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 开启给力模式

本报记者 李艳红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今天,赡养老人成为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市本级现有常住人口47.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15%,达到7.2万人。目前,市本级拥有养老机构96家,床位3709张,收住老人2565人,远不能满足家庭和社会的养老需求。为有效解决当前老人数量快速增长、正规养老床位严重匮乏、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问题,我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探索社会化、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综合养老道路,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按照国家、省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和隋忠诚副省长到辽源调研时提出的“进一步规范包括养老业在内的社会福利事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养老服务战略,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仅今年市委书记吴兰就3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听取养老方面的汇报,并就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还分别从不同角度安排了养老方面的专题调研,形成了两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平台与服务机构建设,是发展养老服务的有力模式。为此,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积极建设可以辐射周边地区的高端养老机构。目前,两个超亿元的养老项目(大连美罗高端养老社区、东艺桃园福养老疗养院)已经落户辽源,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明年初可开工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和整合资源等方式,分批规划建设公办社会福利机构,不断改善公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市拉拉河福利院项目已报送国家发改委,市社会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西安区灯塔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已动工。龙山区、西安区还分别建设了社区养老示范中心项目,对中小型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进行探索。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规范管理等方式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预计今年末明年初,可新增许可登记的民办养老机构8家,新增养老床位1000余张。为保障养老机构的安全运营,我市集中开展了养老机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和消防演练活动,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提升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充分认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原则,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3年新建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使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24%,逐步扩大养老福利辐射面,促进社会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今年,我市与省援通科技有限公司和郑州鼎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沟通,拟在我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并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法,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载体,为有需求的社区老人提供公益性、福利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市社会福利院为实训基地,与市技师学院签订培训协议,针对全市养老护理员开展老年人营养护理、老年人常见病护理、危重病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岗位培训和职业培训,大力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目前已培训养老护理员165人,培训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55%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