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容环境与管理:付出汗水和智慧 收获精彩与美丽
本报记者 王茵
拆违禁违有实效
为有效打击和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市容环境管理局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全市拆违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监管职责,详细部署拆违重点任务。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规划执法和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累计受理群众来信来电举报案件215件,为拆违禁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共拆除湿地公园项目规划区、南部新城项目规划区、高速公路出口、一环路和绕城公路两侧、计划拆迁征收区域的违法建设714户、52196平方米。其中,经规划执法耐心劝导,自行拆除违法建设476户、31608平方米,既达到了拆违禁违的工作效果、遏制了违法建设增长势头,又减少了社会矛盾,确保了和谐稳定。据统计,自市综合执法办成立以来,全市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064户、85488平方米,拆违数量为以往数年之总和,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为新区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市容市貌大改观
在市容市貌整治过程中,市容环境管理局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季节性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行动中,对中心城区街路乱倒垃圾、私搭乱建、占道经商、祭祀烧纸、私改门脸和牌匾、沿街废品收购站、运输车带泥上路、无苫盖运输和路边“野广告”进行集中治理,消除易反复、市民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违规现象。先后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车辆2000余台(次),清理占道经商和施工占道,拆除违规设置牌匾,清洗乱贴小广告。同时开展了针对露天烧烤大排档和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行动,查扣并处罚违规经营业主56户,教育整改违章运输渣土车辆260余台(次)。对未经审批和审批超期的户外广告进行集中清理,依法拆除或重新审批户外广告110处。其中,亮化、美化12处。
环卫工作上台阶
为确保城市整洁,环卫处对承担的395万平方米清扫保洁面积,主次街道已实现12小时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在全天候保洁的同时,环卫处还圆满完成了2012年冬季以来40多场、82万平方米的主次干路、广场桥梁的清雪任务。截至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设完成,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待启动资金到位后,即可投入试运行。按照国家级卫生城创建要求,全市26座垃圾中转站全部达标运行,在市区居民小区新增700个生活垃圾收集箱。在市政府关心支持下,环卫职工待遇有了进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信息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依托现有的应急监控指挥中心,2013年3月,市综合执法办牵头负责构建数字化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按照“专业化、精细化、全覆盖”的原则,确定了全市城市管理6大类99小类部件和6大类119小类事件,并按类别进行了编码,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通过协调各区政府及社区,落实了60名城管监督员。积极协调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公用局等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指挥中心子平台等配套系统建设。起草制定并完善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责任单位职能细化分解表》、《辽源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多项制度,为建立“覆盖全面、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指挥中心共受理案件640件,有效派遣率达93%,案件处理率达90%以上。
维护稳定经常化
在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同时,市容环境管理局高度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努力化解城市管理和特殊群体生存之间的矛盾。围绕建立高效、务实、勤政、廉洁的城管执法队伍,相继制定出台了市综合执法办“纪律规定”、“车辆管理规定”等工作制度,多次下发“文明执法、安全驾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方面的文件通知。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中,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突发事件充分考虑,拆违行动中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暴力抗法事件。此外,对群众信访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对重点问题实行领导包保,受理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6件,办结36件;办理相关领导批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7件,办结25件,因政策性原因有两件不能办理的已向有关人员作出书面答复;办理“市民心声”网上投拆140件,回复率和办结率达100%。
强化责任制度化
通过理顺与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执法关系,市容环境管理局积极实践摸索执法工作经验,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强化管理责任。一是在市容管理方面建立了“错时工作制和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细化每个大队、中队及每名执法队员的管理职责和范围,将执法人员按照网格进驻管理。分早、中、晚3个重要时间段,采取流动巡查与定点看守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专人包干管理。实现了“上岗全天候、执法全覆盖”的管理目标。二是在规划执法方面形成“市区联动、联合执法、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各区政府和住建、国土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违法建设的巡查监管,对需要采取强制依法拆违或集中拆违的,市容环境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统一行动,有效打击和遏制违法建设行为。
结合实际保民生
在不影响整体市容环境的情况下,市容环境管理局充分考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弱势群众的生存需要,新增银基西胡同、盛世花园两处季节性露天市场,在民康路早市、六条早市划定专门区域作为季节性自产菜销售网点,一律免收摊位费;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绿化广场等处新建水洗公厕3座、旱厕1座,改建水洗公厕2座,环卫处管理的水洗公厕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多次开展“城市管理全民参与,美好家园共同创建”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协调新闻媒体在电视和报纸上设置专栏和专刊,组成宣传车队在中心城区定期巡回宣传,向广大市民和商户发放“公开信”和“倡议书”,在长寿街南段等重点路段设立综合执法大型公益广告,公布违法举报和执法监督电话,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主动监督城市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