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福村村民靠山脱贫 靠地致富 靠勤劳圆梦

双福村村民靠山脱贫 靠地致富 靠勤劳圆梦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依托金州乡鴜鹭湖风景区,双福村在产业升级脱贫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集采摘、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和“乡村游”项目,壮大村集体收入,以备困难群众不时之需。目前,200亩采摘园项目建设在有序进行中。

住进新房的杨春花和王凤喜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中。

   采菇、浇水、入库……尽管每天都重复这些工作,但对于62岁的肖庆祥来说却十分满足。

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是冯艳兵最大的心愿。

 

    7月5日,明媚的阳光下,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公路两旁茂盛的庄稼尽情地舒展着身姿,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幸福的喜悦。顺着平坦开阔的水泥路一路前行,穿越迷人的油菜花海,坐落在路边的食用菌培育基地辽阔壮观,矗立在路边的路灯将人们迎入村口。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中感受到这里的村民生活的真切变化。
    双福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60亩。2016年初,在省、市、县三级领导包保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到2016年末,全村61户103人经复核符合国家标准全部脱贫。尽管实现了脱贫,但他们的生活情况还是让很多人牵挂。为此,记者跟随金州乡和双福村的相关领导,一起深入脱贫户家中,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
    告别“窝棚”,搬进新家
    “快进屋坐会儿,这块儿玻璃马上就擦完了,你们进去稍微等我一会儿。”双福村1组78岁的杨春花擦着玻璃与“打下手”的老伴王凤喜向我们招呼着,和我们分享着他家连连发生的“大好事”。
    在村里许多人眼里,杨春花一家有点儿命苦,儿子和儿媳妇都患有癌症,老两口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地还少,一家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窝棚”里,生活始终没有着落。为改变这一家人的贫困面貌,省、市、县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没少花费心思,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杨春花家的生活。王凤喜笑呵呵地说:“过去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泥草房里,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得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啊!”让杨春花感到幸福的不仅仅是住进了彩钢房,她说:“政府不仅给我们家办理了低保,还通过‘五点双享两救助’让我们每年都能领到几千元的救助金呢,这不,现在全家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
    不等不靠,凭双手多赚钱
    2016年,双福村将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棉袜加工生产上,利用村集体闲置用房与辽源贝纶迪袜业有限公司喜结连理,一下就实现了40名村民屯中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村集体也从中每年获得收益5万元。
    在村里扶贫项目袜厂的支持下,因家遭遇火灾,丈夫丧失劳动能力,孩子又小的3组贫困村民冯艳兵,成了袜厂的工人,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钱的收入保障。冯艳兵告诉记者:“现在丈夫的身体好多了,也能干点轻巧的家务活,孩子学习很上进,我在袜厂工作收入也挺稳定,对于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守家待地挣钱,日子越过越甜
    2016年,双福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试点项目,与辽源市正旭菌业公司合作,建设了21栋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安置了5名贫困户,一只眼睛失明多年、老伴儿患有气管炎的肖庆祥就是其中一员。肖庆祥说:“像我这种情况外出打工一般都不会用,现在守家待地每月能挣2000元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