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治,“智”在何方?

永治,“智”在何方?
本报记者 汪琳

 

    七月艳阳下,车行龙山区寿山镇,一眼望不到头的文化墙上手绘画卷与画外的乡村景象不谋而合:质朴醇厚的乡土风情、文明整洁的村容村貌、缤纷怡人的自然风光、忙于耕种的勤劳村民,我们知道永治村到了。
    近两年来,在永治村村民眼里,村子的变化巨大:“家底”账目上从之前的20万元增长至170万元;玉米地旁、家家户户门前足有18公里的沿途“花径”赏心悦目,点缀幸福生活;文化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不断扩建、完善,村民们从麻将桌走向了书桌、广场;推出中草药、采摘园、乡村旅游等创新致富项目,田园变果园、果园变庄园,从“卖产品”延伸至“卖风景”,村民们觉得小康生活离自己更近了……用村支书蒋卫阳的话说,扶贫更要扶智,永治村“以‘智’治村”模式已经按下了“启动键”。
    在“新”字上下功夫,传统产业正悄然“变身”
    永治村位于我市东南部10公里、太平河脚下,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1公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可利用的资源除了种些玉米外还能干点啥?
    “不能在一种产业、一样品种上吊着,还要想法子,让所有资源活起来,挖出更多填满村民钱袋的‘宝贝’。”蒋卫阳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上任以来,蒋卫阳第一时间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他发现,目前中草药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比玉米收益高出2至3倍。他和村合作社的几名成员商量决定先给村民打出个样儿来,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兴建药材加工厂。于是,他从赤峰市引进了黄芪、黄芩、赤芍、返魂草等多个品种,试种了230亩。看着中草药长势越来越好,蒋卫阳很是期待:“中草药的见效周期大约是2到3年,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预计到时候各个品种都能卖上不错的价钱。这样的话,明年我们的种植规模将继续扩大、突破千亩。”
    正在田地里干活的几名农村妇女一边清理着杂草,一边说:“蒋书记雇用我们帮忙,一天不少给钱,闲暇时间能赚点外快不说,还学到了中草药的种植技术,如果卖得好,来年俺家也跟着种。”
    敢于尝试才能发现新的商机。素有“李子摇篮”之称的永治村现在种有20多个品种,挂满枝头的李子爽口多汁、味美甘甜,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体验采摘、成箱购买。但在蒋卫阳看来,让村子富起来光靠种植、销售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想方设法抬高其“身价”。“接下来,我打算统一规划、扩建升级现有的采摘园,引入更多果蔬品种,带领村民打造立体式多功能体验的乡村果园,成为游人体验游玩时第一个想到、想去的地方,让果子生出更多金子。”
    头一个响应并同样敢想敢拼的村民于海军在复制蒋书记致富思路的同时,还不断创新,利用考察学习的机会,从丹东市引进了野山猕猴桃,并采取套种的方式,增种了秋葵和芦笋。于海军说:“这些品种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见效周期都能间隔开,每年差不多能有四五十万元进账。”
    在“精”字上下功夫,农旅“联姻”靠“景”吃饭
    提起永治村,不仅它的果子远近闻名,沿途的风景更是令人流连忘返:长达1380米的文化墙上民俗乡情跃然于上、栩栩如生;新栽植的10多种越冬花卉沿路环绕、迎风舞动、飘香四溢;新修的石砌边沟、太阳能路灯、光伏发电等设施使村容村貌自带精致“美颜”;“辽源十佳山庄”之一的龙泉湖山庄内小桥流水景色宜人,特色农家菜引得宾客满门……
    在这里,有花有果有山庄,青山绿水好风光。正因如此,蒋卫阳萌生了一个想法:带领全村打造一三产相融的生态循环产业。从赏花到品果、从游玩到住宿、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通过农旅“联姻”,让乡村旅游与脱贫产业深度融合,拉长供给产业链条,形成集“吃、住、赏、购、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业态,将生态农业做精做强。
    “目前,每天到山庄观赏游玩的游客大约有300多人,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2万元左右,这种势头非常不错,所以下一步我准备在政府政策、资金能够给予倾斜和支持的情况下,不断开发扩建,增设瀑布、别墅等,更好地与中药花海、果蔬采摘园和周围景观紧密衔接,满足人们就近旅游、购买纯天然农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开发户外婚礼、水上乐园、垂钓捕鱼、农耕体验等项目,增加多重效益。”蒋卫阳向记者勾勒着未来发展蓝图。
    对于蒋卫阳的这一构想,村民们纷纷表示赞同。9组村民孟祥华说:“我们都知道光靠种地过上好日子肯定不行,但又不知道干点啥能挣钱。如今,蒋书记给我们指了一条光明大道,没有理由不跟着干!”通过产业规划布局、精益求精,永治村正在为村民安装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在“品”字上下功夫,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乡村旅游不能单靠第一产业,文化也是关键,将风土人情、文明风尚、本土文化融入其中,旅游业才有魂、有品位,才能真正活起来。”蒋卫阳认为,永治村要走“一镇一色、一村一品、一处一景”的生态农业田园景观经济道路,还需在全村风貌品位、村民素养品格上下功夫。
    为了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永治村将政策法律、医疗知识、环境卫生、行为习惯等描绘上墙,让文化知识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2016年,蒋卫阳自掏腰包,从原先在外干工程时赚得的积蓄中支出97万元增建农家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书柜中摆满的上千本各类书籍,崭新的健身器材、台球案前吸引了不少茶余饭后出来学习、锻炼的村民;目前,永治村有两个图书室、两个文化广场,方便了居住于不同方向的10个自然组村民前来扭秧歌、跳广场舞,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和谐美好、精神状态越来越积极饱满。
    好风景吸引人,好风气留住人。现在的永治村,没有懒人、闲人,只有勤劳肯干、爱护环境、搞好卫生、注重文化学习的新农民,过往游客感受到了这里的好习惯、好风气,乡风文明不断推动着产业品牌的塑造,农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在永治村广袤的田地上,新农村建设、产业调整、旅游发展三项规划正在同步进行,一幅增收惠农、治村强村的绚丽画卷将等待众人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