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安”文化地标渐成价值高地

看“西安”文化地标渐成价值高地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城市都靠经济促进发展,区域也是如此。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打造区域内的文化地标,西安区用几年时间颠覆了辽源市民在脑海中对西安区形成的“没什么好玩的,更没什么可看的”固有印象,在辽源创新转型发展中勇当时代弄潮儿。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纪念日,位于西安区的辽源烈士陵园、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迎来一批批的吊唁、参观人士,这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红色记忆;
    每逢周六,东星山语城附近的艺翔曲艺社门前车水马龙,屋内高朋满座,相声、曲艺、魔术等节目让来者开怀大笑,传承的曲艺文化俨然让艺翔曲艺社成为了辽源的“德云社”;
    孩子放假后,辽源市民吴女士没有选择旅行社推荐的邻市水上乐园一日游,而是听从家人的建议去了凯旋王国水上乐园,并出于孩子的喜爱接连去了好几次,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大人和孩子都流连忘返;
    要问紫梦香谷冰葡萄酒、山语城美食节的火爆热度?刷刷辽源市民的朋友圈就见分晓。“舌尖上的西安”已成为辽源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心中的所谓文化地标,通俗地说就是能够妇孺皆知,能够代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文化形象。把发展经济与打造文化有机统一,才是不变的硬道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和活力的不断显现,西安区依托矿山文化、红色基地、传统曲艺、自然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精品化、特色化、标准化文创旅游,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迅速崛起,成为辽源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文化旅游强区”的步伐正迈得铿锵有力。
    想让人记得住你,就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从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文化品牌“大文章”,到做靓艺翔曲艺、西安泥塑、乒乓球、安家剪纸四张名片,西安区注重强调的是文化的传承性和普惠性。能在城市的一张张名片中脱颖而出,能在城市的众多文化印象中打下深刻烙印,靠的绝不是运气。
    ——西安区乒乓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少儿训练基地;
    ——西安泥塑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圪垯山”泥人扩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翔曲艺社成为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培训基地、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创作基地,西安区被命名为“吉林曲艺之乡”;
    ——安家社区帮扶下岗女工、残疾人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将剪纸、衍纸画传统民俗工艺引进社区;
    ……
    红色资源是最为宝贵的历史资源,西安区有幸成为历史的“守护者”。变历史符号为历史存在,西安区不断加大矿山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并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让尘封已久的历史再次鲜活起来。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发挥红色旅游功能,依托辽源烈士陵园、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辽源矿山博物馆等项目的开发和整合,串联成西安区一条鲜亮的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丰富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是提高文化旅游知名度的有力武器,有“一招制敌”的实际功效。西安区对任何形式的文化宣传都善加运用,新一轮对特色文化品牌的宣传正在袭来,辽源市民会在城市的文化名片中加深对西安区衍纸画、泥塑、软陶的认知和喜爱。
    如今,和着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大开发的节拍,随着知名度、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西安区对文化旅游的发展自信越来越强,势必将昔日文化旅游的小舢板打造成破浪前行的巨舰,驶向更为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