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亲 今天你“网购”了么?

    “你今天‘网购’了吗?”如今的朋友、同学、同事见面后,都会问上这么一句,“网购”似乎成了时尚生活的一种代名词。小到服装、生活日用品,大到电器、家具等,由于“网购”价格相对低廉、可选品种齐全,因此,越来越多的市民很享受这种足不出户便可轻松购物的方式。“网购”横空出世,它方便、快捷、价廉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网购”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一定会赢得所有人的认可和信赖,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一定都是愉快的经历。
     在“双十二”来临之际,“网购”即将“引爆”。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网民的“网购”故事与大家分享,也提醒广大市民正确对待“网购”,理性购物。

    “双十二”“网购”  真的便宜吗?
    本报记者  王  超
    “双十二”对于喜欢“网购”的亲们来说,是继一个月前“双十一”过后的又一次“大买日”。“双十一”刚过几天,电商们就又开始使用各自的解数,在网站甚至现实中的各种媒体上大做“双十二”的折扣宣传。广告语仍然一个比一个“诱人”,让喜欢“网购”的达人们蠢蠢欲动,让平时不怎么“网购”的人都想“血拼”一把,可“双十一”、“双十二”期间,商家卖出的东西真的比平时便宜吗?真的比实体店内打折后的价格还便宜吗?
    21岁的市民小孙说:“不知道‘双十二’有多少人会去‘秒杀’,又有多少人能秒杀得到,我是没有那个能耐。我看到处的广告,随便进了一家网店,看了一下产品价格,也都没怎么便宜呀,为什么说的好像平时东西特别贵,就‘双十二’特便宜似的呢?好像买了这东西,我们就会捡多大便宜似的。这漫天的广告最后目的不还是要我们这些买家乖乖掏钱买单嘛。”
    25岁的市民小刘说:“其实很多商品都是商家把价格提高后再作折扣,看着页面上显示的原价和折后价是‘天壤之别’,殊不知,最后的实际价格有可能还比平时稍微高一点儿呢,有时候甚至还不如商场实体店打折便宜。至于到底能不能真正买到划算的东西,真正省下钱,这就要看你平时对产品的了解度和对市场行情的掌握了。”
    在网络公司上班的30岁“网购达人”闫女士说:“我家大到家具、家电,小到锅碗瓢盆都是我的网购战利品。对于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双十二’购物狂潮,我更是不会错过。但去年‘双十一’时, 我就‘上了当’。我以5折后375元的价格抢购了一件很喜欢的品牌新款大衣,当购物网站上显示支付成功的那一刻,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把熟睡的老公都吓了一跳。满心欢喜地等了半个月,终于收到了宝贝。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服跟朋友一起逛街臭美去了。结果,在逛这家品牌大衣的实体店时,我竟然发现同款一模一样的大衣在实体店内打4折之后是300块钱,比我网上抢购的还便宜75块钱。费时费力抢来的品牌大衣竟比实体店还贵,从那以后,我对网络购物的折扣活动不再那么深信不疑,购买时也理智多了。”

    “双十二”帮你“代买”
    本报记者  于  芯
    随着网络购物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方式,网络购物也不断推出促销的“噱头”吸引消费者。“双十二”——一场24小时的“网购”盛会,很快就会将网络消费推向高潮。
    已有5年丰富“网购”经验的网络“达人”吴红斌深有感触地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我再也不用到拥挤的超市或商场选购所需要的物品了,只要在家点击鼠标即可获得所需的一切商品,一天逛几十家大型购物商场再也不是天方夜谭。”“双十二”的到来,不仅再次刺激着像吴红斌这样的网络消费者,还带动了“代买”网络消费者。
    吴宏斌说:“从进入12月,我每天都能接到朋友打来‘代买’的电话。身边很多朋友工作忙没时间,还有的家中有上学的孩子,怕影响孩子学习不敢上网。这些朋友对网络上推出促销的‘噱头’没有‘免疫力’,看到相中的商品直接把网址就给我发过来。有的直接把要买的东西告诉我,让我在‘双十二’的时候‘下手’。我成‘代买员’了,这边让帮买套化妆品,那边让我帮买件衣服,就连不会上网的母亲也让我上网淘一下便宜货。”

