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放开,生还是不生到底咋抉择?

“二孩”政策放开,生还是不生到底咋抉择?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可不可以生“二孩”不再是事儿了,但育龄夫妇要不要生、生了之后怎么养好,这其中的事儿还真不少。“二孩”政策放开以来,从社会各个家庭层面来讲,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到底生不生”的抉择。有的家庭不愿生、有的家庭不敢生,有的家庭则拿不定主意,有的家庭糊里糊涂地生了,有的家庭则为这个政策欢呼而决定生育“二孩”……总之,面对“二孩”政策,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选择。与此同时,有关“优生优育”的问题也成了很多人谈论的话题,这都是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不同的家庭。今天,本版将和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不同家庭的人对生育“二孩”的看法。

    正如硬币的两面,针对“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还是不生的问题,有的家庭认为这个好政策来得太及时了,自己应该抓紧时间生育“二孩”。那些确定要生育“二孩”的家庭给出了以下几种理由——


    “生了‘二孩’,老大就有了个伴儿”

    胡庆书和妻子同岁,都是1988年出生。经过两年的恋爱,两人于2016年2月份结婚,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快3个月了。在面对生不生二胎的问题时,胡庆书和妻子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坚决要生个“二孩”。当问到生育“二孩”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坚决的时候,胡庆书告诉记者:“我和妻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小的时候父母忙着工作没时间陪孩子玩,小孩子很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玩耍,很多时候自己会感到孤独、没意思。这种感觉只有经历了才会有很深的感受。我和妻子都有类似的经历,她也时常跟我说起小时候多么希望自己家还有一个孩子。可是,那时候政策不允许,一家两个孩子简直是一种奢望。现在有政策了,我俩决定等这个孩子大一点儿了,就再生一个孩子,让两个孩子做个伴儿。”其实,胡庆书和妻子的想法代表了很多独生子女父母的心声。一项题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的调研”,有6000多名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参加的调查显示,61.3%的人认为,与以前那种父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寂寞,幸福与哀伤很难与人分享;66.9%的人希望或曾经希望家庭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儿。可能正是因为对孤独深有体会,46.1%的人表示,自己想生两个孩子。
    除了让两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个伴儿,胡庆书和妻子决定生育两个孩子还有更理性的理由,那就是两个孩子还可以在适应社会生活中互相有个更加直观的参照,在内心深处把彼此当做互相学习上进的伴儿。胡庆书说:“我们那一代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每天生活在长辈的关注之下,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很多人没学会宽容、关心和照顾别人,也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我认为家里如果有两个孩子,那就是不一样的情况了。”


    “多生一个孩子,将来两个孩子赡养老人的负担小很多”

    王昭星和妻子的岁数都不小了,都过了35岁了,两人结婚马上就10年了。现在,夫妇俩的女儿已经8岁了,两人最近萌生了生育“二孩”的想法。王昭星和妻子以前是不打算要二胎的,他们已经习惯“一家三口”的生活了。那为何夫妻二人突然又萌生生育“二孩”想法了呢?王昭星和妻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不想将来我们老了,孩子有太多负担。”夫妻二人说这句话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经过记者的追问,两人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这故事深深触动了夫妻二人,是夫妻二人做出生育“二孩”决定的最大因素。
    事情是这样的:夫妻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双方4位老人。夫妻俩儿都是“上班族”,每天忙于工作。在孩子刚出生时,那时双方老人身体都还好,都能帮忙看孩子。那时候,小两口儿在四位老人的帮衬下几乎没怎么费劲就把孩子养大了。正因为如此,夫妻二人还一度感叹:“独生子女真好,四位老人帮,夫妻俩儿有一个不是独生子女,那老人就不能完全帮子女了!”可是,随着双方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两人日渐感到照顾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双方四位老人哪一位身体不舒服都得夫妻俩儿去照顾。最近一次情况更糟,王昭星的父亲和妻子的母亲同时生病住进了医院。面的这样的情况,王昭星和妻子轮流请假照顾两位老人。坚持了几天,王昭星和妻子不仅身体上吃不消,而且双方单位的领导对两人总请假也不怎么满意。这时候,夫妻两人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要是有兄弟姐妹多好,轮流照顾老人就不会那么累了。最后,夫妻两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能花钱请来两名护工去照顾老人。正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王昭星和妻子才认识到独生子女将来的养老压力有多大,才决心生育二孩。


    “喜欢孩子就决心生‘二孩’”

    有关决心生育“二孩”的背后原因,上面两种情况不管是为了“让将来两个孩子少些孤单,共同成长”的想法,还是“多生一个孩子,将来孩子的负担小很多”的理由,都多少有点儿理性思考后的“功利”选择。还有一种人,他们决心生二胎理由则完全是出于内心真实的感情,这样的人给出生二胎的理由就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张子硕和妻子就属于这类人中的一对。
    张子硕的妻子胡蕴涵今年30岁,大儿子三岁的生日已经过了。自从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她和丈夫就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胡蕴涵告诉记者:“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孩子,现在有了生育二胎的政策一定要抓住,自己年龄也在适合生育的年龄段,再不行动过几年想要孩子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的第二个孩子无论男女我们都喜欢。”当记者问到“你们难道没有想过生育‘二孩’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吗”的时候,张子硕这样回答:“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当初可能是这样想的:熬过最难的前两年,就轻松了,所以不敢再经历一次这样的日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身体的不轻松是喂奶换尿布的跟前跟后,之后呢?你就要开始去应付孩子的玩乐需求——‘扮家家酒’、玩拼图、堆积木、下棋、骑车、捉虫……还有一堆天方夜谭的胡言乱语、十万个为什么。那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我现在想想两个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都很期待!我们知道尽管今后会为‘二孩’付出很多,但是,我们喜欢孩子,我们觉得那是一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二孩”放开政策,有人决心生育“二孩”的同时,自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或是犹豫不决到底生不生二胎。这些人也各有理由。


