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法治惠民促和谐

西安区法治惠民促和谐
张洪伟 黄建平

 

    从“家庭式”家事审判调解的“老树开新花”到未检工作“训诫+心理咨询师疏导”工作模式的“细藤结硕果”,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到“一公里法律援助服务圈”,在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中,西安区始终着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集成化,法律援助网格化,法治文化亲民化的法律服务体系,用一件件惠民实事描绘出法治惠民的生动图景。
    家事法庭——让冰冷的法律变温情
    前不久,西安区人民法院来了一对闹离婚的小夫妻,妻子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丈夫不说话只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法官问及原因,妻子哭诉道,俩人因为工作忙,相互沟通时间越来越少,妻子埋怨丈夫为事业忽略了家庭,丈夫责怪妻子对自己不理解、不体贴。了解情况后,法官将他们带到法院新建的“家事法庭”,让他们各处一室,丈夫去了“情感课堂”,再播放情感教育宣传片的过程中,法官运用调解艺术宣讲婚姻家庭的法律知识,并指出他性格上的不足,使其认错并表示改正;妻子和孩子去了“儿童关护室”,法官在陪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对妻子告知家庭完整的意义,并耐心细致地劝说。最终,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重新走上正轨。
    自2016年西安区人民法院设立全市首个家庭法庭以来,不断创新家事审判调解工作模式,用会议桌、沙发代替传统的审判台,并分设“儿童关护室”“情感课堂”等,将法庭的严肃性和家庭的温馨氛围有机结合,缓解当事人紧张和对立情绪。目前已成功调解和好离婚案件172件,照顾关怀家事案件纠纷中的未成年儿童176名。
    护航未成年人——携手“未来”共同成长
    “我能成为一名大学生,最要感谢的是西安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姐姐。”这是贾强(化名)真诚的感谢。
    高考那年,由于精神压力大,贾强与同年级学生发生口角并将对方刺伤,造成被害人轻伤害的结果。案发后贾强父母积极对被害人进行了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但这件事给贾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怕老师、同学看不起他,怕高考落榜,导致学习成绩一再下滑,每天对自己的未来惶惶不安。西安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得知后,主动介入了贾强的生活,召开训诫会、开展心理疏导、利用业余时间多次交谈等,采取多种举措消除案件带给他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贾强终于打消了顾虑,重新回到学校,并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
    西安区人民检察院在全市率先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用“教育、感化、挽救”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全方位、多角度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仅2017年,该院共受理未成年人批捕案件7件9人,受理未成年人起诉案件4件5人,训诫5人次,心理疏导7人次。
    法律援助——困难群体共享法制阳光
    “要不是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我开辟的绿色通道,我这血汗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手。”农民工王喜说。去年,王喜因工受伤,卧病在床。老板支付了医药费后,以医药费和劳务费相抵为由不给工钱。无奈之下的王喜找到了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杜伟利了解案情后,立刻开启绿色通道,免除一切费用上门服务,经过多方奔走搜集线索,最终使王喜拿到了应得的血汗钱。
    据悉,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群众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年迈、重病、重度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积极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制度,坚持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今年,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1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500余人次,上门服务13次,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