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健康,你具备健康意识吗?

想拥有健康,你具备健康意识吗?

 

    健康,是每个人想要一直拥有的宝藏,更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准妈妈们在宝宝未出生前就开始服用各种营养品;为了孩子能茁壮成长,家长们每天为孩子准备丰盛的三餐;为了拥有健美的身材,年轻人热衷于购买减肥产品和参与各类健身项目;为了延缓衰老,中老年人沉迷于各式养生保健产品……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院士在央视的《开讲啦》节目中提出,在中国有60%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合理的运动而避免。那么,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们到底还缺少些什么?


    春捂秋冻:如何穿衣暗藏养生常识

    老辈人传下来的很多养生知识,都是有医学理论支撑的。比如,广为流传的“春捂秋冻”,前不久在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就介绍了“春捂秋冻”的科学依据。“春捂秋冻”的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着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渐凉就穿得太多。王玉英解释说,春天的气温变化很大,乍冷乍热,所以倒春寒的天气还是非常多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早地、过快地脱了厚衣服,就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得一些传染病,还有流行性感冒等。所以,我们提倡春天要适当地捂一点儿。秋冻,秋天是由热转冷,寒冷的空气刺激,会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我们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
    如何正确地“春捂秋冻”呢?王玉英教授说:“一般以15℃为准。如果春天到了15℃以上,维持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脱掉冬天衣服,换上春季的衣服。秋天呢,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当然这些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老年人、小孩、体质虚弱的人,包括像患有冠心病的人,如果“秋冻”,血管收缩以后,供血就会减少,就可能会引发心梗等疾病,这是大忌。另外,像糖尿病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都是不能冻的。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穿衣、吃饭皆学问。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穿的衣服只图美观,也就忽略了养生。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流行露出脚踝,还有一度很流行的露脐装,这都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尤其爱漂亮的年轻人一定听妈妈唠叨过:“裤子穿这么薄,再不穿秋裤,等老了腿就遭罪了。”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笑嘻嘻地调侃穿秋裤是“妈妈的爱”。就像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提醒的那样,正确的穿衣方式应该更加科学、健康。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


    急救常识,关键时刻保生命

    西医急救中有“黄金时间”的说法。突发性疾病如果在4分钟内得到及时处理,能将致死概率极大降低。在中医养生里也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未病先治理论。身体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防大于治,这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诀窍。急救知识应当说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常识,这就如同幼童应了解如何拨打报警、求救电话一样,是关键时刻自救、互救的保命关键。
    就拿突发中风和脑出血引起的急性昏迷来说,这两种病症在突发时很难区分,但需要的治疗方式却完全相反,如果因为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后期治疗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等到了医院再检查、再治疗,就很有可能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若家属在病人发病前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服用药物缓解病情,结果则会大大不同。
    如果每个家族的成员都能增强健康意识,及时储备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别说一些常见慢性病和突发性疾病能得到有效治疗,就连曾被大众谈色变的癌症,在中早期若能及时发现,也是能够通过治疗而康复的。哪怕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人拥有较高的健康意识,也会极大地降低家族中每个成员的健康隐患。比起生病了、病重了才到医院里大把大把地花钱治病,早发现、早治疗,将病症消灭在萌芽中就显得尤为必要。


    合理运动:追求健康不能“用力过猛”

    合理的运动是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保障,但现今很多人的健身方式并不科学,明明是想要拥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但在错误的方式下,却给身体带来了更多的伤害。前不久有一条动态图流传于网络,一位做腿举的男士试图举起超出自己能力的重量,导致膝盖处骨折,左腿从膝盖处瞬间反向折下。伤痛发生在一瞬间,让人看得惊心动魄。也有很多由于长期错误的运动方式引发的慢性疾病。诸如过度进行跑步类运动导致膝关节损伤,打太极拳时没有先进行热身运动,导致身体四肢关节各种扭伤,还有运动后不正确饮水、急于冲洗引发的一些身体疾病。进行科学健康的健身并不难,无论是为青少年开办的兴趣班,还是为成人服务的健身场所,只要是正规的经营项目,都会配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只要认真地按照正确指导进行,不做超出身体负荷的运动,健身运动还是非常值得坚持的。


