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老去,请多包容

我已老去,请多包容

 

    时光,就如同江河永远不会逆流一样——人们老去,同样是任何人也无法逃避的现实。谁不愿长生不老、永葆青春?但无论有多么的不愿,我们每个人也终将由健康强壮变得垂垂老矣。
    当青春光滑的面庞爬满岁月的褶皱、原本充沛的精力变得难以坚持、挺拔的身躯也开始弯曲……再也迈不出矫健的步伐、再也不能将重担轻松抗在肩膀再也不能将美丽的世界清晰映入眼中,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你已老去。
    老去,是多么让人不甘又无奈的一件事,意味着由社会的建设者向围观者的身份转变,并开始追不上这个飞速发展前进着的社会,未来也终将会被遗留在某一个时间的节点。
    “我已老去”,这是一个终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现实。前不久央视有一则新闻:上门女婿在妻子离世后经常对年迈的岳母拳脚相加,被邻居制止并报警后,被打伤的老岳母却充满哀伤和无奈地呢喃着:“不怪他,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看着那些年迈的身躯夹杂在年轻健康的身影中,让人充满了辛酸和感叹。面对已经老去的他们,终将老去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理解他们的不易、包容他们的不便,给老人们多一些空间和体贴。毕竟,谁都会有老去的一天。


    人老胃口差,请孩子们多担待

    “人一老,胃口就不好。有时儿媳做了一桌菜,结果吃不了几口,自己会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范大娘今年80多岁了,因为身体的原因,食欲一直不好,每次看着儿媳费心给自己做的饭都剩下了,她总是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老年人肠胃功能差,要吃一些绵软好吸收的食物。老人无论外出还是在家进食,都要注意饮食健康和一些禁忌食品。有时这会让很多人觉得老人吃东西“事儿太多”,尤其是在外面的饭店吃饭时,他们也会向店家提出些“额外”的要求。在市区一家比较火爆的小吃店做服务员的小影谈起来店里吃饭的年老顾客有什么不同时,她笑着说道:“以前挺烦老人来店里吃饭的,我们一天这么忙了,想吃啥就痛快点呗,非得挨个菜问来问去的。好不容易点好的菜,又会说这个别放、那个不要的,有时候真不想跟后厨重复顾客说的那些话。直到有一回,自己犯胃病,中医特意嘱咐我,不能吃辣、不能吃凉。那时候才发现,好多平时爱吃的菜里面都会有辛辣的东西,不小心吃了带辣的菜后,胃里翻腾得那个难受啊,那时才知道肠胃不好是个什么滋味。打那之后,我对点菜时爱提‘条件’的老人便会很认真地记下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再嫌他们烦了。到后厨传菜的时候,也会特意告诉他们是老人点的,做得软一点。”饭店服务员小影用自己切身的胃痛经历理解了老人饮食上的特殊需求,也用自己的行动为老人们付出自己的关爱。
    但老人的饮食健康并不是一两顿饭,而是适合自身的、更加营养科学的饮食结构。很多儿女感觉对老人孝顺就是买好吃的、或是广告宣传的营养品、保健品,事实上,很多营养保健品并不适合自家老人食用。我市一家知名的健康服务机构负责人曾表示,很多老人在身体健康检查后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老人都有营养不良、便秘、高血压等症状,这是由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而什么该吃、什么能吃,这需要更加专业的健康知识储备,希望家有老人的家庭在老人的饮食上多下功夫,不要让老人们只能干看着一桌子的美食,却难以入口。


