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源头”活水来

护好“源头”活水来
——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见闻
本报记者 李志民

 

    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坐落在东辽县辽河源镇,距辽源市区31公里。这里地处东辽河源头、长白山余脉,全境420平方公里,有近4.3万人口。2015年1月,被农业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年11月,中德农业正式确定在这里建设“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2016年,辽河源镇因此项目又被列为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之一。也同时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
    生态至上、规划引领: 东辽河源头现生机
    仲夏时节,记者再一次来到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站在东辽河水库的大坝上放眼看去,千亩稻田划分有序,郁郁葱葱。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站别具一格,像哨兵一样全天候服务。红顶鸭舍排列在田埂之上,稻田鸭不停地在田间游来游去。走进稻田地里,偶尔可见“小雪金秋泥鳅”、 稻田蟹等。在这里,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有机种植、有机放养和生态、环保,利于健康。据现场的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这是东艺集团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1000亩高标准农田,采用方条田建设模式,每块方条田面积7亩至20亩,适合机械化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采用日本建设标准,由日本水稻专家稻叶优慈规划、设计和指导,具有三大优点:一是采用暗渠排放,保证田块之间排水不交叉、灌溉用水不重复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在病虫害发生时,田块间不交叉感染。二是先进的排灌系统确定水位后,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实现田块内水位自动调节,节约人工管理成本,增加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预防强降雨天气引发的内涝和少雨天气引发的干旱问题,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三是自然压力给水,不需要消耗人工能源。这些先进的设计,从节水节能,到节本增效,乃至预防和减少农业自然灾害方面,都彰显出卓越的性能。
    很难想象,过去无人问津的辽河源镇,如今示范区已接受国家农业部、省市领导、各级部门的视察30多次,接待德国专家、兄弟市县、合作意向方考察参观100多次。东辽河源头正在以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向人们展示她的生机和活力。
    痛定思痛、护好源头:创建东辽河源头的生态文明
    东辽河发源于东辽县辽河源镇小寒葱顶子山,流经辽河源镇全域,汇入杨木水库。东辽河上游的杨木水库是辽源市的水源地,这里水质的好坏,关乎着近百万市民的饮水安全、身体健康。辽河源镇更是维系杨木水库水质安全的关键点。多年来,市、县的几届领导为保护东辽河源头、维护东辽河水安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由于我们对东辽河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在生产生活中无序过度开发等多种因素,东辽河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东辽河水污染严重,“东辽河之痛”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东辽河污染情况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一个以东辽河源头综合治理为主,以“生态至上、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示范带动”为宗旨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始建设。农业部农业工程设计院和中德中心共同规划设计示范区总体规划。规划以有机环保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主线、以观光农业为特色,立足现有基础不断加以完善。围绕5000亩高标准水田,打造精品水稻湿地公园;围绕7500亩饲料草种植,打造农牧循环区;围绕3000亩食用菌基地建设,实现秸秆转化新途径;围绕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探索丘陵地带生态保护渠道;围绕60公里花海长廊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21个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新农村环境质量;围绕生态小镇建设,增强承载辐射能力;围绕5000亩牡丹园建设,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围绕23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提升园区知名度。
    对于示范区建设,市环保局主要领导说:“在东辽河源头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意义重大。通过有机食品种植基地项目,用生态治水的理念最终解决东辽河源头杨木水库上游农业面污染问题,改善整个示范区内的生态环境,确保杨木水库水质有改善。”辽河源镇相关领导说,在示范区建设中,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化生产,打造有机水稻、绿色果蔬、经济林、特色牧草、食用菌等五大板块,建设东北最大的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彻底改变以农药化肥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效益、生态效益和农民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示范区内农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统筹协调、特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充满活力
    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来之不易,也备受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谋划、专业规划,统筹协调、特色发展。
    为了示范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组织86个部门对水库上游各村环境进行包保,并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示范区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建立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推进示范区项目顺利实施,东辽县政府制订完成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并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制度,组建惠普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示范区建设。据示范区建设负责人介绍,2017年示范区投入资金将超过5亿元。
    出台政策扶持,全面支持示范区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东辽县整合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大示范区建设。县政府设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对示范区内结构调整种植者给予补贴,对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三条河流域的耕地全部进行了流转。同时,县委、县政府还调整了辽河源镇的行政区划,将东辽河上游原属于安石镇的两个村调整到辽河源镇,实现了全流域统一管理。
    开展定向招商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园区招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在2016年引入8家农业企业的基础上,2017年新增入园企业有北京翠湖园、云天化、北塔集团、梅香曲酒业4家企业和中科院、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市中医院4家科研机构。其中,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拟在示范区建设东辽县现代生态农业实验站,每年将投入400至50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实验站运行费用,并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实验基地建设,4公顷用于科研基地建设,他们准备打造全国性示范和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在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示范区已整合1.7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正在实施路网、渠网、田网、林网、河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吉林省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是市委、市政府和东辽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置、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才有了我们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开发的契机。我们以土壤改良为目的,严格按照高标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来打造,让土地最大化吸收营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年来,示范区引入各类资金5亿元,流转土地6.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实现结构调整11.5万亩。示范区内过去采用传统耕种模式,年化肥使用量3000多吨、农药25吨。现在通过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采用有机种植方式,杜绝了化肥、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提升了土壤肥力,保护了环境。示范区带动了周边1.3万多农户参与,有6500多人进入园区生产,加入示范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左右。有科研部门和社会资本的进入,有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的积极入园,新型经营主体在示范区内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东辽县相关领导说,2017年是示范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坚持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为总抓手,突出发展特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特色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特色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向着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把辽河源镇建设成为全国特色小镇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