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之花扮靓美丽乡村

用文明之花扮靓美丽乡村
——龙山区乡村文明建设侧记
付瑶

 

    近年来,龙山区顺应群众期盼,致力普惠共享,以环境优化、民风潜化、文化润化为重点,打造独特的美丽乡村画卷。
    生态建设夯实深厚根基
    59岁的吴庆林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山湾人,这几年,村里变化最大,修建水泥路,道路两边种树栽花,最高兴的就是家里通上了自来水,省时省力还好喝,这得感谢我们的好政府啊。”
    近年来,借助全区惠民工程,山湾村党支部协调区镇两级财政部门,投资40余万元将原老旧村部进行了扩大维修。几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修水泥路15公里,沙石路5公里,排水沟4.5公里,修稻田水渠5.5公里,全村2300余人用上了自来水。不仅如此,村民还自发整治村容村貌,清理垃圾。昔日垃圾遍地,蚊蝇飞舞的山湾村变了模样。从道路硬化到植被美化,从生活垃圾处置到粮食生产集体作业,全村生态文明改造工程有序、纵深推进,让这个昔日不起眼的小村落拔掉了“脏乱差”的根。
    近年来,龙山区按照“美居、宜居、安居”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动人居环境由“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乡村文明播撒道德雨露
    曾几何时,农村因为环境脏乱差,文明意识差等现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
    在龙山区各村镇政府门前都树立着一块通红的牌子,上面三个金色的大字“好人榜”言简意赅的说明了这块牌子的意义。据介绍,经过村民的评选,涌现出一批“好邻居”“好儿媳”的模范典型,为群众树立了看得见的道德学习模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几位村民的事迹和照片被贴在牌子上,这既对全村村民起到警示教育意义,也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引导下一代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现在,全区各镇各村都在争做文明节俭的倡导者和移风易俗的模范遵守者,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文明,播撒美丽。
    暖心惠民打造精神家园
    在龙山区寿山镇黑牛村的村部大院里,欢声笑语,掌声阵阵。原来“文化惠农直通车”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正在这里举行,精彩的节目让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文化惠民政策带来的一股股暖流。活动现场,市图书馆向黑牛村赠送了科普、文化等图书,龙山区文化馆给村民发放了“福临门”“一帆风顺”大尺寸年画,来自市书画院的书法家和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撰写春联、福字近百幅,市群众艺术馆、龙山区文化馆组织的歌曲、二人转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这种常有的文化下乡模式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不折不扣的好节目,对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据介绍,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龙山区对文化生活软、硬件进行了同步提升,实施惠民文化直通车,将舞台送到百姓家门口,满足了群众“家门口看大戏”的愿望。为农村文化广场、社区室外健身场地提供配套体育健身器材19套,已经全部安装完毕。
    如今,龙山区以农村精神家园构筑为重心,通过打造文明建设阵地、开展暖心惠民活动、加强文化传承展示,让乡村之美美在“颜值”、美在“气质”,更美在文化、美在内涵,以独特的“龙山模式”,为整个辽源的文明建设肌理雕刻着最美好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