    唠叨又固执,请大家多理解

    “人老了就认死理,谁说也不听,而且还会变得很爱唠叨,翻来覆去地说着同样的事。但无论怎样,都是因为关心你。”即将退休的李静谈起家里的老人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李静的父母是各种健康讲座的忠实听众,也是各个健康体验馆里的常客,还经常会往家里带一些健康保健品和所谓的健身仪器。尽量全家人都劝两位老人不要轻信这些所谓的健康宣传,但老人们还是隔三差五地给往家里带回各种健康产品。李静的大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李静的母亲便给她整个红外线治疗仪;李静的丈夫睡眠不好,母亲便给买了好几罐的泡脚助眠药包……李静笑说,这些钱虽然花得有些冤枉,但想到平时也没多少时间陪老人,老人到了健康体验馆,还有好多人陪他们说话,就当是花钱找人陪聊吧。父母花钱买个高兴,自己就乖乖地享受着他们的好意吧。她说,自己将来老了说不定也会这样。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受骗的老人大多都是家人出事、子女着急用钱,无论旁边的亲友、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是警察现身说教,都改变不了他们一心汇款的想法。我们可以说骗子可恶,也可以感叹老人好骗,但都否定不了老人那颗关爱家人、关心孩子的心。


    人老眼花,办业务请别嫌他们慢

    “银行等很多窗口部门遇到老人办理业务时,总会要慢上很多。尤其到了‘劳保’开工资的时候,银行柜台前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那是老人们等着取工资,这种情况,业务就会办理比较慢。一般情况,我们会在开工资的时候安排专人守在自动取款机前辅助他们取款。”吉林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边为来办业务的老人做引导,一边这样跟记者描述着老人们办业务时的情况。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老人们眼神不好,填写单子时,就会特别的慢。他们的理解能力也相对差些,需要非常仔细地一处处告诉他们该怎么填写。如果遇到办业务的人比较少的时候还好,人多的时候后面排队的人难免会有些心浮气躁的表现。但现在的人素质普遍比较高,遇到老人在前面慢慢地填写、或是问来问去总是办不完的时候,都会比较耐心地等待,当然也曾发生过比较尴尬的事情。比如,一位老人在某银行办理业务填写汇款单时,完全按照柜台上的汇款单样本填写,尤其是在汇款人的名字处写的就是“某某某”。这张汇款单当时让柜台里的几位小姑娘围在一起看了好半天,一边互相传看,一边笑个不停。看着柜台外一脸尴尬的老人,他立即上前要求帮助老人填写。事后,虽然老人一个劲儿地跟他说谢谢,但他的心里总觉得特别难受,谁没老的时候,实在不能这样笑话人啊。


    老人学啥慢,请别嫌烦

    “年纪大的人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差,学啥总学不会。如果问得多了,请别嫌烦,耐心点再告诉他们一遍就是了。”即将大学毕业的乔新雨远离家乡已经快四年了,远在外地的她与家里人沟通的方式就是智能电话和网络。乔新雨的奶奶今年快八十了,因为腿脚不好,老人经常要独自留在家里,每次乔新雨打电话回家,老人总会高兴地聊上许久。
    自从有了微信,老人爱上了这种和大孙女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但智能手机老人还不太会用,更别说是用微信和孙女视频了。刚开始时,乔新雨的父亲教了老人好几次,但即便是简单的滑动开锁和接打电话,老人都没能学会。后来,教的人和学的人都不耐烦了。乔新雨听了父亲和奶奶的抱怨后笑了起来,这让她想起自己当初教父亲玩电脑时的情景,父亲也是一遍遍地学了好久,并且还要按照她写下的操作步骤才行,不过现在也能玩得很溜了。
    乔新雨利用假期回来教奶奶用微信,把冗长的操作变成最简易的傻瓜模式,每天只教给奶奶如何接电话、如何接微信视频。在她的耐心和奶奶想每天都能和孙女视频的动力下,奶奶终于可以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与孙女微信视频了。
    乔新雨表示,和老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而且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老人的心都很敏感,情绪变化也很快,如果教的人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老人就会很厌学,自然什么也学不会了。现在有这么多高科技的设备,如果不能让老人也享受到这些高科技带来的方便,反而让高科技成了老人们的不便,那就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个人卫生不易做,请多包涵