    “网购”的东西  你满意吗?
    本报记者  王  超
    你为什么要网上购物?可能答案很多,但最主要原因多半都会回答——因为“便宜”。有着多年“网购”经历的“购物达人”小王打趣道:“‘网购’有风险,花钱需谨慎。”成百上千种商品在网上只需要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就能轻松浏览,而且网上的商品只能用文字和图片来了解。文字都是电商们自卖自夸的宣传语言,图片都是专业摄影师拍摄后经过后期美化过的。再者,一些看着很好的东西,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
    市民李女士近日在网上成功购买了两件衣服,收到货后喜出望外。她给老公买了一件XX牌男士夹克,为自己买了一件XXX牌打底衫。这两件衣服是他在同一天逛“淘宝”时发现的。男士夹克是商场专柜原价2000多元打过4折的,当天网上是打1折。她自己那件打底衫虽然没便宜太多,但是是刚上市不久的新款,也正是她一直想拥有的款式。收到实物后确定,她买的非常成功,男士的夹克老公穿着既合身又气派,打底衫也是物有所值。
    不太“精通”“网购”的小齐说,“网购”看着简单,实际却是自有“奥妙”。我不太会上网挑东西,以前为了跟“时髦”自己也学着在网上买过两次东西,等收到包裹看见实物后却跟图片天差地别。我很羡慕那些经常在网上购物而且总能买到经济又实惠“宝贝”的“网购达人”。后来,干脆我想买什么就找身边有“网购”经验的朋友帮忙买,然后我把现金给她。人家帮我买的,收到后总能让我觉得很“赞”,经济实惠又美观。朋友告诉我,“网购”是需要多总结和摸索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购物的同时,更是在其中寻求挑选比价、血拼最终买到称心如意商品后的那种成就感!

    实体店铺沦为“网购试衣间”
    本报记者  于  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购一族”,各式各样的职业代购人也悄然出现,而这种“曲线购物方式”的扩展,让人们的消费理念受到了冲击。同时,实体店铺成为了众多“网购”消费者的免费“试衣间”。
    为给“双十二”购物做准备,时尚达人李莉和张含先后踏察了银座购物中心、百乐地下购物、集贸、联贸、欧亚商场等大中小型商场,并根据自己喜好,早早就瞄准购买目标进行了市场调查和试穿、试用。李莉说:“虽然和以往到商场购物一样要走很多路,去很多商场,进很多店铺,但是这已经成为一种策略,只要做足购物功课,将实体店铺与‘网购’有机结合,一次‘网购’少则少花几十元,多则省个百八十元不成问题。”?为了更准确地购买到合适的商品,在逛商场时,张含总是会将手机开在拍照档上。她说:“大多时候购买的物品是名牌服装,但是大型商场、品牌店的价格让人高不可攀,为了省钱,每次遇到合身的衣服时,都会随手拍下货号,以便‘网购’更准确。”