    要有明确的健康观

    健康,对年轻人来说是拼搏的本钱,对老年人来说是拼命挽留的时光,但很多人对拥有健康并如何保持健康状态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健康是什么?健康不是老人桌上堆满的保健品,也不是婴幼儿喝的外国奶粉,更不是学习、工作中透支使用精力后的功能饮料……
    想要保持健康的状态,跟花多少钱、买多少保养品和保健产品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真正能让人保持健康体魄靠的是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意识。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其实很简单,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生活规律并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但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些,这源于人们对健康保健类常识的缺乏和对健康的意识还不够。大部分的老年人有保持健康的心态,但对如何正确养生还不甚明了。养生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早晚的太极拳和广场舞,就剩下了听各种不知真假的“专家讲座”和对各种养生保健产品的“买!买!买”,显然大部分老人们对健康常识了解得并不够。而现在的绝大多数年轻人,他们拥有健康,但对如何保持健康状态并不太当回事儿。作为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虽然每天能接触到大量的保健类信息,也基本能在诸多信息中辨出真假。但比起玩手机、吃美食、睡懒觉或是和朋友聚会,养生保健并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健康意识明显不强。
    比起那些年轻时过于追求美丽外表、老年后盲目追求养生而陷入健康误区的人,拥有健康意识并了解相关知识,并能长期坚持下去,才是现今最好的健康保健方式。就像太多健康养生专家宣传的那样,我们身体的很多疾病来源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正常人,每周保持至少三次、每次两小时的运动量;每天饮食摄入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肉类;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及时调整心情,保持乐观心态,就足以减少大部分疾病的发生,让人长期保持年轻、健康的状态。


    健康,要具备养生常识

    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想要长期保持健康状态就要善于保养。一些简单的养生知识就能让人及时调节不适的身体状态,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在这方面,除西医强调的健康饮食、保持运动,在中医方面也有很多不错且深入人心的养生知识。
    很多中医药理论已经深深扎根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有人着凉后容易风寒感冒,这时妈妈们一定会熬上一锅浓浓的姜汤,以姜驱寒;若有人干咳不止,煮上一碗冰糖雪梨也能缓解不少;吃黑芝麻更是很多人保养头发的必然选择。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人们也会用当地特有的草药治疗一些常见病,比如去火、解暑、排毒、滋补、养颜……这些健康常识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健康素养。现今,我国大力推进国民的健康意识,居民们在社区就可以得到有关健康常的宣传手册,了解我们应具备哪些健康常识。


    健康饮食:吃饭也治病

    中华美食丰富多样,饮食方面的养生常识也非常多。中医更是有专门的“药膳”体系,用以调理身体、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很多爱美女士喝的各类养颜羹、老人常做的滋补粥,还有专门给孕、产妇准备的“月子饭”,都有药膳的影子。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些与饮食养生相悖的健康误区,比如追求更加优美的体态,一些人试图控制自己的体重,通过节食来减肥。当人过度节食时,身体会误以为进入困境期,于是便节约开支,尽量减少热量消耗,甚至未雨绸缪地开始储备脂肪,这时人的代谢率反而降低20%-30%。所以,过度节食的人往往整天没精神,虽然吃得少,但热量消耗也相应降低,最可怕的是身体还会分解肌肉做营养。过度节食不能达到健康减肥的效果,体重秤上减少的数字也并不是身体中的脂肪。节食除了会丢失肌肉,还会丢失大量水分,一旦食量恢复,身体便加快吸收,体重快速反弹,这时只长脂肪不长肌肉,且往往会超过原来体重。


    及时调控情绪,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除了身体需要健康,还要心灵健康。如果人的抗压能力不足,或是心理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疏导,都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从青少年暴力、大学生投毒,到社会上一言不合伤人,这都是心理状态引发的社会问题。提高健康意识并不仅仅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多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问题,更足以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民生大问题。一直以来,引发民众关注的各种校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问题,很大的原因就是学校在教导学生成材时,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知识的摄取上,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心智成长。无论是同学间由冷漠排挤产生的冷暴力,还是由学生间差异引发的小团体暴力行为,甚至还有因心态失衡引发的校园投毒和自杀案……这都是因为在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心态和如何自我调解的重要时刻,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没能得到有效的培养,而这种缺失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预见的。
    提到心理健康意识,不得不提到“潜伏杀手”——抑郁症。能轻而易举地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甚至可以毁灭一个家庭。曾经常被网民口头念叨的抑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更可怕的是这种心理状态会感染给身边人,破坏整个家庭的和谐氛围,让幸福感越来越少。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熬夜消磨的不仅仅是精力

