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是一种责任担当

“最多跑一次”是一种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在浙江,“最多跑一次”,已成为关注度最高的改革关键词。“最多跑一次”,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个目标,更是越来越多群众和企业最切身的感受、“获得感”的来源。
    为了破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跑断腿、磨破嘴、甚至“一直在路上”的“办事难”,“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已在浙江全省推开。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领域综合窗口,都已设立并运行。预计到今年底,浙江“最多跑一次”事项将覆盖80%左右的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
    作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辽源,其“放管服”改革一直处在全省领先位置,带给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双重显现”,也是对外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但我们远远没有达到服务“最多跑一次”,服务距离“零公里”。探求浙江服务理念的成功实践,优化政府供给、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支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改革的“减法”“除法”,换取经济与社会活力的“加法”“乘法”。
    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必须要以学习推进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来焕发辽源新的发展生机。必须要把改革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百姓和企业,真真切切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必须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真正实现“一个窗”就能办成“一件事”。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保障,打通数据孤岛,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必须要科学合理整合机构、配置人员,切实激发活力,树立良好形象。必须要对企业和群众办事项目分类施策、全力推进,加快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行政服务体系。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党委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只有下决心打硬仗、啃硬骨头,逐件逐事抓实抓细改革事项,才能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