    “生‘二孩’养育成本有点儿高”

    对于很多适龄生育的夫妻来说,影响他们决心生不生育“二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二胎的养育成本问题。如今都流行富养孩子,很多人说不敢要二胎,觉得自己养不起两个。网上曾流传,在大城市生二胎至少要准备80万元。许多人一听这个费用,生“二孩”的念头直接就被吓灭了。其实,在我们身边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次朋友聚会,有一对夫妻,带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席间有对“80后”小夫妻看见两个可爱的孩子,羡慕地说:“有两个孩子真好,真想再生一个。”听完这话,这对夫妻说:“现在二胎政策放开,赶紧生呀! ”可那对夫妻摇摇头说:“想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都快养不起了,再生一个,那还怎么生活?”
    和这对小夫妻一样,“80后”夫妻黄成波和妻子顾雯雯也是以生育二胎养育成本过高为由拒绝生二胎。黄成波和妻子顾雯雯的工资都不算高,每个月除去房贷、生活开支、人情往份开支和五岁女儿的费用后基本上不剩什么了。黄成波说:“很多人说不生二胎,是因为经济上承受不了。这的确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生不生二胎并不能仅仅用经济来衡量。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是,我和妻子还是不敢轻易决定生育二胎,很多有关经济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我们不想太累,也不想让孩子受委屈。”黄成波的说法代表了很大一批人的观点。在采访中,很多年轻的夫妻持有的态度大致和黄成波夫妇类似。


    “生了‘二孩’后难找到合适的人来看护”

    对于适龄生育的夫妻来说,影响他们生不生育二胎的因素除了养育成本外,找不找得到合适的人来看护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采访中,姜鹏和妻子何小雅在回答“愿不愿意生育二胎”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就是“不愿意”。记者追问道:“请你们具体说一下你们拒绝生育二胎的理由?”妻子何小雅告诉记者:“生了二胎谁来帮着看护小孩呢?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着看护孩子,那孩子生下来怎么办?这问题解决不了,所以就不能动生二胎的念头啊!”经过了解,记者得知,姜鹏和妻子何小雅是“90后”夫妻,刚工作四年,各自事业都属于起步阶段,结婚两年了,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姜鹏和妻子何小雅的父母岁数也不是很大,还没有退休。因此,妻子何小雅在休完产假后就曾经面临着无人看护孩子的事情。回想起这事儿,妻子何小雅还有些难过地说:“姜鹏和我都是事业心很重的人,没有谁为了看孩子而辞去工作。双方的父母也都属于各自单位的骨干力量,谁都没有时间在家看孩子。花钱请保姆,家人还都不放心。我自己的产假马上到期了很着急,姜鹏也着急。我俩好几次因为谁看孩子发生激烈争吵。最后,我们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我家楼下有位阿姨能帮看孩子。这阿姨和我们都认识,是老邻居,人挺好。我们就把孩子交给她带,我俩下班后把孩子接回家。我们把孩子交给别人带是无奈的选择,其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生养‘二孩’精力消耗大,有点儿吃不消”

    “生儿容易,养儿难”。在采访中,不打算要“二孩”的夫妇大多数认为当今城市生活节奏快,生养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两个孩子根本顾不过来,再要一个对家庭影响太大。
    杨华琴,今年32岁,现在是一个4岁女孩的母亲,在一家企业上班,事业属于上升期。她是拒绝生育二胎的,理由就是自己精力不济。她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出生以后,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小的时候要喂奶,现在大了,夜里要喝水、把尿,最主要的是宝宝老踢被子,一晚上不知道要给她盖多少次被子,自己的睡眠都是断续的,感觉刚睡着一会又醒了,因为我是职场妈妈,白天要上班,长期睡眠不好,头都是晕乎乎,天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一个孩子尚且如此,那两个孩子呢?我一定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生二胎暂时没这想法。”其实,认为生二胎耗费精力的不仅仅是女性,还有很多男士有这样的看法。李万军,今年33岁,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他认为她和妻子之所以不敢要二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在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他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每天晚上要醒来很多次,想睡个好觉已经是奢望了。孩子大了,还得想办法好好的教育,这都要付出很多心血啊!生养‘二孩’精力消耗大有点儿吃不消!”


    评论
    可以生育“二孩”,但不能忘了“优生优育”

    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施行30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画上句号。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全面二孩”这一政策红利,既满足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追求,又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冲击、增加劳动力供给。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全面二孩”这一政策又和千家万户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全面放开二胎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意愿,无数人为之赞赏。它将开启一个新时代,让那些曾经不符合政策却渴望生两胎的家庭可以得偿所愿。
    可以生育“二孩”了,也不能忘了“优生优育”。政策尽管允许多生一个孩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不履行“优生优育”的义务了。生不生育“二孩”除了要符合国家政策。经济实力和身体条件也是要充分考虑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及夫妇,本身是不具备生育二胎条件的,但出于某种考虑,却会不计后果地盲目追求数量,忽视孩子的质量。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做好“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不也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而且对未来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二孩”政策下,公民也同样要做好“优生优育”。首先,需要公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不要盲目生育,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承担能力,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安排生育。其次,公民要做好“优生优育”,还离不开相关部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优化服务理念,使适龄生育人群得到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