    “网购”已非少年狂  爷爷奶奶也很“潮”
    本报记者  张莹莹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不言而喻。网络购物,已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时尚,在中老年人当中那是“相当地”盛行,老年“网购”已成为一大亮点。
    这不,“双十一”的“暴风”刚刚刮过,随着“双十二”的到来,“网购”又成为时尚话题。近日,记者在购物网站上看到,为了让老年人实现购物便捷,迎合老年人的时尚和追风热潮,很多购物网站开设了很多适应中老年的“网购商店”。俗话说:“有市场就有商机。”这些“网购商店”专门针对中老年人,其中有很多适合父母辈的新奇特商品、生活日用品、衣物鞋帽等。
    现在的中老年人也在通过网络追赶着潮流的步伐。据记者了解,相对中年人来说,老年人更爱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和家具。其实,和一线城市相比,我市的爷爷、奶奶们还不够“潮”,其主要原因是部分老年人缺少电脑操作知识,多数老年人都是让子女帮着开网页,相中什么再找子女帮忙代购。所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是通过子女来间接“网购”。
    隆基新城7号楼2单元住户的周君一老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然经常自己上购物网站,但没有注册,也不会支付,如果有看中的商品,就找自己的女儿代买。和周老伯相比,家住辽河半岛10号楼1单元的李桂琴老人显得时尚多了,自去年搬进新家,李桂琴就买了一台新电脑,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操作,李阿姨不仅能自己上网拼音打字,就连支付、退换货等流程都熟练有余。在小区内散步,有人夸李阿姨的衣服好看时,她总不忘唠上一句“俺自己在网上买的”,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网购”  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报记者  李  锋
    现在,“网购”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必选消费方式,“网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会“网购”或是对“网购不感冒”,这可能会被很多人嘲笑,会被认为已经“out”了。
    事实上,人们消费选不选择“网购”,就像是人们选择朋友或爱人一样,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在“网购”日益流行火爆的当下,很多人,包括年轻人,依然对“网购”不那么“感冒”,依然不会为了跟风赶时髦去假惺惺地高喊“网购我爱你”来标榜自己时尚的品位。
    今年24岁的市民王志勤,虽然也很时尚前卫,但是,他却对“网购”没有多少热情。他说:“我对‘网购’不太感兴趣,我自己几乎不去网上商店逛,我不会网上付款,这让人听起来不可思议。我不是笨学不会‘网购’,而是我确实不关注这个。”其实,和王志勤一样不爱“网购”的人真的不少,他们对“网购”敬而远之。
    谈起为啥会对大多数人认为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便宜的“网购”态度冷淡的原因,王志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很多商品被过度宣传,质量和性能被过大的夸大,买商品还是去实体店比较放心、比较踏实。去实体店买东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发现问题后和商家沟通很方便,很容易解决问题。
    此外,王志勤还认为现在“网购”很多东西还有待完善、有待优化和发展。不过他还表示,他目前确实不热衷“网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购”各环节更加成熟后,他可能也会爱上“网购”的。

    “网购”要有节制
    本报记者  咸凯慧
    王平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今年刚回辽源工作,在一家企业当文秘。工作不忙的时候,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网购”。
    说起“网购”,她已经有三四年的“功力”了。在网上怎么买东西,怎么辨别东西的好坏,怎么和卖家砍价,她都有一套自己的套路。
    她在网上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拖鞋、别针、点心模具、各式各样的回形针、面膜、按摩器等,连自己家宠物小狗的衣服都是她在网上买的。王平平说:“我的‘网购旅途’是几年前大学同学帮我开启的。偶然的一次,同学看到我刚在商场买的衣服,说了一句‘你怎么买得这么贵,网上可便宜多了’,就是这句话开启了我的‘网购之路’。刚开始,我发现网上的东西确实比商场里的便宜很多,我能用很少的钱买到很多东西。于是,我越买越多,用上用不上的东西我都买,每个月大部分工资都用在‘网购’上了。后来,我发现自己有点控制不了自己在网上购物,我什么东西都不想在家里这边买,我变的不爱逛街,不爱运动,每天都坐在电脑前浏览商品。周末的时候,陪妈妈逛街时,她一旦有相中的东西要买,我都会说‘多贵啊,网上买吧’。我都觉得我‘网购’成病了,我以后一定得节制一些,这一个月工资基本都花在了‘网购’上,在网上刷卡就好像用的不是自己钱似的。”
    情况确实如此,现在的很多人,总是觉得网上购物要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一有时间就会在网上“淘宝”,也不管这东西买回来能不能用上,先“秒”了再说。这就造成大量的商品买回来的“命运”是堆在墙角下、压在箱子底,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在“网购”上面。前一段时间,看新闻,不少是由于“网购”花了太多钱夫妻俩儿闹矛盾的,想想这多不值得啊。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