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心怀“锂”想 争世界领先

杨波:心怀“锂”想 争世界领先
本报记者 于芯

 

    锂离子电池代替传统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心怀“锂”想的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将风向标瞄准新能源汽车行业,带领“锂”想团队将创新的触角伸展到新能源行业,成为辽源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之一。
    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落户辽源以来,始终致力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产品性能优化,经过7年不断拓展,逐渐成长为国内新能源行业中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良好成长性的优秀企业。说起为何选择在辽源投资兴业,杨波坦言,我被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招商诚意打动,被辽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辽源这片热土蕴藏着巨大潜力。
    宽松的投资环境是扫清企业发展初期的政策阻碍,一流的产品质量则是企业稳固市场地位的核心。谈到企业发展历程,杨波感慨道:“2012年吉林中聚正处在企业发展瓶颈期,因产品技术不稳定,公司岗位人员匹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企业连年亏损。”为使企业步入正轨,杨波带领“锂”想团队从技术创新入手,将锂离子电池技术融入项目研发,优化工艺路线,有效提升了电池循环性能、自放电等关键指标,使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实力开发从国内领先,直冲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在两年时间内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65万元。杨波说:“企业已经完成多项科技项目研发和创新,为中国发展大功率锂动力电池产业化、跨越发展环保电动车工业和促进电子产业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如果一个企业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失去了质量,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注定会在历史舞台上黯然没落,所以产品质量绝不能浮于表面。”锂电池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平均生产周期在一个月左右,要经过7道大工序和几百个精细操作步骤。工人们在电芯车间、正极辊切车间、正极涂布车间和封注车间的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平均每个部件在一个工人手中停留5秒至10秒后就会迅速进入下一道工序,衔接十分紧密。尽管新能源企业生产过程中精细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依然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产品组装和严格的质量监控。在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精制精造不是老板口语间的“名词”,而是每名工人上岗前就要深思熟虑,用来掂量自身能力的秤砣。
    多年来,公司非常注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强化企业文化、提炼企业精神和塑造企业形象,让职工从内心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核心动力。杨波与他的“锂”想团队,始终坚持着“员工、客户、社会共赢”的理念,坚守“促进人类生活环境更美好”的信条,秉承“中兴华夏锂电产业、聚集环球电池精英”的理想,精益求精于技术创新,利用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升锂电池产品的性能与品质,促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国防高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等行业的发展。在杨波的带领下,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科技型企业”“市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吉林省名牌产品”“辽源市重点税源企业”“辽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殊荣。
    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我市转型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将“辽源制造”名扬在世界锂电舞台。展望“锂”想,杨波信心满怀:“我相信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员工精诚合作和凭借Sinopoly的优质产品与销售服务,定能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