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爱 传递爱
——任桂梅和她的“爱心工作室”
本报记者 于芯
任桂梅将“爱心款”送到困难学生家长手中。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任桂梅的老伴儿说:“遇到有困难的人,大家都应该像任桂梅一样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夏,任桂梅跟老伴去办事,在街边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名倒在地上的年轻人,任桂梅同老伴儿挤到人群中间把年轻人扶起来,一边拨打“110”,一边去买水和面包,慢慢喂他吃下去。年轻人告诉任桂梅,他到辽源寻找离家出走的妻子,至今没有找到,身上已经没有钱了,3天没吃东西了。任桂梅和老伴儿让年轻人吃饱了饭,把他交到赶来的警察手中,说明了情况,才放心离开。
2012年6月的一天,有5名退休老党员主动找到任桂梅说:“你的工资没有我们高,却能拿出钱来去帮助别人。我们也想和你一起为有困难的人尽点微薄之力。”任桂梅的同学李洁是名癌症患者,已经66岁了。她看到任桂梅无私地帮助别人,很感动,主动找到任桂梅,要跟她一起奉献爱心,觉得有生之年这样做才有意义。就这样,在任桂梅的感召、带动下,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大了。为使捐助帮扶活动透明、公开、有序开展,经过研究策划,志愿者们就以任桂梅的名字命名,成立了“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爱心工作室”成立不久,任桂梅的12名亲属就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64岁的社区居民李少春腿部残疾,家里生活并不宽裕的他,主动打电话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今年4月16日,白泉胶片厂保安朱洪涛在医院遇到正在输液的任桂梅,对她说:“任姨,我认识你,我知道爱心工作室,我也想当一名志愿者,跟你一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朱洪涛当即拿出100元钱交到任桂梅手中。后来,朱洪涛又带动了自己的两名同事加入了“爱心工作室。”
仅仅一年多时间,“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就发展到49人。任桂梅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志愿者例会,向志愿者公开捐款捐物的使用情况。“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们经常自豪地说:“我们资助贫困儿童,帮扶困难家庭,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做的也是了不起的大事——我们让有困难的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在为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