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清新”成为文明祭祀的“主色调”

让“小清新”成为文明祭祀的“主色调”
本报记者 汪琳

 

    七夕过后是中元。以往人们秉承老一辈的民间传统,以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来寄托哀思的方式,随着全市连续四年强力开展“禁烧”活动,在制度条例上“立规矩”、坚决执行“禁烧令”,在监督举措上“设天眼”、加大巡察监管力度,在意识宣传上“清障碍”,不断进行引导劝阻、开展环保知识普及工作,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发生转变,选择文明祭祀方式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不乏一些人心存侥幸、难弃陋习,趁深夜无人期间偷偷到十字路口焚烧祭祀,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给交通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火种”。
    中元节毕竟是寄托哀思的一个特殊日子,“一刀切”、彻底中断祭祀习俗是很困难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在传统习俗与环境治理之间寻求平衡点,避免种种祸端又赋予更多的人情色彩?这就需要我们用更加文明的方式去祭祀。比如,到亲人墓前送上一束鲜花、撰写一篇祷告长文以表悼念、到指定的焚烧场所祭奠故人等。相关部门也要打好提前量,让市民逐渐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公民责任意识,从被动变主动,选择文明的祭祀方式,并根据市民对文明祭祀的需求,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提供更方便的追思祭祀地点和更多环保焚烧设施。
    文明是一阵清风,能吹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中元节临近,让这股清风吹遍辽源,我们迎来的将是期盼已久的宜居“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