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低碳出行”深入人心

    “低碳出行”也叫“绿色出行”,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有民间组织将其定义为“提倡节约资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此后又有环保组织为这个定义增加了“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等内容。还有资料将其定义为“采用不降低出行效率、有益于健康,并对环境危害最小的方式出行,通常包括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和拼车等”。总之,低碳出行的目的是健康、环保。随着无车日、每月少开一天车等活动的开展,低碳出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低碳出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成为深刻影响城市社会和市民生活的公众环保行动。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
    大力发展城市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进行自行车和步行等慢行系统专项规划,鼓励慢行系统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环境。
    其实,低碳并不遥远,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倡议开展低碳生活,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开始,实现全民行动,人人出力。
    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时尚,也是利于我们子孙后代的的大事,与我们的健康信息相关。对于人类来讲,降低碳排放、减少肉食、减少畜牧业,是非常直接又简单的方法。低碳生活,既利身体,又利环保,何乐而不为呢?加入低碳生活,号召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每一个人的一小步,将是社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为了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了使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了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为了下一代拥有的地球永远美丽,行动吧!
    地球母亲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挽回地球和人类的幸福:让绿色不再叹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让地球母亲的伤痕消失,让明天的地球更加美丽、坚强、可爱!


    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发展旅游业,可以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为保护敏感脆弱生境和珍稀物种做出重要的贡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福祉。生物多样性保护仅靠政府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全民参与。


    土壤污染了,居民应该如何防护?

    如果土壤已经污染,居民应采取相应的保护和防护措施。若土壤中富含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应在其中加入相应的抑制剂,以减少其吸收和利用率。在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尽量不要食用当地的农产品;同时,居民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尽可能的少接触污染场所,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


    大气里有哪些主要污染物?

    目前已认识到的、在环境中已产生和正在产生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SO2、H2S等)、含氮化合物(NO、NO2、NH3等)、含碳化合物(CO、VOCs等)、光化学氧化剂(O3、H2O2等)、含卤素化合物(HCl、HF等)、颗粒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八类。将这些大气污染物按其物理状态分类,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如SO2、NO)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分,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所谓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次污染物则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臭氧、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物等。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以前不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物,但鉴于其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一些国家已经把二氧化碳作为大气污染物对待。我国2012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TSP)、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Pb)、苯并[a]芘、氟化物、氰化物等。


    什么是生活饮用水,有什么卫生要求?

    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了严格的卫生要求,即:①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无肉眼可见物;②流行病学上安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③化学组成对人无害: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不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


    雾(Fog)和霾(Haze)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区别雾和霾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空气浑浊现象。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霾是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均匀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形象。
    雾、霾的区别主要有:
    1、成分不同,雾是由水滴组成;霾由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组成。
    2、粒子大小不同。雾滴粒径为100-102μm,肉眼可见。霾的粒径为10-3-10μm,肉眼不可见。
    3、颜色不同。雾多为乳白色,而霾由于散射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较多,通常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4、垂直高度不同。雾出现近地面层,它的垂直厚度只有几百米,而霾的高度能到1km,甚至是3km的高度,伸展的高度比较高。
    5、维持时间不同。雾具有局地性、短时间的特点,形成时浓度变化较快,在各方向上的能见度不是均一的,雾多集中出现在夜间到次日早晨,中午以后通常减弱消散,生消有明显的日变化。而霾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形成后可持续数日,并具有大范围的、在各个方向上的能见度比较均匀的特点。
    6、相对湿度不同。雾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形成时要求相对湿度要大,一般在90%以上。霾是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多在80%以下。 


    重污染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我国冬季重污染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高浓度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已经确认,重污染天气下的PM2.5污染,可增加居民患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作和死亡风险。儿童和老年人则是重污染天气的易感人群。
    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健康危害,居民可酌情采取个体卫生防护措施。
    首先,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肺疾病的易感人群,重污染天气应尽量留在室内,保持门窗紧闭。确需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活动的时间或强度。
    第二,避免吸烟、烹调等室内来源的颗粒物污染,居室清扫宜采用湿式清扫法。重污染天气结束,及时开窗通风。
   第三,科学合理地佩戴口罩。建议佩戴符合我国国标(GB/T 32610-2016)的产品。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使用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形成二次污染。特殊人群(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佩戴口罩时,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第四,科学合理地使用空气净化器。建议选用符合我国国标(GB/T 18801-2015)的产品,尽量选择具有高洁净空气量、高累计净化量、高能效值、低噪音的产品,并注意根据产品使用要求定期维护。


    气候变化对重污染天气产生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对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影响了大气的扩散条件。我国秋冬季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西伯利亚高压和大范围强冷空气爆发南下有明显联系。分析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在行星尺度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影响下,全国性的寒潮事件频次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每十年减少0.2次。此外,西太平洋地区生成的台风和热带气旋个数有减少趋势,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气旋频数也有减少趋势,从而导致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大风天气频率有减少趋势,大气扩散能力下降。
    其次,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平均风速降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12℃,而我国地面气温上升速率则明显高于全球平均,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每十年上升0.25℃,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清除。近30余年,我国对流层年平均风速下降速率达到每十年0.10m/s到0.17m/s。我国北方和东部大范围地区寒潮大风频次减少,南方沿海热带气旋及其强风频次下降,全国多数地区近地面平均风速减弱,均有利于静稳天气现象的出现和增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第三,一些研究认为气候变化会增加逆温层出现的频率。逆温层的出现对局地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但在某些气象条件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在正常气象条件下,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但逆温条件下,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冬季更加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便与逆温层有关。冬季,夜间近地面空气温度低,而高层空气温度高,冷空气密度要比暖空气大,近地面的冷空气不会向高空运动,在垂直方向上也就没有了空气交换,这样更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气候变化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和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本版稿件由市环保局提供