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油污给家乡环境添“脓疮”

夜市排档留油污 环卫清理很艰苦
别让油污给家乡环境添“脓疮”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千冲万洗真辛苦,路面原貌难复初。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6月28日5时许,两组装备了专业清洗车辆、工具的橘红身影出现在市红旗剧场北侧空地。随着强劲的清水有序冲洗,一块块污浊的油质被剥离地面,一股股扑鼻的恶臭伴随着深褐色的水流被逐步清除。市环卫处餐厨垃圾管理站职工张洪伟说:“希望大排档摊主们经营时要养成文明习惯,减少油污污染地面,为家乡生活环境提挡升级作贡献。”
    7时许,记者在红旗剧场看到,夜间大排档区域还没清洗的地面上油污斑斑点点,随着气温升高,脚下油腻湿滑,阵阵臭气扑鼻,地面还泛着残油亮光。过往群众看到环卫工人清洗路面,都表示,这样的排档应加强管理或取替。
    “看这里,再看周边的人行步道,这都是夜市大排档留下的油污。” 处餐厨垃圾管理站站长宋煜告诉记者。为给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连日来,环卫工人们每天都起早对这里及“八大局”前门、步行街中路地段的夜市区进行集中清理,每个区域最少需要10名环卫工人用8至10个小时时间清洗。可是,用不了一周的时间,地面上就又会“长”出一块块难看难闻的“脓疮”。

    市环卫处向夜市大排档经营者及消费者发出倡议:
    夜市大排档属于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的“晴雨表”。希望经营者与消费者们以身作则,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消费环境,别让一时的畅快“黑”了生活环境,致自身于不健康的污秽环境中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