    “有的老人身上难免会有股‘老人味儿’,有的是因为生病吃药,有的是因为身体不便没法做好个人卫生。遇到这种情况,至少我们不要掩起口鼻远远地躲开,那样实在太伤人了。”北寿小区的刘娟家楼下就是一家私人养老院,每到养老院做清洁的时候,她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怪味”。 刘娟知道这是养老院的服务人员在清洗老人们的被褥和衣服,而且也知道即便这些被褥和衣服是一月一清洗,但仍然会有奇怪的味道。即使刘娟觉得这家养老院的卫生还是不够合格,但她每次经过养老院时,院子里的老人们会坐在那里看着行人往来,能做的也是尽量脸上不要表露什么,她不想让老人们觉得自己在嫌弃他们身上的味道。
    对自己家老人、已近古稀的母亲,刘娟当然选择勤快地多洗多换。常给老人换衣物,老人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她就在家里安装了热水器,每个月至少一到两次的全身擦洗。老人吃完东西一定要漱口,这样不仅保持口腔清洁,还能保护她为数不多的牙齿。刘娟说,母亲自尊心非常强,平时如果回话慢了都会觉得你不待见她了,更何况如果表示出嫌弃的意思,那她一定会非常难过,说自己人老讨人嫌了。


    腿脚不好反应慢,请别催促他们

    年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腿脚不灵便。上公交车,人多赶时间时难免会有推推挤挤,而老人上车,最怕的也就是推挤。“乘客在车上还知道给老人让座,但在上车时也不妨多等等老人,再赶的时间也不差这几秒。”公交司机乔志开了有十来年的公交车,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搭乘公交车的老人,看着他们吃力上车的身影,他总是忍不住想扶上一把。
    “谁家没有老人啊。”这是很多人都会发出的感叹,生活中,老人乘坐公交车也会有人让座,看到老人过马路也会帮着留意两边的车辆。但在网络过度炒作老人摔倒讹路人的极偶然事件后,看到老人摔倒了又不敢去扶一把。老年人骨质疏松、身体协调能力变差,应急反应也比年轻人慢,轻轻一摔都可能伤及骨骼和内脏。摔伤是老年人群发生率最高、最容易致命的事故。老人在家里自然有儿女照看,但当他们上街时,步行和搭乘公交车是最常见的出行模式。如果在乘坐公交车时,发现排在自己前面的老人上车的速度太慢了,请不要催促、不要着急,让他们走稳每一步。因为看到他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感觉如同当初刚刚学步的我们一般,随时都有可能跌倒。只不过我们年幼时跌倒了会有父母看护,而老人如果跌倒了,则有可能再也站不起来……


    精神头儿不足,请多体贴

    “精力不再充沛,是人变老后的明显表现,年纪大的人就得自己多注意,不能再当年轻人使唤了。”开私人诊所的杨大夫这样告诫来看病的老人,不要再光顾着帮儿女照顾孙子了,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儿女已经成家立业了,当父母的帮忙是情份,不帮是本份,不要什么都为了下一代活了。
    很多老人在退休后的生活都是围着子女转,帮他们看孩子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年轻人上班没时间,老人要从孩子未出生前就跟着开始忙活。从照顾孕妇、侍候月子,到帮着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实习班。
    老人的精力有限,身体也不再硬朗,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老人在带孩子时因为没能一直盯住孩子而发生事故。从孩子在爷爷家玩、趁老人不注意吃了爷爷的降压药,到老人出门忘了锁门、孩子自己溜到了大街上,再到小孩子在前面跑、后面的老人追不上,眼看着孩子被车撞到……就在前不久还有一则老人抱孩子上电梯,却因没站稳而将孩子掉到了楼下的惨事。出了事故,照顾孩子的老人比谁都难过,甚至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老人为自己给儿女带来的不便而感到不安时,却也忘记了在生活中他们本应该是被照顾的那个。就像那位失手将孩子掉下扶梯的老人,原本乘电梯时她应该是被搀扶照顾的那个,却因为仍被当成了“壮劳力”,抱着孩子没能站稳,引发了让人悲痛的惨剧。
    一个家庭,互相照顾、互相依靠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作为子女,在父母迈进国家法律都认定应该进入休养的年纪时,要做的除了常常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少给父母增加新的工作。老人想孙子了,那就带过去陪陪老人,但千万不要把孩子丢给老人就不管了,孩子是自己的,父母也是自己的,应该让他们真正地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晚年生活。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咸凯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