,她感叹不已,“过去,河水水质脏不说,河道内淤积严重,在河面上时不时还能看到塑料袋、塑料瓶等生活垃圾。”
    这样的“小清新”面孔,顿时让市民的幸福感“爆棚”,这与我市的积极努力分不开。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顺势而为,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总河长的领导小组,明确25条河流市级河长;针对污水设施建设落后、生活垃圾进入水体等8个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先后开展巡河清洁、河道小片荒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查处企业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同时,市水利局河道堤防管理站配备专业打捞、保洁人员10余人,并投入3万余元购进4艘保洁船只,用来打捞水草、清理河道垃圾和河面漂浮物,共清理河面漂浮垃圾4800余立方米,在河流环境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李及肃 刘  鹰 魏利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