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东辽在行动

    东辽河发源于东辽县辽河源镇小寒葱顶子山,流经辽河源镇全域、龙山区寿山镇,穿过辽源市区,经过白泉镇、泉太镇、云顶镇,汇入二龙湖。东辽河上游的杨木水库是辽源市的水源地;汇入的二龙湖是四平市的水源地;中段的聚龙潭水库是东辽县城人民的水源地。东辽河的水质,关乎着沿岸人民的饮水安全、身体健康。


保护母亲河,东辽在行动
李洪波

 

    近年来,东辽县深入落实“河长制”,层层分解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全覆盖督查指导,突出源头保护,减少面源污染,强化生态防治,保护东辽河,让沿岸人民喝上无污染、放心、干净的水。
    突出“一个”源头保护
    源头保护不好,就谈不上整个东辽河流域的保护。
    东辽县重点对东辽河源头3条支流、杨木水库周边6.4万亩耕地进行全面的保护性耕作。通过引入工商资本,对这些耕地全部进行流转,重点发展绿色水稻、绿色果蔬、有机杂粮、食用菌、牧草等产业,强化监督、检查、管理,明确要求,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市县政府连续三年给予土壤改良补贴。依托中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原辽河源镇、原宴平乡两处街道按照水入管、线入地、垃圾入池的思路,最大程度减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对水源的污染。对辽河源镇全域路网、田网、渠网及环境进行统一治理,实施道路整修植树、高标准农田整治、柴草垛搬迁、统一围栏、湿地栽苇、河道插柳、河边种树等工程,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共存,确保东辽河源头水体安全。
    实施“三项”攻坚工程
    治河不治流,等于做表面文章。从2015年开始,东辽县对东辽河流域进行了三年整治工程,实施生态治水。
    恢复森林植被工程。东辽县是典型的浅山丘陵地貌,坡地、平地各一半。汛期“牤牛水”裹挟泥沙对河岸、河床、水体造成极大威胁。东辽县把恢复森林植被、封山育林、发展林业经济、林地清收作为一项固本任务抓在手上。今年,采取国有林场、乡(镇)共同行动的办法,应植尽植,应造尽造,让东辽群岭铺绿、遍山吐翠。2016年,共植树3万亩;2017年共植树3.2万亩。同时,强化管护,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吸纳洪水、净化水质的作用,让常年清水流进母亲河。
    河道插柳整治工程。柳树生命力强,河道插柳可以起到保护耕地、护堤固沙、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的效果。2016年,东辽县河道插柳111公里,共144.8万株。2017年,河道插柳150公里,共225.7万株。2016年,东辽县集中整治河道53.2公里,让母亲河穿上干净绿衣裳,流淌甘甜的清水。
    道路边沟清理工程。生产生活垃圾、柴草垛等在汛期随大水冲入河道,对东辽河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从2016年开始,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东辽县在县、乡、村级路各留5米、4米、3米,清边沟、培路肩、植绿树、栽花草。全年共清修边沟和恢复路肩1800多公里,清理回预留地栽种树木、棉槐、波斯菊1.5万亩。今年,已经实施道路绿化310公里,截断了对母亲河的污染源。
    强化“三点”综合整治
    保护母亲河需要综合施策,全流域、全领域治理。
    治理垃圾污染。建立“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和春秋两季集中清理的垃圾常态化管理机制,投入资金3900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加大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备了专业保洁队伍。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沿河倾倒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2013年清理垃圾7600吨,2014年下降到2100吨,2015年370吨,2016年不到40吨,极大地改善了东辽河水质。
    治理养殖污染。东辽县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户集中的村,建设了245座标准化的堆肥间、粪污池、沼气池等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发酵还田。实施了天焱生物质能源日产1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项目,从而实现了全县2500万只蛋鸡鸡粪的无害化处理。扶持5家有机肥企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对东辽河水体的面源污染。
    治理废水污染。对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建,进一步完善了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对县城流入东辽河的乌龙河、连泉河、永清河进行了治理。在连泉河下游和平岗镇前进村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栽种芦苇等水生植物30余万株。在小梨树河上游的平岗镇大营村、老龙村、石嘴村、前进村4处1.4万平方米人工湿地栽种芦苇13万余株,完成了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采购、安装。污水变清水、达标水、干净水再流入东辽河,让母亲河一泓清水源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