    青壮年仗着精力充沛过于拼搏,导致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新闻并不少见,并多是突发性心脏类疾病。这正是由于长期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使身体得不到休息,从而引发心脏问题。事实上,很多上班族,尤其是需要经常熬夜,又缺乏时间休息的脑力工作者,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心脏功能都会有所影响。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需要脑力工作的人更喜欢夜深人静时工作,认为那时的大脑更加清醒,自己的注意力更能集中。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网上曾有一张很流行的养生时间表,其中标出人的身体在夜晚进入睡眠时间里,身体的各个器官通过休息来进行自我养护和调节身体机能。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夜晚睡一觉后,可以恢复身体状态,第二天拥有一个精力充沛的白天。而不顾及身体正常需求,混乱作息时间,仗着年青做资本,以透支身体为代价,换取得再多,都换不回来一个健康的体魄。


    对于民间的“偏方”“秘方”要审慎

    老年人对健康的追求要比年轻人更加的迫切,但他们也是最容易被一些虚假、错误的“养生知识”坑害的人群。前不久的新闻,一位老太太为了给几个月大的孙子治病,用了民间“偏方”放血治疗,导致小孙子病危被送往医院抢救。民间流传的 “偏方”“秘方”,其科学性并没有得到认证,有一些是经过时间和一代代人的验证流传下来的,而还有一些则是带着部分迷信色彩的以讹传讹。所以遇到一些老辈人坚持要使用“偏方”时,具体哪些土方子是管用的,哪些又是骗人的,还要仔细甄别,不可轻信、全信。
    谈到流传于众的“民间秘方”,最重要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应科学应对,是很多民众对“野外生长”过度迷信的心理。野生的比家养的更有营养这种想法不知何时开始深入民心,只要是养殖的就不如野外生长的,只要是稀有的就是好的,不管是否真的有营养价值,甚至连珍惜的、违法的,也想要尝试一下。这种心态成了风气,让吃野味成为一种品味与实力象征,有媒体的评论实在是一针见血,“山民靠它发家、小贩靠致富、商人借它拍马、贪官趁机尝鲜”。于是乎:听说肉质鲜美?穿山甲被剥皮下锅,在我国几近绝迹;据说能以形补形?未成年的小海豹、海狗都被活活打死,再卖掉做了三鞭酒;传说红豆杉治癌症?生长了上千年的红豆杉被剥皮后死亡,致使成片的千年红杉林消失……也就是这样的心态导致了野味成了继军火和毒品之后,全球的第三大走私交易,这种对健康的错误认知也让多少野生动植物惨遭灭顶之灾。


    拥有健康才有未来

    没有健康,何谈未来?每个人都应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这不仅仅关系到民众的健康问题与幸福指数,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培养健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应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老百姓才能不再因为随便的一股子谣言就风声鹤唳,不会因为个案就狂抢并不适用于中国婴儿的外国奶粉,不再因为他国的核电站外泄就疯狂囤盐,不再因为一场流感就能让绿豆、醋、温度计价格翻上几十倍……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意识,才不会出现野生动物园里私自下车,不会出现推着婴儿车上滚梯,不会出现采野生毒菇做汤等这些被称为“不作不死”的惨剧。
    缺乏健康意识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从民生到生产制造,再到社会问题,都会有所影响。为何许多民众对食品安全深感不安、对食品行业缺乏信心?这是因为企业生产光注重利益的获取,没有足够的健康意识,才会导致不顾民众健康的安全底线,为了金钱铤而走险、坑人害己。想要提高人民对食品的自信心,这不仅是加大监管,更要提高生产企业的健康意识。不仅仅是食品行业,任何的企业团体没有足够的健康意识,那么也谈不上安全生产,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国民的健康意识提高,百姓才能更安康,国家才能更富强。无论是个人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企事业、团体组织寻求的发展扩大,还是一个国家想要更加强盛,只有具备健康意识,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现在正在大力加强国民健康意识的培养,将医疗机构的触手延伸到社区,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给民众,加强健康常识的科普力度。但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针对普通民众的教育,而是应该结合全国上下、从体制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为提高国民健康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